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心病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代谢
  • 1篇动脉再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汪建华
  • 1篇孙高峰
  • 1篇彭烨
  • 1篇茅娟莉
  • 1篇潘桂霞
  • 1篇钱农
  • 1篇冯晓源
  • 1篇左长京
  • 1篇张建
  • 1篇徐烈富
  • 1篇李晓栋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1个月进行CT定量与超声检查,随访介入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高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前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VR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blood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bloodvolume,MBV)高于介入前1d(P<0.05),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低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后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14例,再狭窄率14.7%,其中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例;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前1 d的MBF、MBV、TTP与FS、EF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F、MBV、TTP、FS、EF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后随访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也可有效预测患者介入随访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朱士砚胡春峰李强李江山荣玉涛宋强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流灌注心功能冠状动脉再狭窄
巴马小型猪轻度慢性胰腺炎代谢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应用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HR-MAS NMR)波谱分析巴马小型猪阻塞性慢性胰腺炎(CP)早期的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39头巴马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CP组.采用主胰管近端不全结扎法制备CP模型,对照组仅开腹翻动胰腺及肠道后关腹.造模后第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获取胰腺组织.根据胰腺纤维化程度,将CP分为轻、中、重度.应用HR-MAS NMR波谱分析轻度CP组和对照组胰腺组织的代谢特征.结果 制模成功的24头巴马小型猪的胰腺组织经病理检查为轻度10头,中度5头,重度7头.经HR-MAS NMR波谱分析,轻度CP组胰腺组织的代谢产物中胆碱、甘氨酸、甜菜碱、乳酸、脂肪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峰值与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胆碱波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2 ±1.96比1.56 ±0.79,P<0.01),而其他5种代谢产物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巴马小型猪轻度CP胰腺组织的胆碱波峰强度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区分正常和早期CP的标志.
孙高峰左长京汪建华张建马超李晓栋彭烨潘桂霞茅娟莉郝俊冯晓源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磁共振波谱学代谢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颜龙胡春峰李强李江山荣玉涛宋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脏事件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右心室功能分析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评估第二代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右心室功能分析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48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MRI心功能检查.冠状动脉成像使用DSCT序列扫描模式联合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总扫描窗宽设为30% ~ 90% R-R间期,依据心率在70%(心率≤70次/min时)或40%(心率>70次/min时)R-R间期全电流输出,其余间期使用全电流的20%输出.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法为基础,将冠状动脉分为16段,用4分法对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以5%的R-R间隔重建扫描数据进行右心室功能分析,记录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及射血分数(RVEF)值,并以MRI所测得的相应数据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顺利完成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右心室功能分析和MRI右心室功能分析.共评价冠状动脉558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6.42%,平均辐射剂量为(2.82±0.55) mSv.DSCT与MRI所测的RVESV、RVEDV和R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的RVESV、RVEDV和RVEF值有很高的相关性(r=0.89、0.89、0.87,P>0.05).结论 第二代DSCT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用于兼顾冠状动脉成像及右心室功能分析的“一站式”检查,冠状动脉可诊断率高,右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较低.
李强钱农李盛童竑章徐烈富汪建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右心室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