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峰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输血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免疫性
  • 2篇病患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标本
  • 1篇血型
  • 1篇血型鉴定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药敏
  • 1篇药敏结果
  • 1篇药物

机构

  • 9篇安阳地区医院
  • 4篇安阳市第五人...

作者

  • 9篇高志峰
  • 4篇王宪红

传媒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D、TAT和PAP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65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浆D-D、TAT、PAP含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凝血三项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血浆D-D、TAT、PA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D-D、TAT、PAP对其发病具有较重要作用,及时检测血浆D-D、TAT和PAP含量可以及早预判于COPD急性加重期。
高志峰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TATPAP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果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输血时,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结果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85例AIHA患者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所有患者均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并对患者血型进行鉴定,之后将供血者红细胞加受血者血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AIHA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度、抗体类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本文所有患者中进行DAT后,结果呈现为阳性,强度为(+)~(++++),其中强度为++、+++的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35.3%(30/85)、37.6%(32/85);所有患者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呈阳性,且强度为++、+++的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34.1%(29/85)、32.9%(28/85);所有患者抗体类型以温抗体为主,占比80.0%(68/85),其次为混合抗体,占比11.8%(10/85),冷抗体占比最少,为8.2%(7/85);85例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有44例,占比51.8%,DAT强度和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发生率成正比,DAT强度为++++的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率、交叉配血不相合率比DAT强度为+、++、+++的患者占比高(P<0.05),冷抗体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率、交叉配血不相合率均相较于混合抗体、温抗体患者的占比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温抗体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患者进行了氯喹放散试验,结果显示为相符;抗体类型为冷抗体、混合抗体的患者经37℃加热之后进行氯喹放散试验,结果呈现为相符。结论AIHA患者抗体类型以温抗体居多,AIHA患者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概率较高,应在AIHA患者输血前,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明确患者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有助于输血治疗有效性的提升。
张小乐高志峰
关键词: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自身抗体和肝功能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肝功能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ALDS患者,包括2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8例免疫性胆管炎(PSC)。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5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41例。测定患者自身抗体[线粒体抗体(AMA-M_(2))、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核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5组ALT、ALP、AST、TBA、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PBC组、PSC组血清ALT、ALP、AST、TBA、GGT水平高于CHB组和CHC组(P<0.05);PSC组血清ALP、TBA、GGT水平高于AIH组和PBC组,AIH组ALT、AST水平高于PBC组和PSC组(P<0.05)。AIH组、PBC组、PSC组ANA阳性率高于CHB组和CHC组(P<0.05)。AIH组LKM-1、SLA/LP的阳性率高于CHB组和CHC组(P<0.05);PBC组AMA-M_(2)、Sp-100、gp210的阳性率高于CHB组和CHC组(P<0.05)。AIH组有1例患者同时检出AMA-M_(2)、LKM-1,另l例患者AMA-M_(2)和SLA/LP均为阳性。PBC组有l例患者同时检出AMA-M_(2)、Sp-100、SLA/LP、gp210。结论检测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指标在病毒性肝炎和ALDS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病毒性肝炎与ALDS可重叠并发,而联合检测生化指标与自身抗体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王宪红高志峰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肝功能指标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选取92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3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并依据患者随访期间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复发的关系。结果92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09%。2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较术后1个月时降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较术后1个月时升高,且复发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差值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肠道菌群变化与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有关,术后1个月与3个月时肠道各菌群数量变化幅度大可能是术后复发的风险因子(OR>1,P<0.05)。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时肠道各菌群数量变化差值预测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预测价值均理想。结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变化大可能提示术后复发高风险,临床可结合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预测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风险。
王宪红高志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肠道菌群复发
139例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以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139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39例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中,分离出1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22.07%)、革兰阴性菌108株(占74.48%)和真菌5株(占3.45%);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利福平、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则无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结论: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临床应根据胆汁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缓解胆石症提高其临床疗效。
王宪红高志峰
关键词:胆石症胆道感染细菌培养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及胆红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及胆红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19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均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将观察组进行再次分组:正常蛋白尿组(NA,n=51)、微量白蛋白尿组(MA,n=43)、大量白蛋白尿组(OA,n=25)。对四组D-二聚体、TBIL、DBIL、IBIL水平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TBIL、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OA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NA组,TBIL、DBIL、IBIL水平低于NA组,OA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MA组,TBIL、DBIL、IBIL水平低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及胆红素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控制,使致残率及致死率降低。
高志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D-二聚体胆红素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15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输血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月收入患者的HAMA评分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影响焦虑情绪的因素。结果150例患者HAMA评分平均(16.98±3.92)分,检出焦虑92例,检出率61.33%;不同年龄、家庭月收入、心理弹性水平、疾病良恶性以及是否初次输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史的患者HAM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水平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心理弹性水平、疾病良恶性、是否初次输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史是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受到经济水平、心理弹性等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以降低输血前焦虑情绪。
高志峰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焦虑影响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并按照病情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34例;另外选取同时段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纳入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并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经检测后对比,研究组患者IL-6、IL-8、TNF-α、hs-CRP等炎性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病情等级患者IL-6、IL-8、TNF-α、hs-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NAFLD患者病情程度与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处于重度阶段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对该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监测,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价值。
王宪红高志峰
关键词:病情程度IL-8HS-CRP
创伤输血患者出现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创伤输血患者出现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100例创伤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情况,并设为ASD组以及非ASD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病历资料以及应对方式、睡眠障碍等社会心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调查输血患者合并ASD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创伤输血患者发生ASD 44例,ASD组、非ASD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创伤严重程度、大量输血、应对方式、合并焦虑症、心理弹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创伤部位、居住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回避应对、合并焦虑、心理弹性低是创伤输血患者合并ASD的影响因素。结论创伤输血患者ASD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涉及应对方式、输血量、焦虑等,可据此开展针对性措施预防降低ASD发生率。
高志峰
关键词:创伤输血应激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