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 作品数:47 被引量:12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SHP-1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含有SH2结构域的酪氨酸磷酸酶SHP-1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作为关键的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SHP-1已被认为是在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肿瘤中的抑癌基因, 韩颖 化罗明关键词:SHP-1基因 酪氨酸磷酸酶 SH2结构域 磷酸化水平 造血细胞 抑癌基因 Flt3/FL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王静 韩颖 化罗明 郭晓楠 徐世荣关键词:白血病 基因表达 MMP-2、MMP-9在JAK2 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中表达增强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在Janus激酶2 V617F(JAK2 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58例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女24例及男34例,中位年龄57岁。其中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1例、血小板增多症1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8例。所有58例患者中包括初治组40例(再分为肝或脾肿大组28例及无肝或脾肿大组12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为15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骨髓组织中磷酸化JAK2(p-JAK2)、MMP-2、MMP-9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JAK2 V617F与JAK2比值,计算突变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计数。Transwell^(TM)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力。结果 JAK2 V617F/JAK2突变量在初治组高于治疗组,p-JAK2、MMP-2、MMP-9蛋白阳性率在初治组均显著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初治组、治疗组JAK2V617F突变量分别与MMP-2、MMP-9蛋白阳性率正相关。0.5万U/L干扰素α2b(IFN-α2b)能够抑制MPN原代细胞迁移。肝脾肿大组患者JAK2 V617F/JAK2、MMP-2、MMP-9、CD34^+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脾肿大组。结论 MMP-2、MMP-9在JAK2 V617F阳性MPN中的表达异常升高,并与JAK2 V617F突变量密切相关。 刘贵敏 张丽军 王红杰 韩颖 付建珠 赵强 梁文同 成志勇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突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21年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调查了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同一时间段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使用频度,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增长明显(P<0.05),头孢吡肟、大环内酯类AUD下降明显(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胺类AUD无显著变化(P>0.05);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AUD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523、0.605,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关(r=0.012~0.136,P>0.05).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控制较好,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关.临床应重视对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张新颖 韩颖 王雅妹 杜凤芹 张晋 曹松云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Flt3、c-kit和SHP-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 韩颖 王静 李会敏 李会超 李春燕 张艳 化罗明 范丽霞 张征 季静 庞艳彬 该课题以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1)探讨Flt3、c-kit和SHP-1基因在A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2)应用细胞毒药物、诱导分化和促调亡药物后,观察Flt3、c-kit和SHP-1基因改变,...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白血康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薛华 郭明 郝淑香 化罗明 韩颖关键词: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阿糖胞苷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SHP-1与c-kit基因作用的研究 韩颖 郝淑香 田从哲 程勇 陈红娟 季静等 该课题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SHP-1与c-kit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应用细胞毒药物、诱导分化和促凋亡药物后,观察SHP-1基因改变及对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SHP...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基因作用 急性白血病患者SHP-1与c-kit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06年 为了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原癌基因c-kit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33名正常对照者单个核细胞的SHP-1、c-kit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SHP-1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缓解组、初治组、复发组,c-kit表达阳性率则相反,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HP-1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比ALL细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c-kit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比ALL细胞中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SHP-1与c-kit表达成负相关(r=-0.502,P<0.05);30例初治AML患者SHP-1+与SHP-1-的完全缓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it+与c-kit-的完全缓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负性调节c-kit基因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同时监测二者的表达可作为判断AL治疗转归的预测指标。 韩颖 罗建民 贾晓辉 王福旭 姚丽 杜行严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SHP-1 C-KIT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索更有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缓解后的治疗方案。方法:初治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50例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复方黄黛片和化疗交替组(A组,23例);ATRA和化疗交替组(B组,27例),比较2种缓解后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复发8例,A组1/23例(4.3%),B组7/27例(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9%,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和58%,P=0.023)。结论: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为一种理想的APL缓解后治疗方案,疗效优于ATRA与化疗交替组。 郭明 薛华 化罗明 郝淑香 韩颖 王四宝关键词:缓解后治疗 SHP-1与c-Ki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初步探讨 韩颖 范丽霞 季静 李永波 化罗明 课题采用RT-PCR方法检测80例MDS患者SHP-1和c-kit基因进行了研究,国内首次得到MDS患者SHP-1表达水平随着危险度增高明显降低。c-kit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M...关键词: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