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嘉
- 作品数:22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皮质激素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中使用必要性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探讨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必要性。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科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例52例(排除有严重中毒症状和合并证的病例),随机分成使用抗菌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组和单纯使用抗菌素的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抗菌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组与单纯使用抗菌素的对照组在尼氏征转阴、触痛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没有严重中毒症状和合并证发生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治疗时可不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 柯晓苹林维嘉李钟洙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 VPW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9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维纳斯VPW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的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维纳斯VPW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93例,并随访3~6年。结果经过1~6次治疗并随访观察3~6年,痊愈88例(94.6%),显效4例(4.3%),有效1例(1.1%),未见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无增生性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维纳斯VPW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远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治疗方法。
- 林维嘉黄一锦柯晓苹王勉
- 关键词:草莓状血管瘤激光远期疗效
- 我院皮肤科门诊104例儿童药疹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儿童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皮肤科诊治的104例儿童药疹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4例儿童药疹中涉及的致敏药物共有32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药疹类型以麻疹型和荨麻疹型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患者的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疹的发生。
- 林燕琼林维嘉
- 关键词:儿童药疹合理用药
- Q开关755和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410例。探讨治疗1~6次及6次以上的效果,并分析疗效与治疗次数、患者年龄、皮损颜色、皮损部位的关系。结果 410例患者治疗1~6次痊愈186例,显效174例,有效38例,无效12例,痊愈率45.4%,有效率87.8%。疗效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年龄越小、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额、颧部病变疗效好于眼睑部,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2%。结论 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治疗次数、患者的年龄、皮损颜色、皮损部位,治疗时间间隔等。
- 李永红林维嘉黄一锦李钟洙张启国
- 关键词:激光太田痣疗效影响因素
- 我院396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皮肤科2004~2008年收集到的396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96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49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有211例(占53.28%),其次为中药制剂,有49例(占12.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213例(53.79%);一般不良反应345例,严重不良反应51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 林燕琼林维嘉
- 关键词:皮肤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厦门地区人群阴虱感染考察被引量:1
- 1995年
- 于1991年4月至1993年7月,经厦门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检查获知,染有阴虱或其虫卵者计55例,其中男性32例,占58.18%,女性23例,占41.82%。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以21~30岁最多,占63.63%,职业分析以工人多见,占38;18%,传播途径认为与性生活混乱有关.
- 严如柳张财兴张益珠商涛林维嘉
- 关键词:虱病阴虱
- 南亚热带沿海地区冬季瘙痒症发病的气象因素及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南亚热带沿海地区冬季瘙痒症发病的气象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统计2002年~2006年厦门岛冬季瘙痒症患者月发病率和本岛大气压、气温、降水量、空气绝对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冬季瘙痒症月发病率与大气压呈正相关以外与其他4个气象指标呈负相关,其中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强(P<0.01);引入月平均相对湿度项和绝对湿度项建立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9,P=0.0001)。结论:在本地区由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推测冬季瘙痒症的发生概率;在干燥、寒冷、年龄等因素的持续压力下,表皮屏障功能的修复能力降低以及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是引发冬季瘙痒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 李钟洙商涛黄一锦林维嘉张启国
- 关键词:冬季瘙痒症气象因素
- 天疱疮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中最常见较为严重的皮肤病,在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使用其他辅助疗法,其死亡率下降为5%~15%,1现对我院2004-2009年收住院的40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李永红李钟洙林维嘉黄一锦
- 关键词:天疱疮大疱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糖皮质激素辅助疗法
- 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成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vector)组和pcDNA3.1-DKK3慢病毒感染(DKK3)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9(cleaved caspase-9)、Ⅱ型胶原(COL II)、Ⅰ型胶原(COL I)和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及胞质、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pcDNA3.1-DKK3感染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DK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DKK3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COL II和COL I蛋白水平降低,与vector细胞比较,胞质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升高,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能够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并减少细胞合成胶原蛋白。
- 柯晓苹张启国林维嘉蔡良奇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色素C
- 三种常用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3种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共9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苄星青霉素组,克拉霉素组以及阿奇霉素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皮损的改善起效时间、皮损的痊愈时间及TRUST转阴情况。结果3组患者驱梅药物在一期梅毒治疗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显示,苄星青霉素组与克拉霉素组、克拉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603,P<0.05;t=12.682,P<0.05);而无论在一期梅毒治疗或二期梅毒治疗,3组患者的平均皮损痊愈的时间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二期梅毒患者平均皮损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苄星青霉素和克拉霉素的TRUST转阴率为100%,阿奇霉素的转阴率为9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苄星青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相当,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早期梅毒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林维嘉林燕琼
- 关键词: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