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所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7H指数:9
- 相关作者:韦生伟何金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后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控制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能终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1%;用药前后患者血压、P-R间期、QRS波时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心率和QTc间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 黄照河蓝景生潘兴寿陆启峰李天资刘燕梁燕玲
- 关键词:胺碘酮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
-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特征与感染HIV风险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drug abuse,DA)、同性性行为(HS)和商业性行为(prostitution,PT)HIV感染者的感染风险,为科学防控艾滋病(AIDS)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DA,HS和PT HIV感染者113例,同类人员非HIV感染者202例,对其性交带安全套、每周性交次数、性道德观和HIV传播途径等进行问卷调查,计算患病率和OR值。结果性交带安全套、每周性交≤3次、认为应当遵守性道德和准确掌握HIV传播途径者HIV感染率为24.50%,28.21%,25.00%和18.30%,性交不带安全套、性交频率每周>3次、认为不应当遵守性道德和不掌握HIV传播途径者HIV感染率为46.34%,43.40%,47.68%和50.3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表明,DA,HS,PT,性交不带安全套,不遵守性道德和不掌握HIV传播途径等是HI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患病风险分别是5.3,2.9,8.2,2.4,3.9和4.2倍。结论 DA,HS,PT,安全套,性交频率,遵守性道德和HIV传播途径的认知力是防控AIDS的活跃因素,规范这些人群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交频率、遵守性道德和提高人群HIV传播途径的认知力对防控HIV感染有益。
- 梁烨李近都李天资韦彤雁陆荣臻赖腾芳阮芫
- 关键词:艾滋病患病风险
-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与血糖交互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INS)水平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高血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40例,8:00-9:00空腹测量血压、并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然后口服75g葡萄糖2h后抽血检测血糖和INS,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各组间参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血糖、INS与高血压的交互影响情况。结果单纯高血压[FPG(5.27±0.67)mmol/L,2hPG(6.38±0.66)mmol/L,FINS(21.5±5.7)μIU/mL,2hINS(73.6±28.3)μIU/mL,HOMA-IR(4.9±1.8)]与对照组比较,FP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伴MS组[FPG(5.28±0.65)mmol/L,2hPG(8.78±0.75)mmol/L,FINS(28.0±7.3)μIU/mL,2hINS(129.2±47.1)μIU/mL,HOMA-IR(12.5±5.1)]与对照组比较,全部观察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血糖、胰岛素与纯高血压组之间无交互现象。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和糖代谢紊乱;单纯高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伴MS者有明确的不一致性。
- 陆克兴李天资潘兴寿黄照河黄显南潘征
-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血糖
- 右江矿务局职工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变化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右江矿务局职工糖尿病患病者代谢紊乱观察指标变化情况,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职工752例,检测其血糖、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和血尿酸,将受检者分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两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65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分别为(127.9±18.3)mmHg、(79.4±11.8)mmHg、(22.5±2.6)kg/m2、(5.6±1.3)mmol/L、(2.0±1.9)mmol/L和(373.7±123.1)μmol/L,非糖尿病者(687例)为(116.1±16.8)mmHg、(75.4±11.4)mmHg、(21.8±2.6)kg/m2、(5.3±1.1)mmol/L、(1.3±1.2)mmol/L和(294.2±96.0)μmol/L,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职工血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高,应当积极地预防和控制。
- 李海文陆克兴梁烨蓝家富李近都李天资
- 关键词: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
- 凤山壮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与慢性血管疾病患病生活习惯关系研究
- 目的了解凤山县壮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HC)及其影响因素与慢性血管疾病患病和生活习惯关系,为规范慢性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凤山县壮族居住自然村巴烈村和巴旁村≥20周岁的壮族居民,共...
- 陈祥文梁烨李天资赵艳英李近都赖腾芳言纬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
- 文献传递
-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特点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0例CHD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水平紊乱与CHD组有关(P<0.05或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图形资料提示,CHD患者青壮年时期已存在血脂紊乱现象。结论血脂中TC、HDL-C、vLDL-C的异常改变与CHD的发病有关系。年少的血脂紊乱可能是CHD发病的重要因素。
- 潘兴寿陆克兴蓝景生黄照河韦启后袁锡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壮族城镇居民血脂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壮族城镇居民血脂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五项指标的分布特征。方法对1725例壮族城镇居民血脂五项指标进行测定。用SPSS软件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众数,峰度系数及其标准误,偏度系数及其标准误,用矩法检验此五项指标值的正态性。绘制正态分布图。结果壮族城镇居民血脂五项指标值分布特征均为尖峭峰,正偏态。不服从正态分布。结论本地区城镇壮族血脂资料五项观察指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不宜用算术平均数,均数之间的比较也不宜用t检验和F检验。
- 陆克兴李天资潘兴寿黄照河蓝景生袁锡华
- 关键词:民族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
- 麻风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麻风病(1eprosy)是麻风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虽不危及生命,但可致肢体畸残或面容毁损,恐惧和歧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上世纪80年代使用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方案以来,绝大多数现症患者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治疗期间治愈,但由于新发、复发、耐药、残疾等因素,至今麻风仍然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防控任务严峻,近年来麻风病与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B)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现综述台下。
- 廖燕珍梁烨李近都李天资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麻风病慢性传染性疾病外周神经现症患者麻风菌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后白介素10水平变化的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大蒜素治疗VMC32例,并与黄芪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其心律失常率、ST—T改变率、cTnT、CK—MB和血清IL-10水平均有改善(P〈0.01),其中IL—10在大蒜素组和黄芪组各观察指标升高的幅度较常规西药组大(P〈0.01),大蒜素组升高的幅度又较黄芪组大(P〈0.01)。结论大蒜素对VMC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抑制病毒复制,恢复患者被病毒破坏了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对其心肌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有关。
- 潘兴寿蓝景生李天资黄照河何金龙刘燕赖腾芳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
- 野芭蕉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野芭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选取24只SHR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给苯那普利组[洛汀新10 mg/(kg·d)-1],治疗组分别给野芭蕉药饮0.1 ml/d,0.5 ml/d和1 ml/d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血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与健康大鼠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压、PAI、vWF和MD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tPA和SOD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芭蕉可有效降低SHR的高血压,其机理可能与抑制SHR的血小板活化,纠正血栓前状态和氧化功能紊乱等有关。
- 梁烨李天资陆高翔蓝家富李近都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疗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