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dMMR)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该院收治的100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胃腺癌组织标本,根据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将其纳入MMR蛋白表达正常(pMMR)组与dMMR组,分析dMMR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腺癌患者中,dMMR 33例,占比33.00%,其中MutL同源物1缺失22例、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缺失11例,未见mut S同种组织蛋白2、mut S同种组织蛋白6缺失;两组肿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MR组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T3~T4占比均高于pM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MR与胃腺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dMMR与胃腺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呈正相关。
- 徐丽艳陈艳周智俊葛玲郑新春许晓其
- 关键词: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 甲状腺髓样癌8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81例MTC行免疫组化、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45例,男性36例,年龄20~77岁,平均42.5岁。临床表现:颈部肿物、无明显症状或体检发现。肿块直径0.3~15 cm,平均6.5 cm。镜检: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大小较一致,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器官样、片状、巢状、梁状排列,8例瘤细胞围绕血管和纤维形成乳头状结构。间质见多少不等的淀粉样物质沉积(67/81)。免疫表型:瘤细胞Calcitonin(81/81)、Syn(80/81)、CgA(63/81)、CEA(25/38)和TTF-1(81/81)均阳性,刚果红染色阳性(67/81)。Ki-67增殖指数3%~30%。BRAF V600E基因检测1例(1/36)阳性。结论 MTC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MTC预后较好,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 徐丽艳黄海建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检测
- 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筛选出29例基底样乳腺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点,对比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并分析CK5/6、CK14用于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亦相似,但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非特殊浸润性癌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且非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浸润小叶癌比例显著高于基底样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样乳腺癌高度表达CK5/6、CK14,利用CK5/6、CK14单独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分别占75.86%、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占96.67%,且CK5/6与CK14呈正相关(r=0.541,P<0.05)。结论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大部分重叠,CK5/6、CK14可作为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标记物。
- 陈艳葛玲徐丽艳周智俊杨金镇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
- 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0月于厦门市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EC患者且术中采集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因其他因素获取的84份子宫标本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R、PR、Ki-67表达情况。比较不同标本内ER、PR、Ki-67阳性表达率,分析ER、PR、Ki-67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R阳性表达率为53.57%(45/84)、PR阳性表达率为44.05%(37/84),低于对照组[85.71%(72/84)、54.52%(71/84)],Ki-67阳性表达率为59.52%(50/84),高于对照组[19.05%(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者ER、PR、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ER、PR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均呈负相关,Ki-67与上述情况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EC组织内ER、PR呈低表达,Ki-67呈高表达,三者异常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和监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
- 徐丽艳苏碧蓉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特征雌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中28例远癌正常胃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GFR与远癌正常胃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和21.4%,癌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25.4个月(HR=2.01,95%CI:1.22~3.84,P〈0.05)。结论:EGFR蛋白在人胃癌各级组织中表达率较高,阳性与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 徐丽艳杨金镇葛玲陈艳周智俊杨清云郑凤春柳淑静陈奋发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胃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