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视性和远视性弱视视功能发育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近视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对双眼视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均达0.9以上的弱视患儿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测量同时视、融合范围及远近立体视。根据患儿的屈光状态将患儿分为A组(近视组)20例、B组(远视组)30例。比较A、B两组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差异。结果:近视组中存在同时视的15例(75%),集合融合范围正常的6例(30%),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的16例(80%),有正常远立体视的7例(35%),有正常近立体视的6例(30%)。远视组中存在同时视的26例(87%),集合融合范围正常的7例(23%),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的20例(67%),有正常远立体视的15例(50%),有正常近立体视的7例(23%)。50例患儿中存在正常远立体视的为22例(44%),正常近立体视13例(26%)。同时视在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集合性融合和分开性融合在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χ2=0.740,P>0.05);远近立体视两组患儿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χ2=0.295,P>0.05)。结论:近视及远视因素对弱视患儿双眼视功能发育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弱视治疗后矫正视力正常的患儿短期内双眼视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
- 鲁诚魏盟魏承丽任静
- 关键词:弱视近视远视双眼视功能
- 小梁切除术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10眼)。改良组施行改良术式:巩膜囊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联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改良组保持功能性滤泡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6个月及1年改良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能更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 鲁诚魏盟任静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