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金洋

作品数:97 被引量:4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8篇病毒
  • 24篇艾滋病
  • 22篇细胞
  • 14篇中医
  • 12篇中药
  • 12篇免疫缺陷
  • 10篇药疗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9篇炎症
  • 9篇药疗法
  • 9篇纤维化
  • 9篇小鼠
  • 8篇肝纤维化
  • 7篇荧光定量
  • 7篇鼠肝
  • 7篇甲基
  • 7篇二甲基亚硝胺
  • 7篇艾滋病模型

机构

  • 9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1篇广州医学院
  • 6篇广州市第八人...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三人...
  • 4篇山西中医学院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广州市海珠区...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市药品检...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96篇何金洋
  • 21篇符林春
  • 15篇江远
  • 13篇张玲
  • 12篇郭兴伯
  • 11篇张苗苗
  • 10篇吴胜男
  • 9篇葛文华
  • 8篇周红燕
  • 8篇刘翠华
  • 7篇周映云
  • 7篇朱宇同
  • 6篇胡英杰
  • 5篇刘亚敏
  • 5篇聂广
  • 5篇董伯振
  • 5篇何浩岚
  • 4篇曾常春
  • 4篇刘汉平
  • 4篇窦志芳

传媒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医杂志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下珠复方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观察比较叶下珠复方、拉米夫定、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 3组 ,分别为叶下珠复方组 (剂量 2 6g/次 ,3次 /d)、拉米夫定组 (剂量 10 0mg/次 ,1次 /d)和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组 ,均连续口服 5 2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标志物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及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 (YMDD)含量。【结果】叶下珠复方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 ,而HBV DNA转阴率低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YMDD变异少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的HBeAg转阴率与叶下珠复方组相仿 (P >0 0 5 )而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1) ,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叶下珠复方组和拉米夫定组 (均P <0 0 1) ,肝功能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或P<0 0 1) ,YMDD变异也少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结论】叶下珠复方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减少YMDD变异 ,推迟和避免拉米夫定耐药株产生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复制。
黄正昌朱辨弦郑其进杨书兰谈博何金洋朱宇同郭兴伯
关键词:叶下珠复方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鼠艾滋病模型血浆病毒载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09年
目的建立鼠艾滋病模型血浆病毒载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检测方法。方法将体外合成的鼠艾滋病病毒(FLV)核糖核酸(RNA)标准品稀释为10个浓度梯度,进行逆转录,PCR荧光定量检测,经批内与批间差异分析,再以PCR荧光定量检测不同倍数FLV脾悬液FLV拷贝数及相应被注射小鼠模型的血浆病毒载量,计算脾指数。结果研究设计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检测到20~2×108copiesFLVRNA逆转录反应体系,在5个注射的FLV拷贝数范围内,血浆病毒载量与脾指数均不与初始注射的FLV拷贝数成正比,二者亦不呈现平行关系。结论研究采用的FL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显著提高FLV病毒的检测水平。
葛文华何金洋
关键词:病毒载量
纳米中药的功能与应用研究浅释被引量:13
2002年
纳米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之后能够引起科技革命的又一项新技术。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与传统中药的结合 ,将赋于传统中药前所未有的新奇功能。对纳米中药概念的提出作了阐述 ,结合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对中西药的研究、纳米中药功能和应用研究作了浅释 ,指出纳米中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但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 ,纳米中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纳米中药必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何金洋郭兴伯
关键词:纳米中药
