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濛
-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公共议题微博的“分散”与“短暂”:集中度与持续性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在微博中进行公共议题的讨论是民众观点表达的有效渠道,促进社会民主、公平、公正,体现微博作为公共平台的特质。然而,通过对热门微博的实证研究发现,微博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呈现出"分散"和"短暂"的特点:网民的注意力既被各种议题不等量地切割,又总是"喜新厌旧"且"浅尝辄止"。此外,微博对公共议题的关注集中于公权力监督等领域,具有"报忧不报喜"的倾向;同时,旁观者对公共议题的关注,放大了微博的公共性。
- 胡雨濛
- 关键词:公共性集中度持续性
- 好莱坞与华莱坞父子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 胡雨濛
- 关键词:电影亲子关系
- 新媒体话语赋权下的边缘抗争——基于一个艾滋病论坛的话语分析
- 2016年
- 新媒体改变了话语控制的图景,赋予边缘群体和弱势者言说自我的权利。通过对一个艾滋病论坛帖子的话语分析,研究身负艾滋污名的个体如何策略性地进行话语抗争。研究发现,边缘群体并没有对主流话语所加诸的污名逆来顺受,但他们也很少进行旗帜鲜明的维权抗争;相反,他们通过微小的、甚至诗意的话语抗争来试图消解污名。关于艾滋病的在线话语抗争至少包含四种策略:用"慢性病"替代"瘟疫"或"传染病"的命名,试图建构不带道德色彩的艾滋病知识体系;将患病编织于命定逻辑中,弱化自己的行为责任,回避可能蒙受的道德指责;强调"性乱"的亚文化特征,认为性自由是人性自由的一种形式;为"同性恋"正名,以"爱"为线索,以"宽容"为口号。
- 胡雨濛
- 关键词:污名话语艾滋病同性恋
- 基于本土语境的传播研究:对话与交锋——首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综述
- 2014年
- 中国传播学的发展有待于青年学者基于本土语境和“真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也有待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路径出发的研究分享、对话与交锋。为此,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主办的首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3年11月16日在杭州举行。来自江浙沪三地的数十位青年传播学者齐聚一堂,结合长三角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结构,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 韦路胡雨濛
- 关键词:青年学者传播学者本土语境长三角
- 基于亲子网络的创新扩散:大学生与父母微博认知采纳的实证研究
- 对创新扩散的路径研究是创新扩散理论的一个分支。本研究以人际传播渠道中的亲子网络为扩散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大学生与其父母的微博认知采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口变量、创新变量对微博的认知和采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胡雨濛
- 关键词:人际传播
- 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热门微博基本囊括了网民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成为微博舆论的缩影。对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议题设置者、设置方式和议题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和娱乐两大议题成为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内容,体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微博上的融合;热门微博的议程设置者主要以精英用户为主,但也为草根用户提供了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内容是影响微博热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形式和叙述方式等手段可有助于增加微博吸引力;在日常状态下,热门微博的议题呈现零散、琐碎状态,而一旦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微博视点会迅速聚焦,形成强有力的微博舆论。
- 韦路胡雨濛
- 关键词:公共领域舆论
-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传播学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推广总是伴随公众的疑虑,对其安全信息的传播会极大影响技术发展。当前传播学领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探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试图构建一个比较规范的转基因信息传播系统。
- 胡雨濛
-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 公共议题微博的分布与变化研究:“众声喧哗”与“喜新厌旧”被引量:4
- 2014年
- 微博作为公共空间,能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有效的表达渠道,促进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微博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呈现"分散"和"短暂"的特点:网民的注意力被各种议题不等量地切割,微博空间"众声喧哗";即使一时受到集中热议的话题,所能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暂,微博讨论总是"喜新厌旧"且"浅尝辄止"。
- 胡雨濛
- 关键词:公共性集中度持续性
- 公共话语权视域下的草根微博:“成名的想象”被引量:2
- 2014年
- 热门微博的发布者大多是精英用户,但有一些例子表明:草根用户的某些微博也可能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使草根用户获得暂时的“成名的想象”。本文采集热门微博中由草根用户发布的微博样本,对其主要议题、感情色彩、公共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草根用户掌握公共话语权仍是一种假象;草根用户通过某条微博获得的“名声”只是暂时的,且其“成名”方式大多是通过私人化和娱乐化的微博话语。
- 胡雨濛
- 关键词:草根话语权公共性私人化娱乐化
- “艾滋病”隐喻:入侵与污染——基于一个艾滋病论坛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对"艾滋病"的隐喻学理地奠定了这一疾病为人谈论的基调。在艾滋病话语的建构过程中,清晰可见各种话语相互博弈的痕迹。文章通过对一个艾滋病网上论坛的民族志研究,试图揭示艾滋病的双重隐喻谱系:像癌症一样"入侵",像梅毒一样"污染"。研究发现,艾滋病的意涵十分丰富,既有科学知识领域以"客观性"为依据的概念建构,更有社会生活领域道德价值所提供的判断。艾滋病通过体液交换入侵人体防线,入侵的过程常被描述为战争,病毒既是敌人又是恶魔,只有坚强的抗争才值得赞赏。此外,病毒的感染途径被认为是龌龊的。由此,艾滋病带上了污染的隐喻——污染是病毒侵蚀身体的过程,也是病毒在人群间传递的方式,更是不检点的性态度对社会生活的腐蚀象征。这种隐喻谱系放大了艾滋病的社会危害,忽视了那些疾病的受难者,使得他们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需要应付社会舆论的压力。
- 胡雨濛
- 关键词:艾滋病隐喻话语入侵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