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媛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调节活性
  • 1篇定向分化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细胞
  • 1篇胎儿
  • 1篇胎儿骨
  • 1篇胎儿骨髓
  • 1篇细胞分化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调节
  • 1篇免疫调节活性
  • 1篇免疫活性
  • 1篇活性
  • 1篇间充质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陈媛
  • 3篇赵春华
  • 3篇刘星霞
  • 2篇朱希山
  • 2篇张斌
  • 2篇豆晓伟
  • 2篇刘瑞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ca1^+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向树突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Sca1+间充质干细胞对HSC向树突细胞(DC)分化的支持作用,并对获得的DC进行形态、表面标志以及功能的鉴定。方法取健康Balb/c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以小鼠Sca1+间充质干细胞做饲养层,诱导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细胞,显微镜观测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动物实验检测诱生细胞的功能。结果培养第10天诱生的DC细胞表面树突较短小,呈毛刺状,高表达CD11b,低表达Ia,对外源颗粒具有吞噬功能,在动物器官移植实验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结论Sca1+间充质干细胞对CD117+HSC向DC分化具有支持作用。
陈媛刘星霞赵春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树突细胞定向分化
成体组织来源的Sca-1^+CD117-Lin-多潜能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关于成体干细胞可塑性机制的解释,目前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多种组织器官内存在的成体干细胞其实并非均一的细胞群体,其中包含着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但对于多潜能干细胞的起源、鉴别及其生物学特性仍缺乏了解。目的:探讨从成体组织中能否分离出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的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3/2008-01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12.5~14.5dBALB/C孕鼠10只。方法:无菌条件下打开BALB/C孕鼠子宫获取胚胎体壁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贴壁法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后免疫磁珠分选Sca-1+CD117-Lin-细胞群,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类细胞的显微和超微形态,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观察其基本生长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该群细胞免疫表型,以RT-PCR法检测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通过VonKossa染色、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其向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Sca-1+CD117-Lin-细胞贴壁生长,呈纺锤或短梭形,可在体外快速稳定扩增50代以上;传代后3~7d为对数生长期,此后即进入平台期生长,倍增时间约为32h,90.43%细胞处于G0/G1期,G2/M+S期的细胞比例为9.57%;细胞表型稳定,高表达Sca-1,不表达CD117,CD14,CD19,CD31,CD34,CD45和Flk-1,中度表达CD44;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Sox2,Oct-4及Nanog均呈阳性表达;诱导分化实验表明该细胞可以向中胚层来源的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外胚层来源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分化。结论:从成体组织内可以分离出Sca-1+CD117-Lin-细胞群,其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向三胚层分化,是一群更为原始的多潜能成体干细胞。
刘瑞张斌刘星霞朱希山陈媛豆晓伟赵春华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
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对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异基因组织最终分化为特定细胞后,理论上会因MHC及共刺激分子上调而引起组织排斥,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排斥反应。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异基因组织分化诱导及炎性因子微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分化成一种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终末细胞,不被机体的免疫识别系统清除掉。目的:在体外运用成骨诱导及干扰素γ预处理来模拟体内组织分化及炎性因子微环境,观察在此作用下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保持其在自然条件下所呈现的免疫学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5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完成。材料:2例骨髓样品取自流产胎儿,由北京回龙冠妇产医院提供。外周血样品取自15~35岁健康志愿者,由北京三○七医院提供。地塞米松等诱导因子和干扰素γ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Ficoll法分离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白环层以上细胞,以1×106/cm2密度接种,贴壁法纯化,采用阴性分选法去除CD45+、GlyA+和CD34+细胞,分离扩增得到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及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用成骨、成脂、成软骨和成内皮诱导液检测其分化潜能,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后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对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抗原CD69、CD25表达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光镜下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均高表达Flk-1,同时高表达黏附分子CD29、CD44、CD105,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呈阴性;可向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和成内皮方向分化;低表达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成骨诱导能上调MHC-Ⅰ表达,干扰素γ预处理可上调MH
张斌刘瑞朱希山豆晓伟刘星霞陈媛赵春华
关键词:成骨干扰素Γ免疫调节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