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艳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 2篇骨癌
  • 2篇骨癌痛
  • 2篇二氯乙酸盐
  • 2篇癌痛
  • 1篇蛋白
  • 1篇电压门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亚基
  • 1篇生存素
  • 1篇鼠肺
  • 1篇通路
  • 1篇痛行为
  • 1篇内注射
  • 1篇鞘内
  • 1篇鞘内注射
  • 1篇缺氧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申艳
  • 3篇杨许丽
  • 3篇马正良
  • 3篇李冰冰
  • 2篇顾小萍
  • 2篇梁樱
  • 1篇崔昕龙
  • 1篇刘玥
  • 1篇张娟
  • 1篇朱杰
  • 1篇颜洁
  • 1篇粱樱
  • 1篇孙青
  • 1篇刘成龙
  • 1篇朱洁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艾芬地尔重复鞘内注射对骨癌痛模型小鼠痛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艾芬地尔重复鞘内注射对小鼠骨癌痛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给药组(T组)、肿瘤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T组在术后第14天开始,鞘内注射艾芬地尔5μl(10μg),每天1次,连续3天。C组和s组在相同时间点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媒。各组于接种前1天,接种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7天、第19天和第23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小鼠的自发抬足次数、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按照分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脊髓腰膨大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天,和s组及术前基础值相比,T组小鼠自发性抬足[(12.88±1.64)次]显著增加,PWMT(0.39±0.17)g和PWTL(11.59±1.67)S明显下降(P〈0.05)。脊髓NR2B蛋白(2.12±0.13)显著增加(P〈0.05)。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7天,第19天,第23天,和第14天及C组相比,T组自发性抬足[(5.13±1.38)次,(4.70±1.58)次,(5.64±1.17)次]明显减少,PWMT[(1.10±0.65)g,(0.95±0.56)g,(1.05±0.26)g]和PWTL[(15.17±1.27)s,(15.93±2.18)s,(16.28±1.48)S]显著增加(P〈0.05)。脊髓NR2B蛋白[(1.42±0.17),(1.67±0.53),(1.14±0.79)]显著减少(P〈0.05)。结论重复鞘内注射艾芬地尔能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降低脊髓NR2B蛋白。
杨许丽马正良朱洁崔昕龙梁樱申艳刘玥顾小萍
关键词:艾芬地尔骨癌痛小鼠
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增殖内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增殖内膜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2月龄,体重200 - 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左肺切除术组(P组)、野百合碱组(M组)和野百合碱联合左肺切除术组(PM组).M组和PM组于术后7d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于术后35 d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室收缩压(RVSP),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MT)百分比,进行血管阻塞评分(VOS),并测定肺小动脉HIF-1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P组MT百分比升高,肺小动脉α-SMA表达上调,M组mPAP、RVSP、RVHI和MT百分比升高,PM组mPAP、RVSP、RVHI、MT百分比和VOS评分升高,M组和PM组肺小动脉HIF-1α、α-SMA和PCNA表达上调(P<0.05);与p组比较,M组和PM组mPAP、RVSP、RVHI、MT百分比升高,肺小动脉HIF-1α、α-SMA和PCNA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PM组RVSP、RVHI、MT百分比和VOS评分升高,肺小动脉HIF-1α、α-SMA和PC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内膜增殖的机制与HIF-1α表达上调,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孙青申艳颜洁李冰冰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肺动脉
脊髓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NR2B信号通路参与小鼠骨癌痛的形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抑制剂KN93对骨癌痛小鼠脊髓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PF级雄性C3J/HeJ小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8)、骨癌痛组(BP组n=8)和KN93组(K组n=20)。BP组和K组采用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20μl含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α—MEM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骨髓腔注入不含NCTC2472细胞的同体积α—MEM。K组于接种肿瘤细胞后14d鞘内注射溶于20%DMSO的KN9360nmol/5μl,BP组和S组鞘内注射20%DMSO5μl。