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海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试验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第3、7天的平均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8%(11/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22/43),术后恢复良好率53.7%(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能更好地清除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减压充分,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兴海马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远期效果
- 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硬通道多孔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共79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1.26±4.25)%,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68.31±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多孔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预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
- 刘兴海
- 关键词:硬通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下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在持续有创颅内压的监测下,研究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ICP监护.丙泊酚组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根据病情维持1~4 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GCS评分变化,ICP变化率,甘露醇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1周内的GC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3 d及4 d时,丙泊酚组的ICP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3、4 d丙泊酚组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组和对症组都未发现严重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的应用可在-定时间内降低患者的ICP,从而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但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没有明显帮助.
- 刘俊赵楠李俊彦马钢孙杰刘兴海苏平
- 关键词:丙泊酚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
- 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8-01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联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更低(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较术前均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7dGCS评分较对照组术前GCS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治疗。
- 刘兴海刘俊常谦
- 关键词:持续颅内压监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压GCS评分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22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方法,但该操作复杂且创伤较大.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具有简单、快速和损伤小的特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DT技术进行的气管切开122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男76例(62.3%),女46例(37.7%).年龄(57.6±19.7)岁.高血压脑出血47例(38.5%),颅脑外伤38例(31.1%),肿瘤术后15例(12.3%),
- 常谦赵楠刘兴海刘俊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
- 神经内镜微创等3种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微创清除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比较并评价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和颅骨钻孔+尿激酶输注+导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0例HICH患者分为3组:小骨窗开颅术(A组),颅骨钻孔+尿激酶输注+导管引流术(B组),神经内镜手术(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死亡率、GCS评分、GOS评分、再出血率、肺炎发生率、颅内感染率等并发症。ELISA方法测量所有脑出血患者外周血IL-4、IL-6、IL-8、IL-10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完成所纳入的各组脑出血患者手术,A组、B组、C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4.5%、43.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肺炎发生率、死亡率低于A组和B组(P<0.05)。手术6月后GOS评分显示C组患者Ⅰ级和Ⅱ级人数高于A组和B组(P<0.05),而III级、IV级和V级人数分别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术后72 h外周血液IL-10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而IL-4、IL-6和IL-8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在术后28 d,C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技术的微创、直观、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明显改善临床预后,可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有前景的手术方法。
- 孙杰常谦吴泽宇赵楠刘兴海苏平刘俊高鸿李俊彦岑键昌刘博虎
-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血肿
- 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患者的长期结局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为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提供真实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SAH手术患者,记录他们的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瘤的位置。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ADL量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能力。结果34例(40.0%)行开颅夹闭,51例(60.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中位数66.23个月(IOR为12.03个月)的随访,84.7%的患者mRS评分较低,78.8%的患者能独立生活。入院时患者的WFNS分级,分别与随访时mRS评分(95%CI=1.48-19.09,P=0.011)和ADL评分(95%CI=2.55-28.77,P<0.001)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95%CI=1.02-1.23,P=0.017;95%CI=1.00-1.15,P=0.038)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95%CI=2.19-141.48,P=0.007;95%CI=2.84-82.61,P=0.002)是随访时mRS评分和ADL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种手术方式的长期结果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住院费用血管内栓塞组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P<0.001)。结论在云南地区的这组患者中,老龄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都容易导致临床结局不良;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在长期治疗效果方面没有优劣;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高WFNS分级的患者更适合开颅夹闭。
- 孙杰王泽易苏平刘俊李俊彦马钢岑键昌常谦刘兴海赵楠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夹闭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17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在结合头颅CT应用三维立体定位微创穿刺置入硅胶管进行抽吸或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 17例患者GOS评分治愈15例,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8~15 d,平均10 d。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大多手术只需局麻,其他器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开颅及保守治疗低,对手术医生要求较开颅术低,适用范围广的一种有效方法,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开颅术,成为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 高鸿苏平张红莲赵楠刘俊马钢吴均岑键昌刘兴海
- 关键词:微创高血压小脑出血
- 微创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分析
- 2011年
-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自然人口发病率每年为40~60/10万人,80%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多发于40~70岁,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和主要病因,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男性略多于女性,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1]。为探索一种即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高鸿苏平张红莲赵楠刘俊马钢吴均岑键昌刘兴海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治疗再出血
- 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结果对127例脑出血患者在结合头颅CT应用三维定位微创穿刺置入硅胶管进行抽吸或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的疗效分析。结论 127例患者GOS评分恢复良好者85例,重残19例,1例出现植物状态,自动出院12例,死亡10例。住院时间最短8d,最长23 d,平均13 d。结论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大多手术只需局麻、术后使用脱水剂少,其他器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开颅及保守治疗低,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程序的进行,适用范围广的一种有效方法。
- 高鸿苏平赵楠张红莲刘俊马钢吴均岑键昌刘兴海
- 关键词:微创治疗脑出血脱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