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萍
-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离子色谱法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中Y群及W135群多糖含量
- 2016年
-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即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脉冲安培检测法( HPAEC-PAD),测定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将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用三氟乙酸( TFA)水解为特异性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并去除水解液中残留的TFA,用HPAEC-PAD分析检测,用PA10糖分析柱分离单糖,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 Y群和W135群多糖在TFA2.5 mol/L(终浓度)、90℃、4 h可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对照品葡萄糖及半乳糖在0.10-60.00μg/mL 范围内,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r 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7.94%-10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2.00%,检出限为0.05μg/mL(信噪比3∶1),定量限为0.10μg /m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可同时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糖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相关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王晶于旭博赵阳孔素娟刘爱萍袁菲吴兵谭小梅谢贵林
- 关键词:多糖含量
- 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单糖和二糖、载体蛋白质、不同溶液及化学试剂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加热时间、加入有机相后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选用的不同单糖和二糖中,蔗糖对试验的影响最大,低中高浓度时吸光值分别为0.065、0.196、0.420;其次是核糖,3种浓度的吸光值分别为0.037、0.113、0.187;高浓度的半乳糖、葡萄糖和乳糖的吸光值在0.02左右,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时对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N-乙酰甘露糖胺在低中高浓度时对结果均无影响。破伤风类毒素、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小牛血清白蛋白、白喉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在500μg/m L质量浓度时吸光值均在0.008以下。选用的不同溶液对试验均无影响。选用的化学试剂中乙醇、低浓度的碳二亚胺以及己二酰肼对试验结果均无干扰,丙酮和脱氧胆酸钠均会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光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一小时内吸光值下降9%左右。结论在质控过程中,这些外源物质及操作过程对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操作。
- 孔素娟于旭博袁菲王晶刘爱萍李阿妮吴兵谢贵林
- 关键词:唾液酸分光光度法影响因素
-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简称结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免疫剂量对其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为结合物的分子大小的质控和结合疫苗成品免疫剂量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CDAP活化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通过硫酸铵盐析进行纯化,然后利用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层析分析,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KD0-0.2(组分1)、KD0.2-0.4(组分2)、KD0.4-0.7(组分3)等3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每份分别采用1.0μg、0.2μg的免疫剂量免疫小鼠,并对血清进行ELISA分析。结果采用1.0μg免疫剂量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具有典型的加强效应,第2剂免疫即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而第2、3剂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0.2μg免疫剂量时,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只有在第3剂免疫后才能产生较高水平抗体,第1、2剂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分1和组分2在第3剂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组分3;对于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物,用1.0μg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0.2μg免疫组,而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时,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低剂量时,小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物对其免疫原性有影响。同等相对分子质量时,1.0μg比0.2μg的免疫剂量可以激发更高的抗体水平。
- 孔素娟袁菲王欣茹王晶刘爱萍于旭博吴兵罗树权侯亚莉谢贵林
- 关键词:免疫剂量免疫原性免疫应答
- 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活化试剂、不同载体蛋白质及不同免疫程序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溴化氰(CNBr)和1-氰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为活化试剂,以己二酸二酰肼(ADH)为连接臂制备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W135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PSW135)衍生物;以碳二亚胺(EDAC)作为缩合剂,将多糖衍生物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r EPA)3种蛋白质共价结合,制备6种PSW135蛋白质结合物;比较4针免疫程序(0、2、4、8周)和3针免疫程序(0、4、8周)对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活化试剂均能对多糖进行有效活化,且不会破坏多糖的抗原性;制备的6种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具有显著的剂次加强效应;采用间隔2周的3针免疫程序和2.5μg/只的免疫剂量,不同类型的活化试剂和载体蛋白质对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无显著影响,但以DT为载体蛋白质的结合物的免疫加强效应要弱于以TT和r EPA为载体的结合物;延长免疫间隔时间可显著提高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论初步建立了适用于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结合工艺,并为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免疫程序。
- 王晶张海红孔素娟袁菲李阿妮刘爱萍刘芳蕾吴兵谢贵林
- 关键词:免疫程序
- 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的抗体IgG含量的定值被引量:4
- 2014年
