马杰科
- 作品数:37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所致颅底缺损的外科修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所致颅底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63例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定位诊断,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神经胶质瘤14例,低分化癌15例,嗅母细胞瘤1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均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其中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43例,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鈦网复合瓣修复20例。结果 63例患者肿瘤全切46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7例,无术中死亡病例。63恶性沟通性肿瘤随访57例,术后1年存活55例,术后2年存活46例,术后3年38例。结论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分别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鈦网复合瓣修复颅底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张兵张虹吴宇平刘坤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李成朱江
- 关键词:颅底缺损外科修复
-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独立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12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和双侧血肿与CSDH复发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患者复发,统计学分析显示双侧CSDH和糖尿病是CSD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侧CSDH和糖尿病是CSD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收治此类患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术后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并及时复查CT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治疗患者。
- 朱江王倩潘再明李成马杰科刘劲松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糖尿病
- 地震致复合伤、多发伤成功救治1例报告
- 2008年
- 刘坤王少新董击夫李彬马杰科郭蕾唐国民
- 关键词:地震复合伤多发伤
- 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讨论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典的颅面联合进路结合神经内镜对20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进行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结果20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肿瘤全切率75%,次全切除率20%,部分切除5%,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6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神经内镜能够有效地帮助颅面联合进路完整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同时具备良好地照明,切除范围广,增加了手术的安全和彻底性,适合应用于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
- 马杰科吴宇平刘劲松吕杨成王光辉朱江
-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颅面联合入路
-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王光辉吴宇平孙昌进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 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需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吴宇平王闽刘劲松马杰科吕扬成王光辉张虹
- 关键词: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
- 沟通性鼻腔肿瘤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沟通性鼻腔肿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75例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定位诊断。颅鼻沟通性性肿瘤63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神经胶质瘤14例,低分化癌15例,嗅母细胞瘤1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口鼻沟通性肿瘤12例,其中硬腭混合瘤9例,乳头状瘤3例。63例采用颅面联合进路,12例采用Weber-Fergusson进路。结果 75例患者肿瘤全切5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7例,无术中死亡病例。63恶性沟通性肿瘤随访57例,术后1年存活55例,术后2年存活46例,术后3年38例。结论沟通性鼻腔肿瘤分别采用颅面联合联合进路、Weber-Fergusson进路,可充分显露肿瘤,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王光辉牟虹张虹吴宇平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李成朱江
- 关键词:外科治疗
-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 2008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优缺点及面神经的保护。方法46例听神经瘤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开枕骨骨瓣约5cm,上达横窦,下至枕骨大孔,内至中线,外达乙状窦后,十字形剪开脑膜,剪开前先行“1”字形切口,缓慢释放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随访。伴非交通性脑积水未能解除中脑导水管压迫者可行Torkldsen手术。结果肿瘤全切33例(72%),次全切12例(26%),1例因大出血未能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39例(85%)(其中含有4~6cm的肿瘤9例,〉6cm^2例),面神经重建2例,未能保留1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是面听神经得以保护,瘤体全切的关键。熟炼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内镜的应用可使术野照明好,直观了解辨别手术进程及深部解剖结构关系利于手术和保护神经血管与脑干。
- 刘劲松李成吴宇平吕扬成王光辉马杰科朱江汤磊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
-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09年
- 口腔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目前主要利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修复量建,但存在很多问题,如供瓣区位于裸露部位,切取后遗留体表瘢痕、色素沉着,影响外观,如在屈肌腱上植皮,易发生皮片裂开,伤口愈合延迟,并可出现手部肿胀,关节僵直,力量和感觉削弱,遇冷疼痛等并发症。2003年7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利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取代前臂皮瓣,进行9例口腔肿瘤切除后的重建,取得满意效果。
- 王光辉吴宇平吕扬成朱江刘劲松马杰科李成
- 关键词: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组织缺损小腿内侧切除后伤口愈合延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切除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或颞角10例,枕角4例,额角2例,室间孔区2例;病理性质为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间变性胶质瘤等。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随访1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3年;治愈14例,复发2例,同向偏盲2例,癫疒间1例,肢体瘫无好转1例。结论侧脑室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 刘劲松张虹吴宇平吕扬成马杰科王光辉汤磊
- 关键词:肿瘤侧脑室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