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西才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RET的表达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生长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RET的表达和单纯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GH-PA)术后缓解情况、术后G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随访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外科的单纯GH-PA经鼻蝶内镜手术患者20例(不缓解10例、即刻缓解6例、延迟缓解4例),监测术前、术后1周、3个月和1年血清GH水平,并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RET的表达。结果延迟缓解患者RET表达水平相比即刻缓解、不缓解患者较低(P〈0.05);RET的表达水平与GH激素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术后GH激素水平的升高(GH1年~GH1周)呈正相关(P〈0.05)。结论 RET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患者的延迟缓解,且与术后GH激素水平升高正相关。
- 田沁涛黑悦伊西才魏礼洲王博晨刘卫平
- 关键词: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内镜远期预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的趋向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阿尔法最低必需培养基(α-MEM)、神经细胞生长添加剂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体外通过Transwell系统共培养BMSCs源性神经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培养基,HE染色分析穿过聚醋酸纸膜微孔的细胞数量;体内在C6胶质瘤模型中移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BMSCs源性神经细胞,免疫组化分析移植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s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为47%±0.08%,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H)为45%±0.07%及部分巢蛋白(Nestin)为10%±0.04%,体外Transwell结果显示BMSCs源性神经细胞透过聚碳酸酯膜微孔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移植结果显示BMSCs源性神经细胞与BMSCs对胶质瘤的迁移无明显差异(P>0.05)并呈现时间特异性(P<0.01)。结论 BMSCs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有明显的趋向性。
- 龙乾发刘卫平汪平费舟钟俊刘远杨伊西才汪凯贾晨光魏礼洲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C6胶质瘤
- 脊柱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探讨
- 刘卫平高大宽伊西才周跃飞
- LRIG2蛋白表达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索研究LRIG2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例垂体标本(8例正常人垂体标本,151例人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RIG2在正常人垂体中无阳性反应,LRIG2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比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增高(P<0.001),且LRIG2蛋白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98,P<00.001)。结论 LRIG2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垂体腺瘤侵袭性预测指标,检测LRIG2表达水平可指导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刘远杨龙亁发汪凯汪凯罗强伊西才罗强刘卫平
- 关键词:垂体肿瘤侵袭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
- 目的通过本组对42例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探讨了其手术方式及肿瘤基底和前床突的处理方法。方法本文复习2003年10月011年4月42例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221岁。主要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
- 刘卫平费舟甄海宁伊西才蒋晓帆李兵高大宽林伟魏礼洲王西玲张红英张丽
- 关键词: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治疗
- 目的 通过对45例小脑幕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3年2月到2009年2月期间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45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13例.研究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
- 刘卫平李侠魏礼州费舟章翔付洛安蒋晓帆屈延伊西才高大宽林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AQP-4水平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质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科重型颅脑损伤46例手术患者,分别在手术时、手术后3 d、手术后1周采集血清及脑脊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AQP-4水平。结果在手术时、手术后3 d及手术后1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均可检测到AQP-4,术后3 d较手术时升高(P<0.05),术后1周AQP-4水平较术后3 d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AQP-4水平随着病程进展变化,推测AQP-4可能参与了脑损伤过程。
- 胡明军崔健王钢叶妮阎艳任保明马顺前伊西才刘卫平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水通道蛋白-4血清脑脊液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神经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报告被引量:4
- 2017年
- 血管内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损失等。由于血流动力学作用、病变血管变化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复发等问题。覆膜支架是在裸支架上固定一层与组织相容的薄膜,置入血管内可以将血管病变隔绝于血流之外,建立一段人工的血流通道。利用覆膜这几家覆盖病变和相对不正常的移行部分,理论上可以即刻达到解剖学治愈的效果,但目前仅少量将覆膜支架用于颅内动脉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鞍区肿瘤神经内镜下切除,并发颈内动脉破裂,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的病例。
- 刘伟郭庆东伊西才刘卫平费舟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颈内动脉损伤覆膜支架
- 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 魏礼洲刘卫平费舟伊西才汪凯罗强樊才瑞薛卫星韩福新
- 关键词:丹酚酸A抗氧化酶
- 内镜颅底外科被引量:1
- 2013年
- 面对复杂多样、位置深在的颅底病变,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头颈颌面外科的医师们一直在通过不懈努力探索更好的手术入路,不断完善手术方法。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开放显微外科入路,内镜颅底入路逐渐得到认可,被认为是颅底外科的两大发展方向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内镜设备的快速发展、深入人心的微侵袭手术理念和颅底解剖学及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内镜虽小,却为医师提供了颅底不同解剖区域清晰的视野。
- 刘卫平伊西才魏礼洲阳昊
- 关键词:颅底外科内镜设备手术入路微侵袭手术颅底病变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