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术后
  • 6篇手部
  • 6篇手部屈肌腱
  • 6篇术后早期
  • 6篇松解
  • 6篇屈肌
  • 6篇屈肌腱
  • 6篇微波
  • 6篇微波治疗
  • 6篇肌腱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肌腱损伤
  • 2篇康复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医院社区
  • 1篇再造手
  • 1篇粘连松解
  • 1篇粘连松解术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钱丽芳
  • 6篇巨积辉
  • 4篇吴丽君
  • 4篇伍书贤
  • 3篇龙青燕
  • 2篇肖永涛
  • 2篇侯瑞兴
  • 1篇颜修盛
  • 1篇廖哲安
  • 1篇朱海波
  • 1篇王旭豪
  • 1篇张国兴
  • 1篇王寅
  • 1篇杨占宇

传媒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2012中华...
  • 1篇第十二届全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早期使用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微波治疗对屈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40指指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功能训练;B组20例,术...
钱丽芳伍书贤吴丽君巨积辉
关键词:手部肌腱损伤粘连松解术微波治疗
文献传递
对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早期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早期进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30例足趾再造手指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不做下肢平衡功能训练,实验组术后10d开始进行四个疗程治疗,即40d的下肢平衡功能训练。两组均在术后10d及2个月时进行初期和末期评定,用B—PHY型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其患侧单腿站立平衡重心的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进而分析重心稳定性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末期对比初期评定分别减少(0.348±0.79804)cm^2,(0.9267±2.43265)cm;(1.912±0.348)cm^2,(5.6067±7.51907)cm,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计算,外周面积P=-0.03〈0.05,轨迹长度P=-0.0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进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重心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杨占宇龙青燕钱丽芳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早期使用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微波治疗对屈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40指指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功能训练;B组20例,术后2...
钱丽芳巨积辉
文献传递
支具在指背腱膜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各式支具在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指屈伸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急诊行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指屈伸障碍患者共29例34指,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3组,术后7周内即开始佩戴支具并功能锻炼为早期康复组(8例11指);术后7周后佩戴支具并功能锻炼为晚期康复组(12例13指);术后未佩戴支具,只行功能锻炼为对照组(9例10指)。3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运动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患指运功功能均有显著提升,早期康复组、晚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早期应用支具对防治指屈伸障碍有着积极作用。
龙青燕肖永涛颜修盛钱丽芳朱海波侯瑞兴
关键词:外固定器康复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
钱丽芳伍书贤吴丽君巨积辉
文献传递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
钱丽芳伍书贤吴丽君巨积辉
关键词:微波治疗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以医院为主进行治疗指导,社区配合,家庭参与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层传递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费用支出情况。方法选取脑损伤后6个月至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A组:以医院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对社区康复工作员进行定期培训,给脑损伤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讲座,医院给予患者功能评定及制定治疗计划,发放简易康复治疗图解,患者就近在社区康复室和(或)家庭里完成康复训练,以个体康复训练为主。B组: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师给予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两组康复训练内容均包括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等。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3、6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定、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并同时进行两组康复治疗总费用支出调查。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IM功能独立性评定、WHOQOL-BREF评定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功能独立性方面,治疗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4)生存质量方面,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费用支出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费用支出少。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层传递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能达到单纯医院康复治疗模式下的同等疗效;在提升功能独立性方面,优于单纯医院模式,优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体现;同时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龙青燕廖哲安张国兴肖永涛王旭豪钱丽芳王寅周建祖严文洁侯瑞兴
关键词:脑损伤社区康复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早期使用微波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微波治疗对屈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40指指屈肌腱松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术后24h开始功能训练;B组20例,术后24h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微波治疗,疗程为2周。术后随访12周,第2周末进行疼痛评价和TAM评定,第12周末进行TAM评定,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第2周末,对两组间疼痛评分、TAM评定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末,B组的手功能均明显优于A组,TAM评定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部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微波辅助治疗,对缓解疼痛、消炎消肿、减轻粘连形成、改善手指ROM、提高TAM、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伍书贤巨积辉吴丽君钱丽芳
关键词:微波治疗肌腱损伤
手部屈肌腱松解术后早期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
钱丽芳巨积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