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献血人群HBV/OBI感染者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者外周血中IL-10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陕西省血液中心采集的年龄范围在20~40岁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选择HBsAg阳性标本作为HBV组;选择HBsAg阴性/HBV DNA阳性,同时经随访排除窗口期的血液标本作为OBI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8例OBI感染者,37例HBV感染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BI组血清IL-10含量为21.9±0.7 pg/ml,显著低于HBV组40.4±10.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2,P=0.047);OBI组、HBV组血清中ALT含量分别为18.3±1.3 U/L和18.4±1.5 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1,P=0.992).根据ALT水平的高低,进一步将HBV组和OBI组献血者分为ALT≤20U/L和20 U/L<ALT≤40 U/L两组,比较两组间IL-10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87,P=0.056;F=1.34,P=0.25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OBI组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r=0.331,P=0.02,2-tailed),HBV组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亦呈正相关性(r=0.322,P=0.05,2-tailed);HBeAb与HBcAb阳性的OBI组IL-10表达水平(22.3±0.55 pg/ml)低于相同模式的HBV组(84.3±17.4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74,P=0.018),其余各组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在OBI持续感染中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OBI的发病机制,其含量变化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性,与HBeAb和HBcAb的表达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 景媛媛李锦段勇蔡斌叶世辉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5个厂家HBsAg金标诊断试剂的比较被引量:8
- 2002年
- 赵晓华李锦李军
- 关键词:无偿献血HBSAG血液筛查
- 用丙酮酸标准品测定ALT被引量:3
- 2002年
- 李锦赵晓华李军
- 关键词:赖氏法丙酮酸标准品ALT血清谷丙转氨酶
- 陕西省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陕西省献血人群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CI)情况及病毒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2019年7~9月合格献血者血样112份,ALT单项不合格血样117份(ALT>50 U/L),HBsAg阳性血样46份,抗-HCV阳性血样75份,分离所有血样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提取总RNA,逆转录巢式PCR法(RT-Nested-PCR)扩增PBMCs中HCV RNA 5’非编码区,检测献血人群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RT-Nested-PCR法扩增HCV RNA阳性标本core/E2区,确定HCV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抗-HCV阳性血样检出OCI 2份(2.67%,2/75), ALT不合格标本检出OCI 1份(0.85%,1/117),基因型均为HCV 1b;合格献血者和HBsAg阳性献血者均未检出OCI。结论 陕西省献血人群存在OCI,ALT筛查对献血人群OCI检出可能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 郭燕贺晨赵晓华段勇徐华王文张国权李锦
- 关键词:献血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
-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T细胞及B细胞表位变异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epatitis B virus,OHBV)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及HBsAb+OBI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OBI样品PreS-S区并测序,确定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HBsAb+/HBsAb-以及不同基因型OBI毒株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分析高频T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前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亲和力变化以及高频B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后抗原特性的改变。结果85份OBI样品成功扩增出PreS-S基因21份,其中HBsAb+OBI_(B) 4份,HBsAb-OBI_(B) 6份,HBsAb+OBI_(C) 6份,HBsAb-OBI_(C) 5份。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高于野毒株,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 vs.WT B:2.64%:0.66%,P<0.001;OBI_(C) vs.WT_(C):3.67%:1.19%,P<0.001)。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大于非蛋白免疫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3.57%:1.86%,P=0.005;OBI_(C):4.78%:2.65%,P=0.001)。OBI_(C)毒株蛋白免疫区及非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均大于OBI_(B)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区:4.78%:3.57%,P=0.107;非蛋白免疫区:2.65%:1.86%,P=0.142)。HBsAb-OBI毒株T、B细胞表位突变率高于HBsAb+OBI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OBI_(B) vs.HBsAb+OBI_(B):4.17∶3.01,P=0.303;HBsAb-OBI_(C) vs.HBsAb+OBI_(C):5.65∶4.26,P=0.207)。4个T细胞表位高频突变(T47A/K、S174N、L175S、V177A)以及3个B细胞表位高频突变(G73S、K122R、I126M/T)的亲和力分析和抗原性分析显示多数T细胞表位突变前后与HLA分子亲和力变化不大,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变化不明显,某些位点突变后亲水性、表面可及性甚至优于野生毒株。结论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野毒株;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非蛋白免疫区;OBI_(C)变异活跃程度大于OBI_(B);各点突变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随机发生,未发现HBsAb压力或依赖性;PreS-S区关键位点突变或多表位�
- 郭燕景媛媛李锦巩晗实段勇李燕张文娟
- 冷上清在治疗TTP患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分别对无偿自愿献血者的新鲜血浆及冷上清进行留样,并检测其中凝血因子FVIII、FIX、FV、FVII、Fbg及总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冷上清中FVIII含量为(0.35±0.13)IU/mL;FIX含量为(0.61±0.15)IU/mL;FV含量为(0.93±0.18)IU/mL;FVII含量为(1.06±0.35)IU/mL;Fbg含量为(142.41±37.77)mg/dL;TP含量为(62.90±5.01)g/L.新鲜冰冻血浆中FVIII、FV、Fbg含量与冷上清中FVIII、FV、Fbg含量相比较,均为P<0.01,有极显著差异.新鲜冰冻血浆中FIX、FVII、TP含量与冷上清中FIX、FVII、TP含量相比较,均为P>0.05,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冷上清中含不稳定因子FV、FVIII,但其含量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较低.用冷上清对TTP患者行血浆置换后,可使患者凝血系统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 刘建强马莉叶世辉王宝燕张雅莉李锦曹晓莉张建耕
- 关键词:冷上清TTP凝血系统
- 西安市传统纸媒无偿献血舆情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西安市传统纸媒无偿献血新闻报道舆论情况,为无偿献血宣传及危机应对提供依据。方法将报道转化为单元,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纸媒对无偿献血的报道情况。结果共收集报道274篇,主流报刊占89.7%;正向报道占82.9%;采供血机构为新闻源头的占58%;世界献血者日占节日报道的76.1%;危机报道主要为血荒(缺血)、血费报销等。结论传统纸媒因其公信力及本土价值方面的优势,是无偿献血宣传的基本媒介之一。采供血机构应注意丰富宣传内容,增加宣传方式。无偿献血负面舆论不可避免,采供血机构应积极应对,运用科学的传播策略化解危机。
- 李锦刘云云赵晓华
- 关键词:无偿献血传统纸媒舆情血液质量
- 一种用于转染试剂的阳离子脂质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染试剂的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所述阳离子脂质体可将生物大分子及其他化合物提呈至细胞,其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化合物联合使用。本发明脂质体的阳离子头部有更加敏感、易于断裂的二硫键;疏水区采用了不对称...
- 刘建强叶世辉赵京文房婕段勇曹晓莉李锦
- 文献传递
- 采供血机构培训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培训工作是提高采供血机构人员执业能力,提升人员素质,增强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之一。“一法两规”颁布后,对采供血机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内外部需求的推动下,本中心努力开展培训工作,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经过几年运作培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李锦刘延芳赵晓华薛帅孙振东刘云云
-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培训管理
- 建立省级区域血站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构想被引量:3
- 2008年
- 王文赵晓华李锦
- 关键词: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