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

作品数:27 被引量:164H指数:6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腺癌
  • 5篇乳腺
  • 5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病理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乳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鼻咽
  • 3篇肠癌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性病
  • 2篇肉瘤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机构

  • 27篇复旦大学
  • 7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陆洪芬
  • 1篇张力
  • 1篇吕方芳
  • 1篇沈天真
  • 1篇姚煜
  • 1篇王铭河
  • 1篇莫善兢
  • 1篇杜联芳
  • 1篇史美祺
  • 1篇张廷璆
  • 1篇洪小南
  • 1篇赵媛媛
  • 1篇邬麟
  • 1篇姚文秀
  • 1篇杨新苗
  • 1篇石必枝
  • 1篇吴向华
  • 1篇周建英
  • 1篇李宗海
  • 1篇蔡三军

传媒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肿瘤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第三届全国乳...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8例胰腺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肝转移病灶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该方案的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的胰腺癌伴有肝转移患者,在初次治疗时肝转移病灶数目≤5个,单...
花永强陈颢陈震孟志强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选择
2010年
近年来,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推广和综合治疗的规范应用,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由于其解剖特点,直肠癌在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仍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表现方式,放疗或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联合是直肠癌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放疗的目的主要为提高局部控制率、增加保肛的概率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就有关直肠癌放疗的个体化治疗而言,
章真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治性手术局部控制率个体化治疗
乳腺良性病变病理诊断应重视的问题被引量:2
2009年
简要介绍一组易误诊的乳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炎症性及反应性病变、乳腺良性上皮性病变、良性腺肌上皮病变、良性间叶性肿瘤、良性纤维上皮性肿瘤、乳头部良性肿瘤。乳腺良性疾病存在多种组织学变异,有时诊断困难,此时应在光镜下仔细观察,结合临床和大体,必要时做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李大力杨文涛
关键词:乳腺良性病变癌前病变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性皮肤晚期放射损伤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对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的影响,探讨皮肤的继发性晚期放射损伤。方法对门诊随访的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33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放疗时中位年龄41岁(12~67岁),24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以面颈野为主野放疗71例,以耳前野为主野放疗264例。颈部根治性放疗中位剂量为64Cy(46~72Gy),预防照射中位剂量为55Gy(21~67Cy)。48例合并化疗。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结果随访间隔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63例无皮肤晚期反应,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9%(147例)、20.9%(70例)、13.7%(46例)、2.7%(9例)。44例放疗中出现湿性脱皮反应,其中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例)、23%(10例)、30%(13例)和5%(2例);无湿性脱皮患者的相应发生率分别为44.3%(129例)、20.6%(60例)、11.3%(33例)和2.4%(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0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是否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野及颈部淋巴结放疗剂量均对皮肤晚期反应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及是否联合使用化疗与皮肤晚期反应的发生无关。结论严重的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可能增加皮肤晚期放射反应,可能存在继发性皮肤晚期放射损伤。
李伟孔琳张有望胡超苏吴永如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皮肤
导入野生型p53基因对T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T细胞淋巴瘤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53基因导入Jurkat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p53稳定表达的细胞,将细胞分别与0.1~100μg/mL阿霉素(doxorubicin,ADM)或0.1~100μg/mL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转染p53基因的Jurkat细胞在0.47μg/mL ADM和2.5μg/mL VP16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0%,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半数抑制浓度(half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明显降低(P<0.05)。结论:p53基因能提高T细胞淋巴瘤Jurkat细胞对化疗药物ADM和VP16的敏感性,p53基因联合化疗药物可能成为耐药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新途径。
吕方芳洪小南石必枝李宗海吴向华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转染基因P53细胞JURKAT
强调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上以放射治疗为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我院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强调适行放射治疗(intensity...
刘存娣
文献传递
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阴茎尺寸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阴茎尺寸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45例患者,手术均为同1人完成,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时阴茎尺寸予以测量,以了解阴茎尺寸变化规律,同时对患者行IIEF-5问卷调查,以了解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以及对于阴茎康复的接受态度,分析影响阴茎尺寸变化的因素。结果:同术前相比,手术后拉伸阴茎长度,松弛阴茎长度及阴茎周径均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拉伸阴茎长度萎缩(1.92±0.12)cm,松弛阴茎长度萎缩(1.13±0.09)cm,阴茎周长萎缩(0.43±0.08)cm。患者年龄同松弛阴茎长度改变存在相关性(P=0.042),而患者其他特征同阴茎尺寸改变无相关性。术后中重度ED患者居多例26(57.7%),术前性功能越好的患者对于阴茎康复的态度越积极,也更容易寻求治疗3例(75.0%)。结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阴茎尺寸会出现显著性下降,患者年龄同手术后松弛阴茎尺寸改变存在相关性,术前性功能越好的患者对于阴茎康复的态度越积极,更易寻求治疗。
宿恒川顾晓峰朱耀戴波秦晓健林国文沈益君叶定伟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阴茎影响因素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测乳腺内微钙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乳腺微钙化是乳腺癌诊断的关键影像学依据,且有时是唯一的阳性依据,约60%~80%的乳腺癌组织内可见到微钙化。微小钙化为单个或多个〈1.0mm的强回声点,在病变组织中呈簇状或散在分布,伴或不伴声影。目前临床上以钼靶作为检查微钙化的“金标准”。
李云华常才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微钙化萤火虫微小钙化
腹腔镜直肠癌术中左结肠动脉保留的意义被引量:60
2018年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对于左结肠动脉(LCA)的处理方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通常根据对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的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位于腹主动脉起始部位的高位结扎和位于LCA以下、保留LCA的低位结扎。对保留LCA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是否有临床意义、是否影响肿瘤根治效果和是否增加手术难度这几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保留LCA会妨碍IMA根部的淋巴结清扫从而影响术后分期和预后,且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和增加吻合口张力。近年来,一些回顾性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保留LCA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既往的临床研究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对保留LCA在降低吻合口漏风险中的价值及其对清扫IMA根部淋巴结的影响进行阐述,创新性提出了"肠系膜下动脉三角区域[由腹主动脉、肠系膜下静脉(IMV)/LCA和IMA构成]淋巴结"这一概念,代替传统第253组淋巴结;如将这一区域淋巴结清扫干净,保留LCA与否都能达到肿瘤学根治的效果。此外,笔者提出以血管为中心入路的全直肠系膜切除,在IMA进入腹主动脉的根部打开一小窗,沿着IMA向上分离直到LCA的起始部,沿着LCA向根部清扫,将脂肪淋巴组织作整块切除。在流程标准化之后,以血管为导向保留LCA的淋巴结清扫并不增加手术难度,有助于该区域淋巴结整块清扫和保护肠系膜下神经丛,达到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
李心翔李清国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
鼻咽基底细胞腺癌1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基底细胞腺癌是一种少见的唾液腺肿瘤,好发于大唾液腺,发生于小唾液腺者罕见,发生于鼻咽者目前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发生在鼻咽的基底细胞腺癌,观察、描述病理学形态,分析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文献,总结小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陈彤箴金佳何霞云
关键词:鼻咽基底细胞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