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琦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日语
  • 4篇习得
  • 2篇学习者
  • 2篇语音教学
  • 2篇中间语言
  • 2篇教学
  • 1篇动词
  • 1篇形声
  • 1篇语调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影响
  • 1篇语音
  • 1篇语音习得
  • 1篇日语学习
  • 1篇日语学习者
  • 1篇塞音
  • 1篇声调
  • 1篇声调习得
  • 1篇声学
  • 1篇实证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早稻田大学

作者

  • 6篇刘佳琦
  • 1篇郑咏滟
  • 1篇曾婷

传媒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日语平板式声调习得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进行了语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日语声调的习得特征。就"日语平板式声调习得困难"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这一习得特征并非以往研究所说完全起因于母语迁移,而应该从语言习得普遍性的方面来分析,使之更为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着眼于平板式和起伏式声调对立的教学建议。
刘佳琦
关键词:声调习得中间语言
基于声学可视化技术的有效日语语音教学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声学分析技术来实现有效的日语语音教学。在外语语音教学中利用声学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整合视觉和听觉模态信息,促进学生对抽象语音信号和音系规则的认知,并通过人机互动提高语音教学与学习效率,提升自我监控能力。基于此,本论文首先爬梳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下的中国学习者日语(词调、句中及句末语调)习得研究成果;其次,针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问题,本文分析了运用观察、比较语音的声学参数进行日语语音教学的具体方法;最后探讨了声学可视化技术在日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可行性。
刘佳琦李昕
关键词:语音教学日语词调语调
多外语学习者第三语言塞音习得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本研究对19名L1汉语普通话、L2英语、L3俄语初级学习者开展塞音生成实验。我们运用定量方法分析学习者的L2英语和L3俄语的词首塞音声学参数—嗓音起始时间,旨在调查L3语音生成习得特征以及先前语言的影响,讨论L3感知与生成习得的界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跨语言视域下的多外语语音教学方案。实证研究发现:(1)语言间存在的显著声学差异性会造成L3清浊塞音生成的混淆,L3俄语学习者很难运用发音器官完成浊塞音的调音过程;(2)L3清塞音的感知与生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3浊塞音的感知与生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在讨论多外语语音习得问题时,不仅要考察语言习得顺序及水平,更应比较语言组合的类型特征,才能更全面地描摹跨多语语音感知和生成习得的全貌。
刘佳琦曾婷曾婷
关键词:跨语言影响
日语学习者的动词テ形声调习得研究——在中间语言研究理论的框架下被引量:7
2011年
本研究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语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日语动词活用形‘テ形'声调的习得特征。另外,通过对本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了其中有些特征无法完全用对比分析研究理论来解释。于是,本研究在中间语言研究理论的框架下,从1)语言习得普遍性,2)声调一般原理,3)课堂语音教学影响,多角度探讨了造成声调习得特征的原因。
刘佳琦
关键词:中间语言语音教学
成年人日语发音习得的可能性——学习成功者和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被引量:5
2016年
本研究通过实证性方法,旨在验证日语语音习得临界期假说,并探讨成年人日语学习者达到母语者发音水平的可能性。本研究针对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了语音实验。实验数据显示:(1)发音习得水平与年龄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越早开始学习日语,发音习得水平越高;(2)被试中有7名日语学习者虽学习起始年龄都已过语言习得临界期,但其发音习得水平仍达到了日语母语者水平。本研究结果否定了"超过一定年龄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几乎不可能达到完全习得"这一严格的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同时也证明了即使成年人学习外语,发音也有可能达到母语者发音水平的可能性。
户田贵子刘佳琦
《第三语言语音习得调查的进展》述评
2021年
《第三语言语音习得调查的进展》作为第三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专著,内容涉及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等的多语音体系习得研究成果.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其次围绕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理论模型进行了评价.该书不仅理据充分地论述了研究一语、二语以外的三语或多语习得特征和过程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该书用实证研究案例说明了第三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对我国从事多外语语音习得或民族语言语音习得及教学研究的学者,在理论构建和实验方法范式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的研究成果对完善多语及民族语教学体系,制定社会、机构及家庭教育语言规划也有借鉴意义.
刘佳琦
关键词:语音习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