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辉 作品数:32 被引量:232 H指数:8 供职机构: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椎体静脉造影在PVP治疗合并椎体真空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造影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椎体真空征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2采用PVP治疗的73例(73个椎体)椎体内真空裂隙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中行椎体静脉造影后注射骨水泥。观察造影剂的渗漏情况及其在椎体内的分布特征,记录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结果术中椎体静脉造影后透视显示66例(90.4%)造影剂均在椎体内、裂隙内填充;7例(9.6%)有造影剂渗出,其中3例为椎体周围渗漏,2例为椎间盘渗漏,2例为椎管内渗漏。骨水泥注入量3.1,5.5ml,平均4.2ml。本组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伴有椎体真空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中行椎体静脉造影能够预见骨水泥流动分布特征以减少骨水泥的渗出.提高手术安全性。 何方生 吴兵 盛文辉 王春辉 尚琦松 韩鹏远 王晓楠 张伟亚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后路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术,同时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结果: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5~55岁(38.1±13.5)岁;11例有进行性腰背部疼痛、平卧困难,4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分级显示C级1例,D级3例);术前Cobb’s角25~71°,平均(44.6±23.2)°;手术时间115~210分钟,平均(151.1±17.6)分钟;术中出血量860~1500mL,平均(1200.1±176)mL;浓缩红细胞输注2~7u(4.2±3.6)u;纳入的病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Cobb’s角0~9.2°,平均(5.3±4.1)°,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畸形矫正率80.3%;随访时间9个月~4年(23.2±10.4)月,末次随访平均矫正度数丢失2.1°;按Frankel分级,3例D级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C级恢复到D级。结论: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得到满意的矫正,但是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且纳入的样本量较小,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王春辉 何方生 吴兵 张伟亚关键词:椎弓根 截骨 胸腰椎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AO分型与治疗对策 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探讨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手术选择方法.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据AO分型,分别采用6种不同术式,进行讨论.结果:随访6个月~4年,固定组全部骨性愈合,股骨头置换组近期疗效满意.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法评定:本组优77例,良25例,差4例,疗效满意.结论:对31-A1、31-A2.1型选择DHS内固定,对31-A2.2型、31-A2.3型、3l-A3.3型选择DHS-TSP-防旋钉组合内固定;对3l-A3型选择DCS或PFN内固定;对DHS内固定失效二次翻修选择DCS内固定;对术前需内科干预才能耐受手术且时间不宜过长的31-A1型选择小切口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31-A2、31-A3型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吴兵 王春辉 姜曙祥 王强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AO分型 应用球囊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2015年12月应用球囊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96例患者,术后应用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测量骨折椎体的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使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术后1年随访时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增高,局部后凸角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SF-36问卷的相关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应用球囊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PKP)可明显缓解疼痛,在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QOL,使患者能够很快的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精神压力减轻,从而提高了社会功能。 盛文辉 尚琦松 吴兵 王春辉 何方生 韩鹏远 王晓楠 张伟亚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股骨五合一截骨法采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20例,25膝。对照组为同期应用传统股骨四合一截骨技术,采用Depuy P.F.C.Sigma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手术17例,22膝。术中测量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和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计算各角度、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术后X线片测量两组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以评估股骨侧假体位置。采用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五合一截骨后各平面夹角、股骨远端前后径距离与对应假体设计参数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随访KSS评分和功能评分、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X线片评定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其中外翻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TKA手术采用五合一股骨截骨技术和Deluxe-ps型假体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吴兵 王春辉 何方生 沈志敏 盛文辉 王自刚 尚琦松 韩鹏远关键词:股骨 截骨术 关节成形术 椎间盘损伤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A型(AO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按照MRI中椎间盘组织的损伤特点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椎间盘无损伤;B组:椎间盘轻度损伤,伴或不伴间隙改变;C组:椎间盘中重度损伤,疝入椎体内,椎间隙改变,伴后纵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半年评价疼痛VAS评分并测量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3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C组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半年时,C组VAS评分、Cobb角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是判断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术前MRI显示椎间盘严重损伤(C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恢复均不够满意。 尚琦松 吴兵 盛文辉 王春辉 韩鹏远 何方生 陈操 张伟亚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间盘损伤 磁共振 经椎弓根植骨 螺旋CT扫描重建对经椎弓根伤椎植骨骨愈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和3D成像对经椎弓根伤椎植骨骨愈合的评估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基础上经椎弓根伤椎成形椎体内植骨62例68椎,术后1~3年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做冠状面、矢状面等多平面和3D重建成像,以骨愈合、部分骨愈合、骨不愈合3种标准评估伤椎植骨后的骨愈合情况,与X线片的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CT扫描重建的62例68椎中57椎骨愈合,11椎部分骨愈合,无一椎发生骨不愈合,3D成像示伤椎形态恢复满意,皮质骨均骨性愈合,骨愈合率为89.7%。同期的X线片评估结果示伤椎均骨愈合,骨愈合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及3D成像技术是评估脊柱骨折伤椎骨性愈合的可靠指标之一。 吴兵 尚琦松 陈操 盛文辉 王春辉 王自刚 何方生 韩鹏远关键词:64排螺旋CT 骨愈合 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何方生 吴兵 盛文辉 王春辉 王自刚 尚琦松 韩鹏远 陈操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 硬膜外针辅助下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针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推广。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硬膜外针辅助下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使用AOFAS评分进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坏死及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AOFAS评定: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采用硬膜外针经皮穿刺穿线结合小切口微创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 唐永冬 陈操 高源泽 王春辉关键词:急性跟腱断裂 微创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大面积创伤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治疗四肢皮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VSD治疗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患者29例,均先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处理合并伤,平稳后清创,再应用VSD 5~10d,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更换引流装置。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行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结果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患者体温、血象正常,伤口局部无窦道,无感染,创面均被新鲜肉芽组织填充,经植皮修复全部愈合。结论 VSD是治疗骨科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愈后好,并发症少。 尚琦松 吴兵 盛文辉 王春辉 王自刚 何方生 韩鹏远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 软组织缺损 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