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媛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后现代
  • 4篇复调
  • 3篇对话性
  • 2篇现代与后现代
  • 2篇不确定性
  • 1篇代文
  • 1篇多声部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结构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语法
  • 1篇游戏
  • 1篇语法
  • 1篇语法能力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游戏
  • 1篇杂语
  • 1篇殖民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10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朱晓媛
  • 1篇田涛
  • 1篇陈燕
  • 1篇陶云
  • 1篇杨毅隆

传媒

  • 3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心理科学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现代英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凶年纪事》
2013年
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在《凶年纪事》中大胆地对传统的文学创作形式、文学理念进行挑战,在论说和叙事之间嵌入互文性关联,但是作者既不做道德主题解构,也不以像是的先验含义来暗示小说形式,以此使得《凶年纪事》的文本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点。
朱晓媛
关键词:后现代不确定性语言游戏
基于新媒体教学App和微课应用的英语语法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目前高校的英语语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微课、App及短视频为平台,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语法课堂效果。
乐诗朱晓媛
关键词: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语法能力
迷惘一代的呐喊——解读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对话性
2012年
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大量使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意识流手法,以其独特复调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通过使用巴赫金复调理论分析主人公哈里和妻子之间的对话,哈里内心的对话,乃至海明威和主人公哈里的对话,以及"生"与"死"两大主题之间的对话,海明威为我们展示出众多独立意识主体面对"生"和"死"时,以不同方式发出的不同声音。
朱晓媛
关键词:复调多声部对话性《乞力马扎罗的雪》
双语者有更好的冲突监控水平吗?
2023年
冲突监控是个体负责处理冲突信息的认知系统。关于双语经验能否提高个体的冲突监控水平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论。本文在行为和认知神经证据基础上,总结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并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不再执着于验证双语优势,从双语经验可能影响冲突监控功能的角度展开;在内涵更丰富的理论模型指导下,采用更多的纵向研究,在科学划分单语者与双语者的基础上,考虑语言相似性问题,并设置能反映更高认知水平的任务范式继续探究双语经验对冲突监控功能的影响。
于睿陶云朱晓媛田涛
后现代复调世界视野中的《凶年纪事》
“复调”是一个音乐术语,被俄国批评家巴赫金首次引入小说理论体系之中。复调小说不同于传统的独白式的小说,根本区别在于复调小说给予主人公充分的自由表达自我的意识。《凶年纪事》是库切的第十三部小说,从横向上来看,小说的第一栏是...
朱晓媛
关键词: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
文献传递
《凶年纪事》——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文化杂语
2013年
库切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彻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尝试了在小说上进行艺术创新。他的创作既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又借助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在《凶年纪事》中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在消解了深度感、历史感和主体性之后进入了一个文化"杂语"的时代。通过对《凶年纪事》的复调结构的探讨,小说人物间的杂语共鸣的剖析,以及小说内部蕴藏的音乐结构的探索,从多方位来寻找现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的烙印。
朱晓媛
关键词:现代与后现代复调结构杂语对话性
后现代形式下的后殖民叙述:解读库切的《凶年纪事》
2016年
库切的小说《凶年纪事》植根于霸权与边缘文化语境,颠覆现行叙事模式,将文本写作立场置于南非后殖民语境中,充分借用后现代叙事策略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因而,《凶年纪事》所体现的是在后现代形式影响下的后殖民叙述,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兼收并蓄。
朱晓媛
关键词:后现代后殖民话语权威
流散身份认同——解读J.M.库切的《等待野蛮人》被引量:6
2013年
在殖民背景之下,流散主体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后殖民文学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人物J.M.库切因自身的流散经历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故而在《等待野蛮人》构建出一种动态的、复合的流散身份。经历了"流散"后的库切和"野蛮人"最终在"寻根"之旅中获得了自我对流散身份的认同。
朱晓媛
关键词:流散身份认同《等待野蛮人》
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凶年纪事》复调话语的空间维度
2013年
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深度感、历史感和主体性之后进入了一个"杂语"的时代。巴赫金的"复调"之义正在于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声音彼此相互对话交流。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借助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通过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在《凶年纪事》中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使作品极端地体现其复调话语无限的空间维度。
朱晓媛杨毅隆
关键词:现代与后现代对话性
复调:从音乐到小说——解读库切《凶年纪事》的音乐结构被引量:2
2014年
"复调音乐大师"巴赫通过高超的复调手法,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极完美的境地,巴赫金则将复调引入小说理论体系,而南非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将音乐和小说的复调性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了故事的单声部纵向发展,而且还体现了不同声部的横向发展。三个声部的合音,组成了一曲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完美乐章。库切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塑造独特的人物、故事情节、叙述艺术,对文学与政治、文化与民族等诸多重大问题展开探讨,以此体现独特的审美特征。
朱晓媛陈燕
关键词:复调艺术音乐结构巴赫音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