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领

作品数:57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阻塞性
  • 22篇慢性
  • 22篇慢性阻塞性
  • 22篇肺疾病
  • 21篇阻塞性肺疾病
  • 21篇慢性阻塞性肺...
  • 21篇疾病
  • 11篇气管
  • 10篇误诊
  • 10篇细胞
  • 9篇支气管
  • 9篇肺炎
  • 8篇病患
  • 7篇误诊分析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综合征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疾病患者
  • 5篇衰竭
  • 5篇急性加重

机构

  • 56篇北京市垂杨柳...
  • 2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怀柔第二医院

作者

  • 57篇刘领
  • 40篇薛兵
  • 32篇杨霁
  • 28篇吴文杰
  • 28篇熊鑫
  • 24篇李秀业
  • 19篇赵淑敏
  • 8篇何彦侠
  • 7篇卢青
  • 7篇赵惠敏
  • 6篇郭忠竹
  • 4篇赵惠敏
  • 3篇孙春荣
  • 3篇赵慧敏
  • 2篇陈晓燕
  • 2篇笪冀平
  • 1篇李秀叶
  • 1篇白勇涛
  • 1篇耿艳杰
  • 1篇王浩彦

传媒

  • 13篇临床肺科杂志
  • 10篇临床误诊误治
  • 8篇中国当代医药
  • 7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白细胞介素-5单克隆抗体治疗哮喘效果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抗白细胞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央注册中心检索有关抗IL-5单克隆抗体治疗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为截至2024年3月,对数据采用CMA 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1篇文献,共8717例患者,试验组4593例,对照组41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抗IL-5单克隆抗体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FEV1、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赵惠敏李秀业刘领杨霁吴文杰薛兵
关键词:哮喘单克隆抗体META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进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风险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
熊鑫刘领孙永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慢性炎症反应气流受限急性加重进行性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初步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合并冠心病组),同时选取呼吸科病房收治的COPD患者40例(单纯COPD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肺功能及sRAGE指标的差异。结果 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COPD组血浆sRAGE水平、FEV_(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合并冠心病组血浆sRAGE水平、FEV_(1)%与单纯COPD组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合并冠心病组sRAGE水平与FEV_(1)%呈正相关(r值为0.637,P<0.05)。结论 sRAGE在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呈低表达,其有可能反映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判别有一定的帮助。
李秀业刘领杨霁赵惠敏薛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肺功能
利用脉冲振荡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脉冲振荡法 (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随机对 2 96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 171例健康者进行包括IOS及常规肺通气在内的肺功能测定 ,比较两组IOS测试结果 ,评价IOS与常规肺通气检测的一致性。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 ,COPD组IOS测试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差异呈频率依赖性。共振频率 (Fres)、不同脉冲频率下黏性阻力 (R5 R2 0 )、R5、周边弹性阻力 (X5 )等IOS值与呼气容积百分比 (FEV1% )、1秒种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FVC)、最大流速 (PEEF)、5 0 %肺活量呼气流量 (FEF5 0 % )等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脉冲振荡法与常规通气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反映早期气道阻塞情况。
郭忠竹刘领吴文杰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碳酸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碳酸血症的价值。方法58例COPD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开始2小时、24小时、7天两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提高PO2降低PCO2,对COPD高碳酸血症患者有确切疗效。
刘领郭忠竹徐建军卢青孙春荣陶静吴文杰李秀业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碳酸血症
吸入糖皮质激素成功治疗肺结节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本病例为1例老年女性患者,主因“咳嗽、喘息、胸闷”5 d入院。该例患者胸部CT提示纵隔窗可见主动脉弓旁、隆突下及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多发淋巴结肿大,未见融合及环形钙化;气管镜下气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肺泡灌洗液CD4+/CD8+为4.6,纵隔淋巴结穿刺病理回报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抗酸染色阴性;结核、结缔组织病相关检查阴性,肺结节病诊断明确。因患者拒绝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且鉴于患者无肺外表现,经与患者沟通后给予布地奈德(2 mg/次,2次/d)治疗,治疗10 d后复查胸部CT见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明显减小。通过该病例对肺结节病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对结节病的药物治疗、生物标志物进行初步探讨。目前糖皮质激素仍为结节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结节病可自行缓解及易复发的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选择、疗程及减药或停药均无统一推荐。对激素治疗无反应或复发以及不能耐受、存在禁忌证的患者或需要长期高剂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糖皮质激素药物。各种生物标志物已经被大量研究用于评估结节病的缓解、预后分析,但是都被证明适用性有限。
