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防旋股骨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倒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倒置对老年复杂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来源于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集的老年患者41例,随机分为应用LISS倒置组(21例)和PFNA组(20例)治疗,年龄60~82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痊愈出院,历时5~18个月的随访,并且均无伤口感染、髋内翻及内固定切出等并发症。与LISS倒置组比较,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定期的随访记录骨折临床愈合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而PFNA组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复杂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曾博熊春张慧琳
-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骨折固定术临床对照试验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脊柱胸腰段的骨折使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把55例胸腰段的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伤椎的内植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24例患者使用外侧的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Cobb角和VAS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很理想,对后凸成角出现畸形的矫正非常明显。随访16个月后,观察组伤椎的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值、VSA的评分改善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Cobb角的矫正情况经过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椎弓根的伤椎内植骨能够对伤椎高度进行恢复,减少了后凸矫正的角度丢失,临床效果非常好。
- 曾博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柱骨折
-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吴志安赵文杰钟俊桥曾博游婕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胸腰椎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9例(212个椎体)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P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1例(29个椎体)术后再发骨折,分析再发骨折的原因。结果:填充材料、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胸腰椎活动度大、骨密度(T值)低、初始骨折节段为T11~L2、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VP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胸腰椎活动度、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初始骨折节段T11~L2是PVP手术椎体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因此建议后凸角矫正度数应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避免过度矫正,骨密度低的患者应减少胸腰椎活动度,并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阻止或延长椎体再发骨折的周期。
- 曾博张慧琳熊春徐先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 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通过X线片检查阴性或可疑的胸部外伤患者,在受伤以后2周时间内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拆薄重建,然后将其传输至随机工作站进行处理,获得相应的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图像。然后通过2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一起阅片,判断是否为骨折。结果 96例患者中92例显示存在骨折,总计有156处,阳性率为95.8%,包括肋软骨骨折10例(共计有16处),肋骨骨折82例(共计有140处),VR诊断肋骨骨折133处,确诊率85.2%,CPR诊断肋骨骨折156处,确诊率100.0%。结论 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对肋骨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熊春徐先曾博
- 关键词:肋骨隐匿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