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菁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支气管
  • 6篇气管
  • 4篇儿童
  • 3篇支气管镜
  • 3篇气管镜
  • 3篇肺炎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浆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量
  • 2篇依那普利
  • 2篇抑制剂
  • 2篇支原体肺炎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13篇周菁
  • 9篇郝创利
  • 8篇孙惠泉
  • 6篇范丽萍
  • 4篇陆燕红
  • 4篇杨晓蕴
  • 4篇王宇清
  • 3篇于兴梅
  • 3篇严文华
  • 3篇陶慧
  • 3篇黄莉
  • 2篇严永东
  • 2篇陈正荣
  • 2篇罗炜
  • 2篇王美娟
  • 2篇葛薇
  • 2篇吕海涛
  • 2篇季伟
  • 2篇朱海艳
  • 2篇赖克方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气管镜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气管镜固定支架,即一种用于固定支气管镜操作部的支架。该支架由U形金属管、把手、球形转轴构成。固定支架通过金属螺丝与移动转椅紧密结合。把手为塑料制成,通过连接部与球形转轴相连,把手下端为握持部及卡槽。支...
陈正荣季伟郝创利严永东王宇清孙惠泉黄莉周菁王美娟顾秀萍张志勤
文献传递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动态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高反应(AHR)的动态变化.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因慢性咳嗽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且明确诊断为CVA的患儿,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得第一秒...
于兴梅朱海艳杨晓蕴陆燕红孙惠泉范丽萍陶慧周菁罗炜赖克方郝创利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黏液栓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支气管黏液栓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合并支气管黏液栓53例 MPP 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6.23%患儿体温为高热或超高热,平均热程9.3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肺实变和(或)大灶性、节段性肺炎,49.06%炎症累及两叶以上,60.38%合并胸腔积液。支气管镜下53例均可见一个及以上部位支气管黏液栓阻塞(其中黏液栓塑型19例),黏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糜烂坏死及管腔开口炎性狭窄。黏液栓病理示假膜样炎性坏死组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经1~5次灌洗后支气管黏液栓消失,64.15%肺泡灌洗后1周胸片病灶明显吸收,50.94%第一次肺泡灌洗后1~3 d体温恢复正常,堵塞严重者需借助毛刷或异物钳清理黏液栓。结论 MPP 合并支气管黏液栓临床多出现持续高热或超高热,影像学表现肺不张/肺实变和(或)大灶性、节段性肺炎,多合并胸腔积液,在予抗感染同时及早进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明确诊断,及时清除黏液栓,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张李琼范丽萍孙惠泉周菁郝创利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 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高反应(AHR)的动态变化.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因慢性咳嗽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且明确诊断为CVA的患儿,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得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20%时组织胺累计剂量(PD20),依据PD20将AHR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极轻度4级,并进行对应治疗,于初诊及治疗后1、6个月随访AHR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患儿36例,其中单纯CVA者14例,CVA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22例.单纯CVA组PD20值低于CVA+ UACS组[(0.46±0.26)比(0.58±0.34) m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394).AHR初诊时:中度8例、轻度21例、极轻度5例;治疗1个月后:中度1例、轻度28例、极轻度7例;治疗6个月后:中度2例、轻度20例、极轻度7例、阴性者4例,发展为哮喘3例,失访3例.咳嗽严重程度与PD20无显著相关性(r=-0.086,P=0.514).结论 CVA患儿的AHR分级以极轻及轻度为主,治疗后初期AHR下降较快,转阴和发展为典型哮喘比例较低.
于兴梅朱海艳杨晓蕴陆燕红孙惠泉范丽萍陶慧周菁罗炜赖克方郝创利
关键词:哮喘咳嗽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咳嗽>4周、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阳性和(或)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PBB入选标准患儿28例,其中男26例(93%),女2例(7%);年龄中位数为8.5个月.咳嗽病程中位数为4.2周.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3±3.9)d.主要临床特征为湿性咳嗽28例,其中湿性咳嗽+喘息21例;湿性咳嗽时相分布特征为昼夜无规律14例.肺部体征主要为哮鸣音+湿哕音21例.外周血中CD3-CD16+ 56+比例升高.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管腔黏膜充血水肿,同时11例患儿合并气道软化.BALF的中性粒细胞中位数0.2;BALF培养细菌阳性率为36%,检出的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50%)和流感嗜血杆菌(30%).治疗主要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二代头孢抗感染,平均疗程为(17.3 ±3.2)d,预后较好.结论 儿童PBB以男性儿童多见,临床特征为湿性咳嗽,多伴有喘息,感染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可伴有气道软化.
迟繁繁王宇清郝创利孙惠泉范丽萍黄莉于兴梅杨晓蕴陆燕红周菁陆权
关键词:儿童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5年
周菁严文华叶文学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依那普利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血管紧张素Ⅱ、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血管壁肌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肺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肺组织AngⅡ含量明显增加,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有下降趋势,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AngⅡ、NO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周菁严文华吕海涛文德葛薇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氧化氮
依那普利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血浆NO和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大鼠血浆NO含量、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测定mPAP、RV/BW和RV/LV+S比值,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WT%及WA%。测定血浆NO含量,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VEGF表答明显增强。(2)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有明显增加,肺动脉内皮细胞VEGF表达减少。结论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NO、VEGF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周菁严文华吕海涛文德葛薇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临床特点及纤维支气管镜的诊疗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肺泡灌洗的诊治效果及介入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MPP合并肺不张行纤支镜和肺泡灌洗检查的患儿53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MPP未合并肺不张患儿35例为对照组,根据平均介入时间将试验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总结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结果 试验组患儿平均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肺不张部位多集中在右肺中叶(18例,33.9%),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及分泌物附着,部分可见黏膜滤泡样增生(9例,17.0%)、黏膜糜烂(3例,5.7%)、黏液栓形成(7例,13.2%)、段支气管通气不良(4例,7.5%),其肺泡灌洗液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43例,81.1%)、吞噬细胞减少(31例,58.5%).经过治疗,l例(1.8%)经纤支镜治疗1次无效自动出院,52例(98.1%)患儿经治疗后均复张;支气管镜介入早期组热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结论 MPP合并肺不张患儿平均发热时间长,CRP升高明显,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肺不张的恢复,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
李东范丽萍孙惠泉郝创利周菁周月丽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
彩色多普勒在小儿阴囊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01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小儿阴囊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APOGEE 800 PLU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对31例小儿阴囊肿块应用二维超声和CDF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急性睾丸及附睾炎病例经随访证实外,其余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对急性睾丸及附睾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可通过二维超声和CDFI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取得满意效果,可作为定性和判断手术措施的重要依据。
周菁周云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阴囊肿块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