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敏灵

作品数:48 被引量:24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创业
  • 10篇风险投资
  • 9篇绩效
  • 6篇企业
  • 5篇制权
  • 5篇控制权
  • 5篇互联
  • 5篇互联网
  • 4篇业绩
  • 4篇融资
  • 4篇实证
  • 4篇实证研究
  • 4篇企业绩效
  • 4篇资本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
  • 3篇契约
  • 3篇权配置
  • 3篇完全契约
  • 3篇联合风险投资

机构

  • 45篇西安石油大学
  • 15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西安财经学院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财经大学

作者

  • 47篇陈敏灵
  • 18篇薛静
  • 8篇党兴华
  • 5篇石琳
  • 5篇韩瑾
  • 4篇陈红霞
  • 4篇王雪
  • 1篇郝静
  • 1篇张晨
  • 1篇刘清
  • 1篇汤雯雯
  • 1篇韩谨

传媒

  • 11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软科学
  • 4篇技术与创新管...
  • 2篇中国市场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商场现代化
  • 2篇科研管理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经济经纬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企业管理
  • 1篇物流技术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投资研究
  • 1篇企业家信息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耦合机制和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2024年
基于2013—2021年陕西省数据,通过构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三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装备制造业“三链”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和耦合协调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稳定但存在波动性;(2)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水平,其余9个地级市耦合协调水平普遍偏低,呈现关中、陕南、陕北逐次降低的特征;(3)灰色关联度的测算和分析表明,总体上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之间发展关系密切,均处于高度关联的阶段。
陈敏灵仝梓叶薛静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大众创业玩转“互联网+”
2017年
科技人员可采取"基于专利专长的互联网+模式",大学生可采取"基于学习成长、应用创新的互联网+模式",城乡居民采取"基于行业、岗位路径依赖的互联网+模式"。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一批"创客",他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大众创业,"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既包括精英又包括草根,"大众创业"的主体主要是科技科研人员(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大学生、城乡居民、
陈敏灵薛静
关键词:创业模式COFFEE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支持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具有融资需求旺盛、融资规模较小、融资借款用途多样、融资频率高等特点,揭示融资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现有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基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和融资特征设计了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支持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支持对策。
薛静陈敏灵王雅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创新
大众创业玩转“互联网+”
2017年
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一批“创客”,他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大众创业,“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既包括精英又包括草根,“大众创业”的主体主要是科技科研人员(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大学生、城乡居民、海归人士(境外来华人才)等,广义上还包括全国各省市的高新区、科技园、软件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以创新创业为主要活动的实体和领域。
陈敏灵薛静
关键词:创业创新互联网大众用户创新城乡居民
中国“互联网+大众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对中国"大众创业""互联网+"的政策背景、实践活动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在"互联网+大众创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创业融资难、缺乏有效渠道;创业政策出台滞后、知晓度较低;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制度性障碍;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低、创业心理障碍较多;大众创业创新的氛围不浓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互联网促进大众创业成功的对策建议,即规范发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加快构建并发展众创空间、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进行模式创新、营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陈敏灵薛静王孝孝
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创业经验对企业融资及IPO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创业者社会资本对创业企业资源获取及绩效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5—2017年CV Source、私募通数据库中创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绩效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创业者社会资本对企业IPO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还发现,在创业经验的调节作用下,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绩效的正向影响被强化,创业者承销商关系资本对企业IPO的正向影响被削弱,创业者政治关系资本对企业IPO的负向影响被弱化。
陈敏灵王雪王孝孝周彬
关键词:企业融资IPO社会资本创业经验创业者
创业拼凑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风险承担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科技型新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研究以创业拼凑理论为基础,利用193家科技型新创企业问卷调研数据,探讨创业拼凑与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风险承担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问题导向型创业拼凑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机会导向型创业拼凑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内部风险承担性负向调节问题导向型创业拼凑与创新绩效的负向关系,正向调节机会导向型创业拼凑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环境不确定性对问题导向型创业拼凑、机会导向型创业拼凑与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创业拼凑理论在创新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并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如何发掘创新机会、合理利用资源、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陈敏灵王雪薛静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创新绩效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对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完善,并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整体、行业领域和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较分析证实,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从完善创新组织管理结构、转变管理思维、增强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提升路径。
薛静陈敏灵谢小艳石琳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陕西省“双链”融合的模式、机制及对策研究
2024年
推动“双链”深度融合是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减少我国“双链”融合痛点、堵点,促进“双链”深度融合,文中通过产业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考察了陕西省“双链”融合现状及问题,发现陕西省“双链”融合存在政策与资源错位、机制缺乏有效衔接、核心动力不足等问题。结果表明:陕西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四阶段演化模式,即主体聚集模式、协同融合、融合网络到形成融合创新生态模式;剖析了“双链”融合的机制,如知识传导机制、数字驱动机制、协同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后,从政府制定政策、完善健全机制、建设创新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角度提出“双链”融合的对策建议。
陈敏灵郭新院仝梓叶薛静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双链
职业倦怠:内涵、测量与形成机理被引量:58
2019年
基于对国内外最新文献的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职业倦怠研究框架.首先,在剖析职业倦怠概念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关系辨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次,在职业倦怠测量体系发展脉络方面,自首个职业倦怠量表(MBI)提出后,其主要按照MBI的'自我完善'、不足和'另辟蹊径'、本土化这三个路径展开.再次,在职业倦怠形成机理方面,职业倦怠形成机理的研究实质上经历着从早期仅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单一影响,再转到探讨个体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将其进一步归纳为环境层面下的工作要求—资源视角、角色压力视角,以及个体层面下的认知视角和个人特质视角,并揭示了多视角下的职业倦怠形成机理.最后,总结了相关结论并提出管理启示,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敏灵王孝孝
关键词:职业倦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