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 作品数:56 被引量:185H指数:7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基于成都市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老年痴呆患者5年内再入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成都市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再入院现状,分析再入院的第一诊断、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参加了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职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居医保”),且在2013–2017年间有痴呆诊断的6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再入院率及住院经济负担在不同特征对象中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入院的因素。结果5年间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共计27881人(78820人次),30 d内再入院率为25.14%(7011/27881),5年内再入院率为45.79%(12767/27881)。12767名再入院患者的再入院第一诊断主要包括痴呆(28.58%)、循环系统(24.26%)和呼吸系统疾病(23.71%)。再入院患者的住院经济负担高于非再入院的患者(Z=33.777,P<0.001)。再入院的发生与高龄[以60~64岁组为参照,70~74岁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1.12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9~1.237;75~79岁组的OR=1.108,95%CI:1.007~1.218]、参加城职医保(OR=1.674,95%CI:1.578~1.775)、痴呆类型(以未特指的痴呆为参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组:OR=1.256,95%CI:1.163~1.357;帕金森氏病性痴呆组:OR=1.774,95%CI:1.658~1.898;混合多种痴呆组:OR=1.750,95%CI:1.457~2.103)、患病情况(以只患有痴呆为参照,患有其他疾病组:OR=0.536,95%CI:0.493~0.583)、住院天数长(OR=1.593,95%CI:1.552~1.635)和医院等级低(以三级医院为参照,二级医院的OR=1.319,95%CI:1.248~1.395;一级医院的OR=1.744,95%CI:1.608~1.891;其他医院的OR=1.465,95%CI:1.311~1.637)有关。结论老年痴呆患者30 d内再入院率高,再入院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大。参加医保的人群中,高龄、参加城职医保、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性痴呆、混合多种痴呆、未合并其他疾病的痴呆、住院天数长、住院医院等级低与再入院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再入院的发�
- 王洋洋廖诗艺蔡燕周晓媛赵琴邱培媛万洋
- 关键词:老年痴呆再入院
- 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的现状调查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至9月抽取成都市832名提供快食简餐类外卖餐厅的厨师和配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7.28%,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成人每日油的用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和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7.43%、22.60%和25.36%。具备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能力、调味品估量能力、营养标签解读能力的商家比例分别为8.77%、8.77%和15.02%。≤25岁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1.47%,26~39岁最高,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9,P=0.001);汉族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78.45%)明显高于少数民族(57.14%)(χ2=10.346,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χ趋势^2=20.458,P<0.001);从事餐饮行业时间越长,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χ趋势^2=8.503,P=0.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从业时间、工作岗位、证书持有情况的调查对象间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和调味品估量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8.69%)明显高于女性(9.86%)(χ2=12.335,P<0.001);≥40岁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最低,为9.91%,26~39岁最高,为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8,P=0.044);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越高(χ趋势^2=36.514,P<0.001);厨师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7.86%)高于配餐员(12.82%)(χ2=4.068,P=0.044)。结论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营养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应重点加强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膳食指南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全�
- 代雪梅张茜周静段晓霞廖宇婷闫柳清高瑜阳侯富壤袁萍
- 关键词:营养知识
- 分科室医院感染月发病率控制范围的制定及应用
- 2022年
- 目的制定分科室医院感染月发病率控制范围并进行应用实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利用南充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依据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原理,制定分科室医院感染月发病率的预警限值和控制限值。自2019年1月起,对超出预警限值的临床科室进行警戒提醒,对超出控制限值的临床科室进行调查干预。结果制定了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月发病率的控制范围,其发现风险事件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6.2%,阳性预测值为29.4%,阴性预测值为99.7%,符合率为96.0%,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19,P<0.001);初次警戒干预有效率为83.3%,现场干预有效率为100.0%。结论制定分科室医院感染月发病率控制范围,可以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实现精准感染防控。
- 汪峻葵潘杰白亚君谢娟张淑华唐春莲
- 关键词:医院感染发病率
- 绵阳市安州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发感染的现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绵阳市安州区参加2013年“四川绵阳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研究”健康体检,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结果为阴性的714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5年,2018年再次进行血清学检测。计算HBV新发感染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71418名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为1.6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频率、居住地、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V新发感染率不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5%CI=1.12~1.48,P<0.001)、农民(OR=2.01,95%CI=1.39~2.90,P<0.001)、有乙肝家族史(OR=1.97,95%CI=1.44~2.70,P<0.001)为HBV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绵阳市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较高;男性、农民、有乙肝家族史者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防控工作中需重点关注。
- 余雨珂朱霞陈梓萱刘嘉琳王琴刘秀秀袁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影响因素