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前1d、鞘内注射KN93或溶媒前1h、注射后1,2,4,24h(T0-5)时各组随机取8只小鼠,采用vonFrey丝测定机械痛阈,并于各时点随机取3只小鼠处死取脊髓L3~5节段,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组[机械痛阈(1.78±0.31)g、NR2B(0.33±0.04)]相比,除K组1r3时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BP组[(0.50±0.11)g]和K组[(0.52±0.10)g]机械痛阈均降低(P〈0.05),BP组(1.78±0.34)和K组T2~5[分别为(1.11±0.14)、(0.73±0.03)、(1.11±0.15)、(1.89±0.32)]脊髓组织NR2B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BP组相比,K组T2~4机械痛阈升高,NR2B蛋白表达下调;与给药前T1相比,除K组T2~4机械痛阈升高外,各组各时点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KN93缓解小鼠骨癌痛的同时降低小鼠脊髓NR2B蛋白表达,CaMKII—NR2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
梁樱刘成龙张娟杨许丽朱洁申艳顾小萍马正良
关键词:骨癌痛
生存素在二氯乙酸盐治疗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和晚期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干预对左肺切除(pneumonectomy,PE)联合野百合碱(mohoerotaline,MCT)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 efialhypertension,PAH)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00g-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N),DCA对照组(D),肺高压模型组(PM),早期DC预防组(PMDl),晚期DCA治疗组(PMD2)。除N组和D组外,其余组别大鼠均行左肺切除,并于14d后项背部皮下注射MCT(剂量为60mg/kg)。同时PMDl组和PMD2组分别在左肺切除14d和35d后开始每天给予DCA(剂量为80mg·kg-1.d-1)灌胃,而PM组在左肺切除14d后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D组同N组大鼠,只是左肺切除14d后同样给予相同剂量的DCA灌胃。PMDl组和PMD2组大鼠分别在左肺切除35d和56d行开胸进行肺动脉压力(PAP)的测量。测量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染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urvivin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PM组大鼠平均PAP为(37.8±1.3)mmHg(1mmHg=0.133kPa),肺小血管中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之比(RV/LV+S)分别为(40.8)%和(44.8±2.2),survivinmRNA和Westernblot蛋白表达分别为(4.03±0.27)和(0.684±0.055),与N组、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早期DCA预防后PAP明显下降为(26.2±1.5)mmHg,wT%和RV/LV+S分别降为(24±3)%和(29.5±1.9),而survivinmRNA和westernblot蛋白表达也分别降为(2.00±0.12)和(0.415±0.027),与PM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晚期干预后PAP为(36.0±1.6)mmHg,WT%和RV/Lv+S分别为(38±3)%和(42.0±1.3),survivinmRNA和westernblot蛋白表达也分别(3.77±
申艳李冰冰杨许丽朱杰粱樱马正良
关键词:二氯乙酸盐肺动脉高压存活素
二氯乙酸盐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KV1.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二氯乙酸盐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Kv1.5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8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对照组(C组)、二氯乙酸盐对照组(D组)、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二氯乙酸盐治疗组(PD组)。采用左肺切除术联合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mg/kg的方法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PD组于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后,给予二氯乙酸盐80mg/kg灌胃,1次/d,连续28d,PAH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D组不制备模型,给予相同剂量二氯乙酸盐灌胃。于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后28d时测定肺动脉压(PAP),随后处死,取肺组织,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和右心室肥厚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v1.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Kv1.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PAH组和PD组PAP、中膜厚度百分比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升高,肺组织Kv1.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CNA表达上调(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AH组比较,PD组PAP、中膜厚度百分比及右心室肥厚指数降低,肺组织Kv1.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CNA表达下调(P〈0.05)。结论二氯乙酸盐减轻大鼠肺动脉高压与上调肺组织Kv1.5,表达,抑制肺血管重构有关。
申艳李冰冰
关键词:二氯乙酸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