周荣荣刘领赵惠敏熊鑫薛兵
关键词:肺结节病糖皮质激素生物标志物预后
浅快指数与N端脑钠素前体结合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浅快指数(RSBI)与N端脑素前体(NT-proBNP)结合对于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78例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呼吸机初次撤离结局分为撤离成功组(61例)及失败组(17例),比较两组达脱机条件时RSBI与NT-proBNP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RSBI、NT-proBN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于指导COPD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意义。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的RSBI分别为(81.25±10.12)、(110.01±20.13)次/(min·L),成功组与失败组的NT-proBNP分别为(299.26±131.62)、(1286.29±256.16)pg/ml。成功组的RSBI与NTproBNP均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SBI、NT-proBNP及两者联合对于成功指导呼吸机撤离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5.236、2.762及6.785(P<0.05),两者联合预测呼吸机撤离价值更高。结论结合分别衡量呼吸肌储备功能的RSBI与评估心功能状态的NT-proBNP可提高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成功率。
刘领吴文杰王艳新杨霁熊鑫赵惠敏陈杨薛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机撤离N端脑钠素前体
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六例报告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肺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误诊时间9 d~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黄白色黏痰2例,伴畏寒、咳嗽、痰中带血1例,干咳、咽痛1例),干咳、气短1例,咳嗽、咳痰伴头痛、头晕、胸闷1例。胸部CT检查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1例,双肺弥漫病变1例,右肺多发病变1例;表现为小斑片渗出和小叶中心结节影3例(合并实变1例),实变合并磨玻璃影2例(合并小叶中心结节及支气管气相各1例),实变、呈“树芽征”和小叶间隔增厚1例。经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确诊各3例,确诊后予抗结核治疗,电话随访6个月,4例已完全治愈,2例治疗中,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已明显吸收。结论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迷惑性极强,当遇到胸部CT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及抗支原体治疗效果不佳的支原体肺炎患者时,应考虑到肺结核可能,若患者无痰或痰涂片抗酸染色多次阴性可行气管镜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熊鑫刘领周荣荣薛兵
关键词:误诊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在老年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住院和死亡的疾病,而对老年CAP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病情评估是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的关键。肺炎严重指数(PSI)可较为准确地评估病情,但因涉及指标较多,临床操作较困难[1]。同时,PSI并不能反映肺炎患者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而以高动力循环、高代谢及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SIRS是导致肺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SF)的关键步骤。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既能反映疾病病情,又能预测SIRS的简易指标。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患者心力衰竭的标志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3],且NT-proBNP对SIRS的发生也有提示作用[4],是反映C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CAP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NT-proBNP在老年CA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秀业刘领薛兵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科门诊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并针对焦虑、抑郁患者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3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测评,针对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患者SAS评分(42.87±10.33)分,焦虑症状检出率26.0%;SDS评分(44.81±10.51)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外出工作、自费、睡眠障碍与居家、非自费、无睡眠障碍的患者发生焦虑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出工作、自费、月收入<6000元与居家、非自费、月收入≥6000元患者在发生抑郁患者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外出工作(OR=2.439,95%CI=1.726~4.543,β=0.917,P=0.007)、自费(OR=2.073,95%CI=1.234~3.250,β=0.728,P=0.005)是疫情期间呼吸科门诊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自费(OR=2.087,95%CI=1.527~3.780,β=1.073,P=0.012)、月收入<6000元(OR=2.395,95%CI=1.459~4.512,β=0.837,P=0.021)是疫情期间呼吸科门诊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疫情期间外出工作和自费增加焦虑风险,而自费、月收入<6000元增加抑郁风险,医务人员应多关注这部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识别并重视相关易感因素的评估。
李秀业刘领薛兵
关键词:门诊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