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辉
- 作品数:25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初治中高危或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巩固治疗老年人初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auto-HSCT的国际预后指数(IPI)≥3分的初治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结果全部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5(60~75)岁;13例(41.9%)淋巴结外受累部位≥2处,13例(41.9%)骨髓累及,IPI中高危(3分)21例(67.7%)、高危(≥4分)10例(32.2%);移植前疾病处于完全缓解(CR)21例(67.7%)、部分缓解(PR)10例(32.3%)。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6)d、12(8~58)d。移植后中位随访20.9(3.1~73.0)个月,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3.2%(1/31),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7.2±8.4)%、(72.7±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部分缓解状态[OS(HR=30.064、95%CI:2.231~405.209、P=0.010),PFS(HR=9.165、95%CI:1.926~43.606、P=0.005)]和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3×10^(6)/kg[OS(HR=12.004、95%CI:1.234~116.807、P=0.032),PFS(HR=6.115、95%CI:1.325~28.221、P=0.020)]是影响老年淋巴瘤患者OS及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治疗可能改善经慎重选择的老年DLBCL患者的预后,移植前疾病状态和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是影响aut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 叶佩佩陆滢胡佑倩曹俊杰陈列光张丕胜陈冬刘旭辉杜小红陈瑶裴仁治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48例临床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非特指型12例,NK/T细胞淋巴瘤6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4例,其他类型2例。预处理均采用SEAM方案(司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auto-HSCT,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2)d、12(7~44)d。中位随访22.3(4.1~77.1)个月,2年预计总生存(OS)率为(77.6±6.9)%,2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0±7.4)%,中位OS、PFS时间均未达到,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1%。移植前是否达到完全缓解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治疗是经慎重选择的老年NH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连嘉颖叶佩佩裴仁治刘旭辉陈冬张丕胜杜小红曹俊杰陈列光陆滢
- 关键词:老年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致癌基因FGFR3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2例B-ALL患儿(B-ALL组)与12例对照儿童(对照组)骨髓血中B淋巴细胞FGFR3基因表达水平;并以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界,将B-ALL组患儿分为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比较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巢式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融合基因,比较不同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的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637±0.903 vs0.645±0.559,P<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性别、年龄、外周血WBC、肝脾有无肿大、有无髓外浸润、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等临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患儿EFS率低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49.97%vs 76.17%,P<0.05)。B-ALL组患儿中,CD34^+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D34^-患儿(P<0.05),BCR/ABL^+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CR/ABL^-患儿(P<0.05)。结论 FGFR3基因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辅助评价儿童B-ALL预后的指标。
- 吴静怡周剑峰裴仁治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
-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FGFR3预后
-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高危及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中高危及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治17例,复发7例;初诊时临床分期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4例;生发中心型11例,非生发中心型13例;15例患者伴有B症状;IPI评分高危6例,中危18例。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无严重不良反应。初治患者移植前3例PR患者移植后均达到CR,复发患者移植前3例PR患者移植后2例PR患者再次达到CR。移植前疾病达CR组复发率低于移植前疾病达PR组(P<0.05),且移植前疾病达CR组无病生存高于移植前疾病达PR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ASCT作为巩固治疗时移植前处于CR的患者可获得了长期生存。
- 曹俊杰陆滢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裴仁治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嗜水气单胞菌骨髓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反复化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极易并发医院内感染,且感染后病情明显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以往被忽略的气单胞菌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肝胆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气单胞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加,病死率较高[1].现将我院2005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继发嗜水气单孢菌骨髓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 曹俊杰裴仁治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陈列光李双月庄贤栩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骨髓炎化疗后继发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气单胞菌感染
- DNA甲基化介导的miR-720沉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miR-72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调控机制及其与白血病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骨髓细胞miR-720表达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定量检测AML患者和正常对照miR-720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构建慢病毒介导的miR-720过表达kasumi-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WST-1法、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iR-720对kasumi-1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集落生成、迁移及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地西他滨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miR-720甲基化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地西他滨处理后kasumi-1细胞miR-720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AML患者miR-72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9±0.09对3.00±0.46,P<0.01),且miR-720启动子区域呈现显著高水平的DNA甲基化[(75.56±2.35)%对(47.65±2.78)%,P<0.01].miR-720过表达的kasumi-1细胞自身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7),对细胞毒药物依托泊苷的凋亡敏感性也明显增加(P=0.004),细胞增殖明显受抑(P<0.01),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P=0.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细胞迁移能力下降.miR-720的过表达显著诱导kasumi-1细胞P5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P53、Bax以及诱导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地西他滨处理后的kasumi-1细胞miR-720表达水平较处理前明显增高,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ML患者骨髓细胞miR-72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NA甲基化介导的miR-720表达抑制有助于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的维持。
- 唐善浩裴仁治李空飞马俊霞张丕胜陆滢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曹俊杰李双月
- 关键词:微RNASDNA甲基化肿瘤特征地西他滨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最大值、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 陈列光裴仁治张丕胜陆滢刘旭辉吴静怡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 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组30例,为应用rhTPO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照组42例,为未应用rhTPO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反应、安全性、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3±3.38)d,对照组为(12.14±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白细胞植入时间为(11.00±1.20)d,对照组为(11.24±0.9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因不良反应或不耐受而停药病例,应用rhTPO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60107.19±17890.43)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2895.13±11765.4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应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缩短血小板植入时间,+5 d时应用有效、安全。rhTPO应用不影响白细胞植入时间,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
- 王甜甜曹俊杰范峥刘旭辉裴仁治陆滢
- 关键词:RHTPO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IL-11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也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随着针对1TP发病机制新药物的出现,治疗有了更多选择。近年,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及重组人IL-11(rhlL-11)单药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仍无效,本研究拟报告两者联合治疗19例难治性ITP的疗效。
- 杜小红曹俊杰裴仁治张丕胜马俊霞刘旭辉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林丽庄贤栩张碧波范铮
- 关键词: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IL-11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小剂量难治性ITP
- 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对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凋亡、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新药EPZ005687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EPZ005687作用于U93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化学法检测H3K27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结果表明:EPZ005687显著诱导U937细胞的凋亡,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3.96%±0.79%、5.74%±0.73%、13.34%±1.77%和25.24%±2.55%,而EPZ005687对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影响较小;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CD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4%±0.62%、4.28%±0.99%、6.18%±1.19%和7.56%±1.34%;0.5、1、5和10μmol/L浓度的EPZ005687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12 h至96 h,作用CD34+细胞1至5 d,明显观察到EPZ005687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不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μmol/L EPZ005687作用72 h可使U937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64.18%±13.27%vs 49.43%±12.5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低(9.67%±2.61%vs 15.26%±5.58%),而正常CD34+细胞因多数细胞位于G1期,S期细胞较少而不受其影响。进一步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检测分析显示,EZP005687可明显地降低U937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而不降低正常CD34+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结论: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明显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但对正常造血细胞CD34+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血液肿瘤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 唐善浩裴仁治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曹俊杰李双月
- 关键词:U937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