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协宁

作品数:200 被引量:1,29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34篇胰腺
  • 28篇胰腺炎
  • 28篇腺炎
  • 28篇肝炎
  • 25篇发病
  • 21篇克罗恩
  • 21篇克罗恩病
  • 21篇发病机制
  • 20篇慢性
  • 19篇重症
  • 18篇血清
  • 16篇脂肪
  • 16篇肿瘤
  • 15篇消化系
  • 15篇病理
  • 14篇炎症
  • 12篇脂肪性
  • 12篇酒精
  • 12篇酒精性

机构

  • 188篇上海市第一人...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东方医...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消化疾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200篇巫协宁
  • 21篇王裕发
  • 15篇王国良
  • 12篇陈霞芳
  • 10篇汪佩文
  • 9篇周小寒
  • 8篇温文倩
  • 8篇周怡和
  • 8篇张晓琼
  • 7篇邵力
  • 7篇范建高
  • 6篇徐正婕
  • 5篇钟岚
  • 5篇徐萍
  • 5篇吴晴
  • 5篇王兴鹏
  • 4篇沈洁
  • 4篇丁民谋
  • 4篇徐耀传
  • 4篇周新

传媒

  • 30篇中华消化杂志
  • 24篇胃肠病学
  • 2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9篇国外医学(消...
  • 16篇肝脏
  • 11篇上海医学
  • 11篇国际消化病杂...
  • 8篇内科急危重症...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4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华人消化杂志
  • 2篇胰腺病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罕见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七)
2023年
本文继续介绍一些罕见的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有腹腔内巨大肝脓肿的经支气管与气管引流;原因不明的间歇性腹痛,胃肠钡透偶见游离盲肠移动跨越腹中线诊断为盲肠移动症;慢性胰腺炎伴巨大假性囊肿自发破裂破入胃腔;原因不明无症状的血胆汁酸增高;耳针对右耳胆区行强刺激排出钻入胆总管的半条蛔虫,剧烈腹痛缓解;小肠旋转不良引起肠梗阻;肠系膜、回肠炎性肉芽肿;肝脾淀粉样变伴肝内胆汁郁积。
巫协宁汪佩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新解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胰岛素抵抗(IR)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核心环节,它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肝内脂质沉积以及氧化应激等系列变化,在当前也是一个治疗难题。IR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引起。已知脂肪组织它不单是贮存脂肪的场所,它可分泌瘦素、TNFα、脂联素、抵抗素及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在IR的发生机制及多个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游离脂肪酸(FFA)也是决定胰岛素敏感性和IR的关键因素。见图1。
巫协宁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紊乱
体重指数、生活满意度和负性生活事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社会和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两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生活满意度和负性生活事件在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FD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调查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各种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结果:FD组的BMI和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居住地、抽烟/饮酒、体育锻炼、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FD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正性生活事件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D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结论:FD的发生与BMI和生活满意度可能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FD的危险因素。
姜海琼汪佩文巫协宁王兴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事件量表人体质量指数
急性门静脉系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血栓栓塞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功救治1例被引量:4
2016年
患者,男,65岁,食用过夜未加热食物引起发热3d,水样泻7~8次/d,10d,继而又解暗红色大便,在外院间断接受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因出现下肢皮疹,HGB 150g/L,血液浓缩,转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病房。入院时体检:体温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给予补液、足量头孢西丁及甲硝唑,水样泻减至2次/d。次日发现两腋及腹股沟处的皮肤有瘀点,查血常规:HGB 112g/L,WBC 10.7×10~9/L,
巫协宁徐刚万荣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兰索拉唑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9
1996年
兰索拉唑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巫协宁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商品名达克普隆(Ta-kepron)系苯并咪唑衍生物,与奥美拉唑相似同属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作用机理兰索拉唑在壁细胞的分泌小管的酸性环境下转化为其具有...
巫协宁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兰索拉唑
一些疑难、重症消化病的个人治疗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消化病也有很多高病死率的危重病,例如难治性CD,有众多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麻痹导致的肠衰竭,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癌前病变,以及已无手术、化学疗法(以下简称化疗)、放射疗法(以下简称放疗)治疗可能的老年胃肠道癌症,这些疾病在国外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文中特别介绍了1例有高热昏迷伴严重左心衰竭的危重胆管病的老年患者的成功救治经验,笔者强调对这类患者解除肠麻痹,恢复胃肠功能的重要性.
巫协宁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病肠上皮化生胃肠道癌症异型增生
5-氨基水杨酸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与肠道pH的关系被引量:7
1996年
5-氨基水杨酸缓释剂在美国和欧洲自80年代初开始发掘与研究,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临床,其药代动力学和肠道pH间的关系与其效果有至为重要的关联。本文重点叙述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清除、局部与全身性生物利用度,及其与肠道pH和效果的关系。
周怡和巫协宁
关键词:5-氨基水杨酸缓释剂药代动力学肠道PH
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期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雌激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妇女绝经期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雌激素相关性研究。方法测定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伴骨质疏松(A)组及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无骨质疏松(B)组的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华氏三角区、及腰椎L2~L4正侧位的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甲状旁腺素、雌二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终肽(βCTx)的浓度,对骨密度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A)组血清中的甲状旁腺素、雌二醇、骨钙素、βCTx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B)组的腰椎、大转子、华氏三角区、股骨颈等骨密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5);2型糖尿病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水平与腰椎L2~L4骨密度呈正相关(P<0.032);甲状旁腺素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P<0.034)。结论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旁腺素和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分别可以用于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不同部位。
薛月华游利谢匡成巫协宁张黎明徐晓寅
关键词:骨密度甲状旁腺素雌二醇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方法的建立及实验条件分析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报道了我室建立的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 的新方法。该方法用血清单纯热处理法代替酚氯仿抽提,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该法经溴乙啶染色可检出100fg水平的HBV-DNA,经狄高辛-HBV 探针杂交可检出10fg 水平HBV-DNA.灵敏度高。对228名急、慢性乙肝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HBV-DNA 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合于临床应用.
邵力巫协宁徐萍周铬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小胰癌的重要性和新方法
1998年
胰腺癌的90%起源于胰管上皮,胰腺四周有很多的淋巴结群,大于1.1~2cm的小胰癌已侵润胰实质,甚至已侵犯血管和神经周围及周围的淋巴结,而小于1cm的胰腺癌尚无局部侵犯,其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诊断小于1cm的小胰癌应当是消化科和B超医生追求的目标。日本最近报道31例2cm及以下的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8例有症状,13例无症状仅有轻微的实验室和B超异常。研究者对40岁以上者作B超和CA19-9、弹力蛋白酶-1检查,除MRCP、ERCP、内镜超声之外,适时地作小探头胰管腔内超声和胰管镜、胰管活检,发现了不少小于1cm的小胰癌。本文内容可供消化内外科同道借鉴。
巫协宁
关键词:小胰癌胰管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