- 凉山州某县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接受流入地ART的意愿调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凉山州外出务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流入地抗病毒治疗(ART)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异地治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某县187名外出务工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187名HIV/AIDS病人均为彝族农民,其中青壮年男性174人(占93.0%),文盲小学文化173人(占92.5%)。愿意在外出务工期间接受流入地ART者占7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一年吸毒[P=0.003,比值比(OR)=3.918]、城市流动率较高(P=0.003,OR=3.082)和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P=0.009,OR=2.635)的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结论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提供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有必要继续探索针对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的异地治疗模式。
- 曾璨李巧巧达争此吉何海吉木子石崔鑫宇栾荣生
- 关键词:外出务工人员流入地
- 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病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的发病情况,探讨其衰弱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5年的数据,以2011年基线调查时60岁及以上非衰弱的老年人建立研究队列,评估随访至2015年队列人群的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队列人群共计随访14351人年,随访期内共有248人发生衰弱,衰弱的发病密度为17.28/1000人年,男性(14.63/1000人年)低于女性(20.14/1000人年),年龄越大衰弱的发病密度越高(60~64、65~69、70~74、75~79、8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的发病密度分别为:8.90/1000、16.77/1000、24.04/1000、35.27/1000、64.67/1000人年)。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OR=2.534,95%CI:1.714~3.748)、吸烟(OR=1.713,95%CI:1.081~2.715)、生活自理能力有困难(OR=1.684,95%CI:1.155~2.456)等因素是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未婚/离婚/丧偶(OR=0.432,95%CI:0.278~0.673)、认知功能得分高(OR=0.919,95%CI:0.870~0.970)、小学毕业(OR=0.453,95%CI:0.254~0.806)、饮酒(OR=0.520,95%CI:0.323~0.837)等因素是老年人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全球发病水平,不同性别、年龄之间老年人衰弱发病存在差异。有抑郁症状、吸烟、生活自理困难是我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王琴代雪梅刘嘉琳陈梓萱余雨珂刘秀秀袁萍
- 关键词:衰弱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影响因素
- 高血压与胆石症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开展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及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全面研究高血压与胆石症(GSD)患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于2015—2020年在成都、天津、北京和重庆地区共4个中心招募参与健康检查的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中心高血压与GS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第2阶段,系统检索Embase、PubMed、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21年5月之前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并通过Meta分析以进一步验证这种关联性;第3阶段,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横断面研究共招募633948例受试者,GSD的患病率为7.8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与GSD患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GSD的关联在性别、年龄和胆结石亚型中无明显差异。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最终纳入了80篇文献,结果表明每升高10 mmHg的舒张压和收缩压,GSD风险分别增加1.022倍和1.014倍。结论高血压显著增加GSD的患病风险,本研究结果将为探讨GSD的病因学和识别高危人群提供基础。
- 于文倩谢林君李诗懿娄彦梅江果恒李鸿钰颜子彤白轩罗菁张弛李光灿单雪峰王新
- 关键词:胆石症高血压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与疫情防控被引量:19
- 2020年
- 本文系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临床特征、治疗及防控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比较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所致疫情特征的异同。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为蝙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可借助飞沫和接触途径进行人际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伴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防控策略上,一方面应着力研发疫苗开展一级预防;另一方面继续贯彻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佩戴口罩、及时进行公共场所消毒,同时大力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实现对疾病的血清学监测,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二级防控策略。此外,应着力降低人群对疾病恐慌、加强防疫宣传与健康教育,共同防控疫情蔓延。
- 栾荣生王新孙鑫陈兴蜀周涛刘权辉吕欣吴先萍谷冬晴唐明霜崔慧杰单雪峰欧阳净张本张伟四川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攻关研究项目组
- 关键词:流行病学疫情防控
- 两水平生长曲线模型在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接受HAART后CD4+T细胞计数长期变化趋势中的应用
- 背景与目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均证明,经过积极...
- 彭琳李迪黎瀚东何勤英吴学庆廖加强张菊英
- 2016~2020年中国猩红热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我国2016~2020年猩红热的发病率趋势以及空间聚集特征,为合理制定区域性疾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负责的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获取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的猩红热发病率数据,应用ArcGIS绘制了我国猩红热发病的三维空间趋势图,判断猩红热发病的地区变化趋势,采用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我国近年来猩红热的空间聚集情况。结果2016~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累积报告猩红热病例3108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8/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的4.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18/10万(Z=103.47,P<0.001)。2016~2019年,我国猩红热发病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聚集特征(Moran's I>0,P<0.05),2020年我国猩红热发病呈随机分布(Moran's I>0,P=0.16),东西部地区呈“U”型分布,中间低两边高,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内蒙古、河北以及甘肃等北部地区为我国猩红热发病的高-高(H-H)聚集区域。结论我国猩红热发病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针对猩红热发病呈现H-H聚集的北部地区,适当地增加卫生资源配置和相应的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区域化的猩红热防控政策,防止猩红热热点区域的扩大。
- 张佳豪杨若男贺舒凝袁萍
- 关键词:猩红热空间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