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彬
- 作品数:59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澳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
- 全盘西化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所依托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一,就是崇洋心理,两者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迁的一幅独特景观。探讨崇洋心理的发生及其与全盘西化思潮的关联,对于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特别是社...
- 赵立彬
- 关键词:全盘西化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社会变迁
- 文献传递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广州与香港历史学本科教学的不同体验被引量:2
- 2007年
- 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从事教学,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体验。笔者自1997年起,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担任本科生基础课"中国现代史"课程的教学,至今共担任过6届课程。
- 赵立彬
-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比较
- 东西视野中之南北差异:陈序经南方文化观述论
- 2005年
- 陈序经对南北文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文化,“南方文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文化。南北文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 赵立彬
- 关键词:陈序经南方文化东西文化文化学
- 批判与辩护:胡适与《中国评论周报》的一段冲突
- 胡适在民国知识界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关系,在相关研究中颇受重视。而胡适与《中国评论周报》的一段关系,关注者并不多。关于《中国评论周报》,尤金·鲁伯特(Eugene Lubot)、邓丽兰有过专门的论述。邓丽...
- 赵立彬
- 关键词:知识分子潘光旦国民党
- 文献传递
- 文化论争背景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论——以延安《中国文化》杂志为中心
- 《中国文化》是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刊物,这一杂志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阐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文化》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论的主要篇目为中心,探讨20世纪40年代初新民主主义文化论最初确立的基本情况...
- 赵立彬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论争
- 文献传递
- 他乡雨露、中国根株:乡土口述史料中的珠海留学先驱被引量:1
- 2008年
- 近代珠海留学先驱既具有从西方教育中所形成的世界视野和现代观念,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从乡民对于先贤的历史记忆来看,这些留学先驱受西方现代教育,同时不忘爱国爱乡的民族根性;既具有开明民主的现代意识,又尊重乡土的风俗人情;其自我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公义、不敛私财的品质,更是中西文化都给予高度赞誉的优秀文化因子。面向民间和依托民间的乡土口述史料采集工作,对于理解近代珠海的文化品质,弘扬近代留学先驱的开创精神,发掘留学运动在文化史上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
- 赵立彬
- 关键词:留学生唐绍仪
- 西方理论与朱谦之的文化学思想——以《文化哲学》为中心被引量:2
- 2006年
- 受西方理论的启示,朱谦之对文化学逐渐形成系统的思考,并于1935年出版《文化哲学》一书,就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类型、发展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做出系统阐述。在广泛采择西方各种理论的基础上,朱谦之受到来源于德国的理论影响十分显著,使他的文化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思辩色彩和追求“生”与“情”的生命哲学特征。
- 赵立彬
- 关键词:文化学
- 黄文山文化学与文化观述论被引量:2
- 2004年
- 黄文山是较早倡导文化学和从事文化学研究的学者 ,他早年信仰无政府主义 ,后改奉国民党正统意识形态 ,成为倡导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文山取文化学的立场 ,以文化学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来探讨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他的文化观的转变 ,充分显示了文化学的理论对其文化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 。
- 赵立彬
- 关键词:文化学本位文化
- 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被引量:1
- 2006年
- 孙中山于1920年代初分别为合肥阚氏和蕲春詹氏撰写族谱序言,即《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五修詹氏宗谱序》。孙中山借为族谱作序,将革命思想与现代观念援入族谱,并试图从传统家族观念中,剥离出有助于现代民族、民权、民生的内容,以改造后的家族观念服务于国族构建,使家族建设具备现代国家建设的宏大意义。
- 赵立彬
- 关键词:孙中山族谱
- 孙中山政治设计中的社会建设考量被引量:4
- 2008年
- 地方自治、革命程序、均权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关于政体和程序的方面,不仅对于建设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体现了社会建设方面的深刻考量。它们有机一体地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因素。孙中山积极致力于社会改造,促进人民觉醒,推动民主政治,从社情、民情出发,努力探索实现政治理想的现实路径,其思想遗产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赵立彬
- 关键词:孙中山社会建设地方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