广东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感染途径、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HIV感染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通过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核酸抽提及CD4+T细胞培养等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并采用PCR扩增pol及env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过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192例标本扩增基因序列并经比对后确定基因亚型,124例(64.6%)为CRF01-AE;26例(13.5%)为CRF07-BC,另外CRF08-BC重组亚型(2.1%)、C亚型(0.5%)、B亚型(2.6%)、B'亚型(4.7%)及CRF02-AG(1.0%),其中有10例标本的pol为CRF01,而env为B型。广东省HIV感染者多为无固定职业、农民或工人,年龄集中于21~50岁的青壮年,主要分布于广州、云浮、阳江、佛山、江门等。168例有传播途径的资料,发现异性传播99例(58.9%),静脉吸毒34例(20.2%),其余为输血(6.0%)、男男同性行为(1.2%)、母婴(1.2%)。结论广东省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1流行株仍以CRF01-AE亚型为主,并首次发现CRF02-AG亚型,也存在CRF07-BC重组亚型、CRF08-BC重组亚型、C亚型及B亚型(包括B和B')。
何浩岚许飞龙蔡卫平陈谐捷卢葳何金洋聂静敏贾卫东
关键词:HIV-1分子流行病学
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壳聚糖复合物抗鸭乙肝病毒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壳聚糖复合物(简称复合物)、苦味叶下珠总多酚(简称总多酚)对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出先天感染鸭后给药治疗。在给药前1天(D0)、第5天(D5)、第10天(D10)和停药后第3天分别采集血清样本,提取DHBVDNA,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法检测DHBV载量。结果:复合物大剂量组在给药第5、10天时鸭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均有下降,给药第10天时有显著意义,停药后第3天病毒载量又有回升;总多酚组在停药第3天时病毒载量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意义,但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复合物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中有明显的抑制DHBV作用;总多酚也可能有体内抑制DHBV作用,但尚需进一步重复实验。
窦志芳冯前进何金洋
关键词: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壳聚糖乙肝病毒
苦味叶下珠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苦味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近年来,关于其抗病毒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通过对该药进行原植物分离鉴定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与具有提高免疫作用的物质结合,共同发挥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提供有效药物的新设想。
窦志芳冯前进闫娟丽何金洋张亚中耿炤
关键词:苦味叶下珠抗病毒
耐拉米夫定DHBV的发现、序列分析及肝毒清的干预作用
何金洋
关键词:肝毒清拉米夫定
表达hCD4和hCCR5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016年
目的:构建一种高效转染h CD4和h CCR5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可表达h CD4和h CCR5的质粒载体PLA.Ex Bi.P/puro-CMV-CD4-IRES-CCR5,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进行慢病毒包装,用q RT-PCR方法检测293T细胞中h CD4/CCR5的m RNA表达。将本慢病毒载体转染于小鼠白血病细胞L615,应用q RT-PCR检测细胞内h CD4/CCR5 m RNA的表达及对HIV-1的易感性。结果:成功构建PLA.Ex Bi.P/puro-CMV-CD4-IRES-CCR5质粒表达载体,包装成的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中具有h CD4/CCR5 m RNA水平的高表达(P<0.05);转染于L615细胞亦表现出h CD4/CCR5 m RNA水平的高表达(P<0.05),并具备了HIV-1入胞感染的特点。结论:成功建立h CD4和h CCR5基因双启动的慢病毒载体,可使目的细胞高效表达h CD4及h CCR5分子,对HIV-1宿主细胞的制备、HIV/AIDS的发病机制和抗病毒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雅婧诸葛福艳梁娟何金洋谭宁曾常春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HCCR5质粒
炎症与艾滋病疾病进展
是导致HIV感染者临床表现和非艾滋病定义事件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HIV感染者慢性炎症的机制,炎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调控机制异常的发生原因,从而探讨修复相关炎症调控机制作为治疗HIV感染的一...
吴胜男刘翠华何金洋
关键词:艾滋病炎症
复方肝毒清对铁超载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铁超载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给药浓度为0.08 g/L)。以柠檬酸铁胺(FAC)与HSC-T6细胞共同温育,建立HSC铁超载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HSC-T6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HSC-T6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HSC-T6细胞α-SMA大量表达,未见或仅见有较少细胞发生凋亡,而中药组HSC细胞α-SMA表达明显减少,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肝毒清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铁的代谢,抑制HSC活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在体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江远张玲何金洋郭兴伯
关键词:细胞培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