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华
- 作品数:96 被引量:3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高纤维酸浆豆干制作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以提高豆干副产物利用及生产高品质豆干为目的,在酸浆豆干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添加豆渣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选择豆水比例、豆渣添加量、酸浆添加量和TG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高纤维酸浆豆干的制备工艺,并将其与传统酸浆豆干进行比对,分析二者的膳食纤维含量、感官评价、质构特性、蛋白质结构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豆水比例1:4.6、豆渣添加量15%、酸浆添加量21%、TG酶添加量0.3%。影响高纤维酸浆豆干感官评分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豆渣添加量>TG酶添加量>酸浆添加量>豆水比例。此条件下高纤维酸浆豆干的膳食纤维含量由0.26%提升至2.15%;质构特性与传统酸浆豆干相近,质地并未因膳食纤维的提高而硬化、豆香味浓郁、内部组织均一、富有弹性;由FTIR光谱图可知,TG酶增强了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交联,蛋白凝胶结构更加紧密;微观结构更加致密、有序。
- 杨春华齐文任丽琨孙亚东张光杨杨张娜
- 关键词:高膳食纤维豆渣谷氨酰胺转氨酶
- 表面糊化处理确定乙酰化羟丙基小麦淀粉中取代基团分布
- 2020年
- 采用表面糊化技术揭示小麦淀粉乙酰化、羟丙基化及复合改性处理过程中取代基团在颗粒内的分布及分子质量变化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排阻色谱研究淀粉的颗粒特性、分子质量及取代基团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糊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淀粉表面变得粗糙,有明显的剥蚀现象,剩余淀粉保持颗粒状态;表面糊化处理后小麦淀粉总糖含量、蓝值均明显降低,剩余淀粉颗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小麦淀粉经过乙酰化、羟丙基化以及乙酰化羟丙基复合改性后,随着表面糊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剩余淀粉颗粒的取代度呈下降趋势。表面糊化处理后外层糊化的程度越高,所获得的剩余淀粉颗粒取代度越低,这表明乙酰化、羟丙基化的取代反应主要在淀粉颗粒的外层发生,颗粒内部的取代程度较低。无论单一或复合改性淀粉,取代基团都主要分布在颗粒的表层。
- 赵凯刘宁李君雷鸣陈威杨春华陈凤莲
- 关键词:小麦淀粉复合改性分子质量分布
- 大豆11S球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11年
- 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冷沉法浸提11S球蛋白。对11S球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影响凝胶质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1S球蛋白凝胶形成时蛋白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蛋白溶液pH对凝胶质构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质构仪进行物性测定比较其凝胶性,大豆11S球蛋白浓度14%、加热温度90℃、溶液pH为7、加热时间60min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最好,其凝胶面积410.30g·s,凝胶力117.9g。
- 杨春华孙冰玉石彦国
- 关键词:凝胶性
- 压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压热处理前后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淀粉在过量水分含量条件下压热处理后,其所具有的基本颗粒形貌方面的性质已经完全消失。同时,压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结晶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消失和新结晶特征峰的形成。压热处理后淀粉的相变焓小于原淀粉。
-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杨春华
- 关键词:玉米淀粉原淀粉淀粉颗粒颗粒形貌
- 一种含清洗桶的用于面制品原料加工预处理机械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清洗桶的用于面制品原料加工预处理机械,包括基壳和设在基壳内的清洗壳,所述基壳的内壁开设有上下两组对称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旋转环。通过麦粒的重量使连接杆经限位滑块在限位槽内向下滑动,从而挤...
- 陈凤莲杨春华贺殷媛张帅刘琳琳张光范洪臣汤晓智张娜石彦国窦新梾李欣洋安然任旭洋王旭
-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酸浆豆腐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以酸浆豆腐为研究对象,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优化酸浆豆腐不同加工阶段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捕获方法,对酸浆豆腐的加工阶段进行分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检测,优化风味物质捕获方法,内标法进行定量,结合聚类分析对加工阶段进行分类。结果不同批次酸浆豆腐中风味物质变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酸浆豆腐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制浆、煮浆、点浆、蹲脑10 min、蹲脑20 min和压制工序分别鉴定出27、25、32、39、45和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等风味物质。对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适当延长煮浆与蹲脑时间,可促进更多良好风味物质的形成。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酸浆豆腐中风味物质的测定且稳定性好,在后续实验中可进一步对加工工艺进行调控。
- 杨杨杨春华王冰石彦国张秀敏刘颖张娜
-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
- 挤压工艺对碎米重组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向碎米中添加燕麦粉、大豆粉、马铃薯淀粉,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重组米,并考察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对重组米质构、感官评分以及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筒温度的升高,重组米的硬度、咀嚼性、黏聚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随着物料水分含量的增加,重组米的硬度逐渐减小,咀嚼性和黏聚性先减小后增加,弹性总体上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咀嚼性、黏聚性总体上均随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大;糊化度和感官评分随着机筒温度、物料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增加,总体上先增大后减小。综合分析,机筒温度80℃、物料水分含量31%、螺杆转速160r/min为制备最佳工艺。
- 李欣洋汤晓智杨春华任旭洋王旭陈凤莲
- 关键词:碎米燕麦大豆
- 豆浆制作工艺对酸浆豆干品质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通过改变豆浆工艺来调控酸浆豆干的品质,分析豆浆制备工艺对酸浆豆干品质的相关影响。以生豆、熟豆、浸泡豆为原料,分别采用磨浆法、粉碎冲浆法制备生浆,制浆水温设置为10,30,50,70,90℃。分别以生浆法、熟浆法制作熟浆,再制作豆干,对酸浆豆干的出品率、水分含量、保水性、蛋白质含量及质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方式下,生浆法制得豆干出品率、水分含量及保水性均高于熟浆法,磨浆水温为70℃下采用生浆法制作的豆干出品率最高可以达到193.4%。豆干中蛋白质含量随制浆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熟浆法所制得豆干中蛋白含量高于生浆法制的豆干,在磨浆水温为90℃下采用熟浆法制作的豆干蛋白质含量最高可以达到22.6%。随制浆水温升高,豆干的胶着性、咀嚼性及回复性有下降趋势。
- 杨春华于淼张雪楠石彦国
-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4年
- 湿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但处理前后的X射线图谱表明 ,处理后的玉米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与原淀粉相比 ,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变化幅度不大。淀粉的DSC图谱表明 ,湿热处理后淀粉的相变初始和峰值温度提高 ,相变焓先增加后减小。
-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杨春华
- 关键词:玉米淀粉湿热处理原淀粉颗粒形貌热处理温度DSC
- 添加了抗性淀粉的馒头改良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SSL)、谷朊粉及沙蒿粉为主要改良剂,对添加了抗性淀粉的馒头品质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检验3种改良剂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揭示其对添加了抗性淀粉的馒头品质的改良作用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面粉中加入0.44%-0.46%的SSL、1.27%。1.4%的沙蒿粉及1.25%-1.45%的谷朊粉后,馒头制品的口感及物性指标达到了质量要求。
- 杨春华张守文
- 关键词:抗性淀粉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