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感染性疾病早期患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116例小儿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77例)和细菌感染组(39例),检测两组患者感染早期的SAA和Hs-CRP水平,同时取40例健康儿童作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的SAA水平,以及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病毒感染组的SAA、Hs-CRP检出率分别为97.4%、5.2%,细菌感染组的SAA、Hs-CRP检出率则分别为92.3%、94.9%,细菌感染组的Hs-CRP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和Hs-CRP水平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 林荣华林养吴春芳邓丽花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小儿感染性疾病
- 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方法采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相同的血浆标本,以凝固时间(PTT)、实验标本PTT值/健康对照PTT值(P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用手工法、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仪PTT值逐步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R和INR值用3种方法检测其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的P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R和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当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以校准PTT的差异。
- 林养吴春芳林荣华陈梅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影响因素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探讨肝炎病毒对患者胃肠道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三组,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分析比较。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G-17、PGⅡ及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GⅠ/PGⅡ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17、PGⅠ、PGⅡ、PGⅠ/PGⅡ的异常率比较,三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胃部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常伴有胃黏膜受损、分泌功能异常。
- 林荣华林养吴春芳邓丽花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及超敏CRP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尿肽(BNP)、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病程发展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60例对照组进行血浆BNP、D-D及hs-CRP含量测定,同时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D-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PT和APTT无显著性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与D-D、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1、0.533)。结论联合检测血浆BNP、D-D及hs-CRP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病变情况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林养林荣华郑海珍陈梅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钠尿肽D-二聚体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通过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三组(共120人):对照组(n=40)、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n=40)和不稳定斑块组(n=40)。血清visfatin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OD及血脂相关指标在生化机上测定。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visfatin浓度均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浆visfatin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SOD活性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visfatin与SOD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组研究对象visfatin浓度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411,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浓度及SOD活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内脂素浓度及SOD活性对评估及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情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 林荣华林养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HCY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尿m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同时检测血清HCY、BUN、CR及UA的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较高血压非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1);血清HCY与尿mALB及β2-MG呈正相关关系,血清HCY随着尿mALB及β2-MG含量的增多而相应增加。结论:血清HCY的检测可以提高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
- 林养陈梅林荣华谢春花
-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肾损伤
-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216例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 血清脂肪酶检测结果分析
- 2014年
-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肌、关节等器官。患者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2~3周发病。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最易侵犯腮腺,其次为颌下腺,人群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为高峰。
- 吴春芳邓丽花林荣华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患儿呼吸道传染病
- D-二聚体、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不同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n=36)、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n=4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50),另选同期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四组均接受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T-proBNP检测,比较不同组别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在D-二聚体、hs-CRP、NT-proBNP水平方面,STEMI组>NSTEMI组>UAP组>对照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个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又较单独指标检测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 李春鸿林荣华林养郑美荣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 HCY)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48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 ALB)、β2-微球蛋白(β2-MG)将高血压组患者再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45例)、高血压早期肾病组(103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RDW、s HCY。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DW、s 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早期肾病组RDW、s HCY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RDW、s HCY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RDW、s HCY与尿m ALB及β2-MG呈正相关关系,RDW与s HCY随着尿m ALB及β2-MG含量的增多而增加。结论:RDW与s HCY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
- 林荣华林养吴春芳邓丽花
-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 妊娠早期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妊娠妇女内分泌系统处于特殊的应激状态,很容易出现代谢异常和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及其自身抗体均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改变。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与自身免疫发生变化有关。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妊娠妇女较正常妊娠妇女更易出现自然流产、反复性自然流产(RSA)等不良结局,严重者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早产甚至死胎等([1,2])。因此,对妊娠早期孕妇进行甲状腺筛查,能早发现、早治疗各种异常情况,有助于改善不良结局。
- 林荣华林养吴春芳邓丽花
- 关键词:妊娠早期反复性自然流产TPOAB正常妊娠妇女应激状态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