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亮 作品数:4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研究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健康SD大鼠造模,55 mg/kg,计算6个月后的存活率。取模型大鼠,分高、中、低剂量(30、12、5 U/kg)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辅料空白液,均经大鼠皮下注射,1次/d,连续4周,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给药4周后,经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含量、C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液生化学和血液细胞学相关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大鼠血糖均高于16.7 mmol/L,建模成功率为91.7%,6个月存活率为82%,确定建模成功。重复给药毒性试验高剂量组大鼠死亡4只。与其他剂量组相比,给药结束后和恢复期结束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结束后,胰岛素、C肽含量升高(P<0.05),恢复期结束后,高、中剂量组胰岛素、C肽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结束后,高剂量组雄鼠和雌鼠血清中白蛋白、血小板升高(P<0.05),淋巴细胞数降低(P<0.05),而雌鼠红细胞、白细胞减少(P<0.05),其余血液细胞学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恢复期结束后,各剂量组血液生化学和血液细胞学指标均无差异,建模成功大鼠主要脏器均出现病理变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各主要脏器在给药结束后和恢复期结束后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用STZ造模的Ⅰ型糖尿病大鼠对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产生的低血糖反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接近于临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在使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高永亮 杨红忠 黄敏聪 陈云祥 李磊 卢觅佳 宣尧仙关键词:模型大鼠 毒性试验 胰岛素 实验型1型糖尿病模型动物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疾病模型动物主要应用于药理学(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毒理学)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具有特殊药理作用(如降糖药、降血压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中,疾病模型动物的引入可能更有利于具有特殊药理作用药物的安... 高永亮文献传递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对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1型糖尿病大鼠发病机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健康SD大鼠造模,分别选取造模成功大鼠和健康大鼠各12只,各项体征均符合成模标准后,分别选取模型和健康大鼠各6只(雌雄各半)解剖,取脾脏、胸腺和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s)水平状况,剩余大鼠解剖取脾脏分选CD4+CD25+细胞后检测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两组大鼠脾脏、胸腺和外周血CD4+CD25+Foxp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和异体大鼠CD4+CD25-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的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显著变化,其发病机制与Tregs无直接关系。 高永亮 卢觅佳 杨红忠 黄敏聪 宣尧仙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1型糖尿病模型动物与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2014年 疾病模型动物主要应用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具有特殊药理作用(如降糖药、降血压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中,疾病模型动物的引入可能更有利于具有特殊药理作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本文就1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自身特点研究的进展和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优势、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高永亮 杨红忠 宣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