- 对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11个肺炎球菌血清型(2、8、9N、10A、11A、12F、15B、17F、20、22F、33F)的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方法用WHO推荐的标准检测人血清中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A方法,以国际标准血清89SF为标准,对此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以暂定的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12份WHO校正血清、16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LIBP)质控血清和89SF,对定值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12份WHO校正血清和16份LIBP质控血清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结果,与以89SF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1.00,P<0.05);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89SF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新值与其原定值比较,各血清型的误差均<20%。结论实验完成了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准确定值。
- 王欣茹刘方蕾于旭博范锋锋刘爱萍吴兵胡浩王晶赵志强谢贵林
- 关键词:定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单一载体(破伤风类毒素)和混合载体(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作为多糖结合物的载体蛋白,制备5~9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免疫NIH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荚膜多糖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的免疫效果优于相应的单价结合物;随着结合物配制价数的增高,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趋于下降;多价结合物中使用两种载体能缓解此现象,但载体含量过高时,依然会抑制免疫应答。结论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免疫小鼠后,随着载体剂量的增高,会出现载体诱导的表位抑制现象,使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两种载体蛋白同时使用能缓解此现象。
- 任克明陈晓航张轶刘爱萍陈美华王剑虹沈荣
- 关键词:结合物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免疫应答
- CDAP活化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的稳定性试验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以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 CDAP )活化制备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的稳定性。方法以变通的现有工艺为基础,选取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连续3批样品,分别放置于(37&#177;2)℃、(25&#177;2)℃,和2~8℃三种温度下,根据稳定性试验原则定期取样并进行主要指标的检测,评估原液的稳定性。结果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于2~8℃保存18个月,(25&#177;2)℃保存20周,37℃保存7天,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在2~8℃之下,施行变通的工艺,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可稳定存放18个月。
- 萧在澜徐永浩刘佳孔素娟刘爱萍王媛冯琪瑢刘方蕾吴兵于旭博袁菲谢贵林
- 关键词: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 18C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及水解片段的特性
- 2007年
- 目的探索不同乙酸水解条件对18C型肺炎球菌多糖的水解效果。方法选择60℃和92℃2种温度,以不同乙酸浓度和不同时间对多糖进行水解,用层析法检测相对分子质量,免疫双扩散法和ELISA抑制法分别检测活性。结果0.2mol/L乙酸92℃水解16h,水解程度趋于稳定,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7000;1.0mol/L乙酸60℃水解40h,水解程度趋于稳定,相对分子质量可达235000;用1.0mol/L乙酸在不同温度下水解时,随着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加,而在92℃不同乙酸浓度对水解程度几乎无影响。上述条件所得水解片段均保留了抗原性,但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抗原性有所减弱。结论在不同条件下,乙酸能将18C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水解为不同大小的片段,且未破坏抗原决定簇的基本结构。
- 乔瑞洁陈晓航谈晓梅张轶孔素娟刘爱萍沈荣谢贵林朱家鸿
- 关键词: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水解乙酸
- 18C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TT结合物中多糖片段长度对其免疫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18C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物中多糖片段的大小对其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取乙酸水解多糖,Sephacryl S-300(XK-50)柱纯化多糖片段,ADH法制备结合物,免疫小鼠,检测血清的ELISA抗体滴度、亲和力以及调理吞噬能力。结果得到重复单位数分别为27、25、19、12、10、9和8的多糖片段。与TT制备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诱导产生IgG型抗体,并存在加强免疫效应,表现出T-细胞依赖型抗体免疫反应。随着链长度的缩短,血清GMT有增加的趋势,但只有8RUPn18C-TT与27RUPn18C-TT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当吞噬率为50%时,血清的稀释倍数分别为35.10、39.60、45.71、104.71、117.00、145.50和478.60。此趋势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但各组间亲和力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较短多糖片段制备的结合物免疫原性高,血清GMT高,调理吞噬能力也强。
- 乔瑞洁陈晓航张勇任克明孔素娟张轶刘爱萍沈荣谢贵林朱家鸿
- 关键词:肺炎球菌结合物免疫原性
- 成人免疫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动态分析
- 2014年
- 目的:从血清抗体体外杀菌功能和IgG含量角度观察健康成人接种一剂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不同时间体内抗体的动态水平,探讨抗体功能和含量的相关性和疫苗的保护期限。方法对20名健康成人接种一剂四价脑膜炎多糖疫苗,分别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期的血清。采用血清杀菌试验(SBA)和标准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杀菌抗体滴度和抗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结果成人免疫前血清中存在一定水平的抗A、C、Y和W135群荚膜多糖抗体,并且除C群外,血清中针对A、Y和W135群球菌的杀菌抗体滴度都较高。免疫15d后,各群荚膜多糖抗体的含量和血清杀菌抗体滴度都较免疫前有了明显的升高(P<0.05),并且在30~160d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免疫后近3年时杀菌抗体滴度和IgG抗体浓度降至免疫前水平。血清杀菌抗体滴度和IgG抗体浓度之间相关关系较弱(r<0.3,P>0.05),但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的受试者的血清杀菌抗体几何均数滴度(GMTs)和IgG抗体几何均数浓度(GMC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7,P<0.05)。结论受试者免疫前后不同时间血清杀菌抗体GMTs和IgG抗体GMCs,在评价疫苗效果时具有一致性。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有效期大约3年。
- 王欣茹赵志强王浩刘佳刘爱萍于旭博何彦林乔瑞洁林纪胜谢贵林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