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碧霞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肿瘤
  • 3篇PICC
  • 2篇肿瘤患者
  • 1篇带教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循证护理干预
  • 1篇优质护理
  • 1篇照射
  • 1篇置管
  • 1篇生活质量
  • 1篇隧道式
  • 1篇条理
  • 1篇条理性
  • 1篇频谱
  • 1篇频谱仪
  • 1篇情绪
  • 1篇肿瘤内科
  • 1篇周林频谱

机构

  • 5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姚碧霞
  • 4篇程丽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内科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撕裂鞘在原位置换PICC管中的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研究原位置换PICC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重新置管成功率,为病人提供一种舒适、无痛苦的输液方法。方法:将102例PICC管异位及堵管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PICC管异位及堵管后给予拔管后选择血管重新盲穿置换新管;试验组PICC管异位及堵管后实行技术创新,利用可撕裂性的穿刺鞘进行原位置换新PICC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置换新管3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1.43%;试验组一次性成功置换新管60例,成功率100%,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感染发生率两组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可撕裂性的穿刺鞘进行原位置换新PICC管的方法简单、安全可行,一次性置换管的成功率达100%,而且对病人创伤小、无出血、无痛苦。
程丽龙瑞娟凌锦云傅莉梅姚碧霞
循证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癌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癌痛严重程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二区收治的肿瘤癌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负性情绪SAS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RS、SAS、HAMD、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NRS、SAS、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姚碧霞程丽梁红玉李容
关键词:肿瘤癌痛循证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微课教学模式结合PDCA循环用于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价值
2023年
肿瘤内科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微课教学模式的内容过于碎片化,不适合长期教学。而微课结合PDCA循环,能促使护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步骤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本文分析微课教学模式结合PDCA循环用于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梁红玉李容姚碧霞李苑
关键词:PDCA循环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条理性
隧道式PICC和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隧道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1例患者,研究组19例患者。为所有患者均应用PICC,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PICC和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化疗过程更加顺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梁红玉程丽姚碧霞李容李苑
关键词:肿瘤置管护理
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护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疗效,以期降低留置PICC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PICC置管临床护理方案,延长PICC管使用期及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将16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试验组82例。对照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置管后给予外帖IV3000透明护肤膜,24 h更换敷料后每周更换或敷料随松随脏随时更换,输液期间、输液完后用0.9%NaCl 20 ml脉冲式冲管,用含50 u/ml肝素钠盐水封管,非输液期间每周冲管、封管及更换肝素帽接头一次。试验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在置管后30 min裸露照射部位,即术肢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给予周林频谱仪照射,高度大约20~40 cm,温度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20~30 min,2次/d,连照三天。结果: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4例。对照组: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11例、Ⅱ级机械性静脉炎3例、Ⅲ级机械性静脉炎2例。结论:PICC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周林频谱仪照射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可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显著降低了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程丽龙瑞娟凌锦云傅莉梅姚碧霞
关键词:频谱仪PICC机械性静脉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