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芳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OPD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COPD 40例(Ⅰ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Ⅱ组)、正常健康人40例,分别检测尿液中4种微量蛋白的量。结果COPDⅠ组与健康组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COPDⅡ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COPDⅠ组(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傅佩芳殷少军颜正茂张国良彭爱梅谈敏
- 关键词:COPD尿微量蛋白肾损害
-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支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2例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
- 颜正茂殷少军傅佩芳张国良彭爱梅梅爱红谈敏龚益李譞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 文献传递
-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老年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血浆脑钠素、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为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Bi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72h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动脉压(PAP)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组治疗72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FEV1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BiPAP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缺氧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BiPAP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氧和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
- 殷少军吕中伟董福轮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 关键词:肺心病连续气道正压通气内皮素-1
- 短期应用氨力农对老年肺心病并发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氨力农短期应用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46例,分为氨力农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观察治疗5~7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氨力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氨力农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力农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提示氨力农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 殷少军吕中伟董福轮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 关键词:肺心病氨力农心力衰竭脑钠素
- 氧启动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价值被引量:4
- 2003年
- 傅佩芳颜正茂彭爱梅于宏
- 关键词:哮喘氨茶碱喘定糖皮质激素
- 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NMV)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NP)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NMV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为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NMV治疗组则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NMV治疗,观察治疗72h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浆BNP和ET-1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MV组治疗72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其SaO2、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t=2.23~3.92,P〈0.05或P〈0.01)。NMV治疗72h后血浆BNP和ET-1水平随缺氧的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纠正而显著降低(t=2.93、3.56,均为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69、-0.61,均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51、0.42,均P〈0.05)。结论NMV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和ET-1水平,NMV对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殷少军吕中伟傅佩芳张国良颜正茂彭爱梅
-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内皮缩血管肽类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活性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的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与健康者比较CD3、CD4、CD4/CD8和NK细胞是下降的,CD8是增加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细胞的检测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免疫功能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 傅佩芳殷少军颜正茂张国良彭爱梅梅爱红谈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
-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与动态肺功能变化的探讨
- 傅佩芳李明颜正茂
- 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过敏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探讨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诊断。选用上海地区常见的4种吸入性花粉抗原,分别对花粉过敏性哮喘、非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及健康成人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lgE)测定,并与皮肤挑刺试验(skin prJck tests...
- 殷少军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彭爱梅梅爱红谈敏龚益李譞
- 关键词:花粉过敏过敏性哮喘
- 文献传递
- 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住院的10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痰一般致病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106例患者病原菌检出阳性48例(45.2%),共分离出细菌49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67.4%),鲍曼不动杆菌8株(16.3%),肺炎克雷伯杆菌4株(8.3%),斯氏假单胞菌1株(2%),洛菲不动杆菌1株(2.0%),大肠埃希氏菌1株(2.0%),白色念珠菌1株(2.0%)。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提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 龚益殷少军杨虹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