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可溶性CD14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进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 I)危险性的关系及其预测意义。方法UA患者158例,其中21例进展成AM I,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使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sCD14水平。结果UA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A患者发生AM I后血清sCD14明显增高,但发生AM I前血清水平sCD14水平与未发生AM I的UA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 I稳定后,sCD14仍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UA患者血清sCD14水平与AM I发生相关,有一定预测意义。
- 李廉生张海峰李勇林葆菁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CD14
- 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HYD)联合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成模后分为安慰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培哚普利(2 mg.kg-1.d-1)+比索洛尔(5 mg.kg-1.d-1)组及培哚普利(2 mg.kg-1.d-1)+比索洛尔(5 mg.kg-1.d-1)+HYD(7.2 mg.kg-1.d-1)+ISDN(6 mg.kg-1.d-1)组。药物干预6周后,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1(ET-1)的表达,同时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YD+ISDN并不能增加心肌组织eNOS含量,对心肌组织内eNOS及ET-1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HYD+ISDN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同时使心肌组织SOD活性增高。结论 HYD+ISDN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
- 林葆菁刘唐威王炎张海峰朱川萌
- 关键词: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酯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 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溶栓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链激酶(Staphylokinase,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tion 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和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tPA)治疗共317例住院患者临床情况及疗效。结果TNK-tPA治疗血管再通率最好,出血并发症较少,r-tPA次之,SK组血管再通率最低,出血并发症最多。结论TNK-tPA用于AMI溶栓效果最好。
- 李廉生张海峰李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药物治疗溶栓药物ACTIVATOR纤溶酶原激活剂血管再通率
- 1型ARBs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评价与展望
- 2009年
- 高血压患者常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高血压同时减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对延缓左心房病变有着重要意义。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s,ARBs)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报道此类药物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左心房结构。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使用1型ARBs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 张海峰朱立光
-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
- 阿霉素致大鼠心力衰竭干预起点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阿霉素导致大鼠心力衰竭心室结构演变和应用此模型进行心力衰竭治疗性试验时恰当的干预起点。方法以累积剂量达15mg/kg,3周内注射完毕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分别于注射阿霉素前,注射后3、4、5、6周和7周在M型超声下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变化;于注射阿霉素前,注射后6周,7周使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脑利钠肽浓度。结果注射阿霉素7周后与注射阿霉素前比较,LVEF(69.6%±10.3%vs.78.7%±13.7%,P<0.01),LVEDd[(0.67±0.03)cmvs.(0.52±0.02)cm,P<0.01],LVESd[(0.41±0.17)cmvs.(0.30±0.02)cm,P<0.01]和脑钠肽[(0.37±0.15)μg/Lvs.(0.18±0.06)μ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量注射阿霉素7周后可作为阿霉素致大鼠心衰模型治疗性试验时干预的起点。
- 曾晓春张海峰林葆菁王炎王炎
- 关键词:心力衰竭阿霉素
- 帕瑞昔布用于下肢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对节约吗啡用量的系统评价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系统评价帕瑞昔布(Parecoxib)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各数据库,Medline(1966-2008),EMBASE(1966-2008),OVID(1978-2008),CBM(1979-2008),VIP(1979-2008),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及相关会议论文集,纳入所有有关帕瑞昔布用于下肢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逐一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TATA10(STATA Corp,Texas,The USA)进行。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47例患者,有2个研究独立使用帕瑞昔布能减少术后12内使用吗啡累计量,但由于异质性明显,未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未知;在术后24h内使用吗啡累计量meta分析中,帕瑞昔布与安慰剂在20mg、40mg及合并组研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0mg亚组,Z=3.91,P=0.000,[WMD=-10.396,95%CI(-15.610,-5.182)];40 mg亚组,Z=4.72,P=0.000,[WMD=-17.322,95%CI(-24.523,-10.122)];两亚组合并Z=5.50,P=0.000,[WMD=-14.145,95%CI(-19.190,-9.101)];在20mg帕瑞昔布与40mg对术后吗啡使用量的比较meta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1,[WMD=7.00,95%CI(2.85,11.16)];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meta分析中,各组差异在亚组及总的研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0mg亚组与安慰剂[RR=0.93;95%CI(0.77,1.10)];40mg亚组与安慰剂[RR=0.96,95%CI(0.81,1.14)];两亚组合并与安慰剂[RR=0.95,95%CI(0.84,1.07)]。结论在下肢或腹部手术病人中,使用帕瑞昔布可能可以减少术后12h内吗啡使用量;可以减少术后24h内吗啡使用量,且40mg帕瑞昔布较20mg更能减少吗啡用量,不良反应无增加。提示帕瑞昔布用于下肢或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由于发表偏倚和选择偏倚存在的高度可能,对结果应持谨慎态度。
- 罗莹张海峰朱立光刘和昌
- 关键词:帕瑞昔布镇痛吗啡下肢手术腹部手术
- 急性心肌梗死PCI前后的Q-T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前后QT离散度的测定,探讨AMI患者经PCI治疗后QT离散度的变化,从而估测PCI对冠心病患者预后指标的影响,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直接PCI对心肌区域性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
- 胡强朱立光黄明剑张海峰陈炜何媛
- 关键词:Q-T离散度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
- 文献传递
-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为了解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与心率变异性指标之一SDNN进行比较。方法对116例疑似缺血性胸痛入院的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取得窦性心率震荡的主要指标TO及TS,...
- 黄明剑朱立光张海峰陈炜胡强何媛
-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冠脉造影冠脉病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