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琦松

作品数:32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腰椎
  • 11篇骨折
  • 9篇椎间盘
  • 7篇胸腰椎
  • 7篇椎体
  • 7篇关节
  • 6篇胸腰椎骨折
  • 6篇腰椎骨折
  • 6篇退变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椎骨
  • 6篇膝关节
  • 6篇膝关节置换
  • 6篇关节置换
  • 5篇植骨
  • 5篇椎弓根植骨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内固定
  • 5篇经椎弓根

机构

  • 24篇石河子市人民...
  • 5篇石河子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作者

  • 31篇尚琦松
  • 22篇何方生
  • 22篇盛文辉
  • 22篇韩鹏远
  • 20篇吴兵
  • 20篇王春辉
  • 17篇王自刚
  • 13篇陈操
  • 5篇张伟亚
  • 3篇刘维钢
  • 3篇王宗亮
  • 3篇王晓楠
  • 2篇沈志敏
  • 2篇史晨辉
  • 1篇王强
  • 1篇黄擘
  • 1篇李宽新
  • 1篇史建刚
  • 1篇董金波
  • 1篇曹安军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农垦医学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股骨五合一截骨法采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20例,25膝。对照组为同期应用传统股骨四合一截骨技术,采用Depuy P.F.C.Sigma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17例,22膝。术中测量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和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计算各角度、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术后X线片测量两组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以评估股骨侧假体位置。采用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X线片评定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其中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TKA手术采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吴兵王春辉何方生沈志敏盛文辉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
关键词:股骨截骨术关节成形术
椎间盘损伤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A型(AO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按照MRI中椎间盘组织的损伤特点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椎间盘无损伤;B组:椎间盘轻度损伤,伴或不伴间隙改变;C组:椎间盘中重度损伤,疝入椎体内,椎间隙改变,伴后纵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半年评价疼痛VAS评分并测量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3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C组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半年时,C组VAS评分、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是判断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术前MRI显示椎间盘严重损伤(C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恢复均不够满意。
尚琦松吴兵盛文辉王春辉韩鹏远何方生陈操张伟亚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间盘损伤磁共振经椎弓根植骨
螺旋CT扫描重建对经椎弓根伤椎植骨骨愈合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和3D成像对经椎弓根伤椎植骨骨愈合的评估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基础上经椎弓根伤椎成形椎体内植骨62例68椎,术后1~3年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做冠状面、矢状面等多平面和3D重建成像,以骨愈合、部分骨愈合、骨不愈合3种标准评估伤椎植骨后的骨愈合情况,与X线片的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CT扫描重建的62例68椎中57椎骨愈合,11椎部分骨愈合,无一椎发生骨不愈合,3D成像示伤椎形态恢复满意,皮质骨均骨性愈合,骨愈合率为89.7%。同期的X线片评估结果示伤椎均骨愈合,骨愈合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及3D成像技术是评估脊柱骨折伤椎骨性愈合的可靠指标之一。
吴兵尚琦松陈操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何方生韩鹏远
关键词:64排螺旋CT骨愈合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文章以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科实习的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法,结果发现,观察组实习生与对照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际技能操作成绩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观察组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观察组实习生认为教学可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的认可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
尚琦松韩鹏远张伟亚郑俊儒王兴
关键词:PBL教学法查房
炎性因子TNF-α及IL-18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TNF-α及IL-18在正常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盘病理组织34例用于实验组,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6.244±11.25岁;取脊柱骨折外伤术后椎间盘组织标本7例,并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尸检椎间盘标本8例,共15例用于对照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0.07±8.43岁。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18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表现为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褐色或浅棕黄色染色,结果判定及统计学分析后表明:实验组TNF一仅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L-1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证实实验组中TNF—α含量为82.18±21.91ng/ml,IL-18的含量为45.39±21.23ng/ml;对照组中TNF—Ot含量为8.68±0.78ng/ml、IL-18含量为3.584-2.84ng/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及IL-18表达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推测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组织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尚琦松黄擘盛文辉曹安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椎间盘突出症ELISA法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椎间盘损伤程度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A型(AO分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应用术前MRI中椎间盘组织的影像学特点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可行性,为A型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MRI资料,按照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分别测量术后2周、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半年的疼痛评分(VAS)、Cobb角及伤椎前高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15-23个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C组患者的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半年时,C组患者的三项检查指标[疼痛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高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检查是判断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本项研究,作者认为术前MRI表现符合C组的患者,无论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切除受损的椎间盘组织同时行牢固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手术的重要目的之一。
尚琦松吴兵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何方生韩鹏远陈操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间盘损伤经椎弓根植骨术后疗效
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
何方生吴兵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陈操
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椎间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退变椎间盘组织中TNF-α及IL-18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TNF-α、IL-18在突出与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类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3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8进行检测,并取15例健康成人正常椎间盘用于阴性对照。结果:Elisa法证实突出椎间盘组织中TNF-α含量为82.18±21.91 pg/ml、IL-18含量为45.39±21.23 pg/ml;正常椎间盘组织中TNF-α含量为8.68±0.78 pg/ml、IL-18含量为3.58±2.84 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NF-α及IL-18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在临床对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转归预后有重要意义。
尚琦松史晨辉王宗亮刘维钢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椎间盘突出症ELISA法
伤椎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自2005年3月010年3月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植骨技...
吴兵盛文辉尚琦松王春辉陈操王自刚何方生韩鹏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
文献传递
不同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方法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入路PKP,n=45)和双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PKP,n=33)。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d、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和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单侧组降低程度比双侧组更明显(P<0.05);术后2d、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单侧组比双侧组升高更明显(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显著(P<0.05)。单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11.11%,双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15.1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治疗OVCFs患者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运动功能及椎体前缘中柱相对高度,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低。
尚琦松郑俊儒王兴吴兵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