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重庆珍稀濒危水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作品数:15 被引量:33 H指数:4 相关作者: 孙志芳 赵满春 蒋丽琳 廖冰洁 周莉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棘腹蛙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2017年 机体的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轴由GH系统和IGFs系统构成,可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生长发育、调控生理代谢,在机体生长发育调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棘腹蛙GH/IGFs轴的功能结构和进化特征,为棘腹蛙生长发育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棘腹蛙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与两栖类模式动物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棘腹蛙GH、IGF-Ⅰ和IGF-Ⅱ的功能结构域严格保守,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IGF-Ⅱ的N端呈简缩进化趋势。2)遗传进化聚类分析发现,棘腹蛙IGFs与两栖动物聚为一支,并与硬骨鱼相对近缘,说明IGF-Ⅰ和IGF-Ⅱ进化地位相对原始;棘腹蛙GH则与蛙类、鱼类等水生动物相对近缘,暗示该基因具有趋同进化趋势。3)为进一步明确上述基因的特异性功能位点,利用Swiss-model server软件解析其蛋白质结构,最终确定IGF-Ⅰ的THR52、LEU53、PHE72、PHE73、SER74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IGF-Ⅱ的TYR81、LYS82、LYS83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GH的PHE208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由此可知,棘腹蛙GH/IGFs轴的主要基因相对保守,但与已知模式物种相比,存在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可作为后期棘腹蛙GH/IGF轴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的分子靶标。 罗洁 姜玉松 杨帆 樊汶樵 李晓英关键词:棘腹蛙 生长激素 结构特征 一例棘腹蛙“白内障”的病原分离鉴定 被引量:9 2014年 在患"白内障"棘腹蛙眼部、口腔和胃部分离到一株圆形或椭圆形、葡萄状堆积的革兰氏阳性菌,经培养特性观察和致病性实验,确定候选菌株CQWU201401为"白内障"的病原;通过针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判定该候选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在10种药物中的仅对四环素有耐药现象;针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了参考。 廖冰洁 樊汶樵 周莉 张毅 陈弟诗 孙志芳 吴宝红关键词:棘腹蛙 棘腹蛙Japonicin-Pb抗菌肽的分离及表达谱分析 基于本实验室构建的棘腹蛙皮肤转录组数据库,利用RT-PCR从棘腹蛙皮肤组织中克隆Japonicin-pb前体序列,通过结构域比对的方法分析其结构。利用Real-time PCR检测3种Japonicin-pb在不同生长温... 姜玉松 邹勇 周继萍 樊汶樵 徐敬明关键词:棘腹蛙 抗菌肽 文献传递 棘腹蛙“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棘腹蛙养殖场"水肿病"病因,并对该病的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了10只具有"水肿病"典型症状的2岁龄棘腹蛙成蛙,剖检后从其主要病变组织分离细菌;对分离的优势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和回归致病性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病蛙腹腔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并命名为CQWU201501,该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短杆菌,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符合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指标,16SrDNA序列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同源性高达99.5%;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综上所述,棘腹蛙"水肿病"是由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该菌对供试的16种药物敏感,仅对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生产上可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李晓英 罗洁 杜孝田 龙方伟 胡凯 徐敬明 樊汶樵关键词:棘腹蛙 水肿病 药敏试验 中国大鲵主要传染病病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人为破坏、过度捕捞等原因,大鲵栖息地范围严重缩小,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樊汶樵 孙志芳 杨帆 姜玉松 李晓英 孙翰昌 徐敬明关键词:传染病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病原 两栖动物 过度捕捞 资源数量 不同温度对棘腹蛙宜宾种群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探讨温度对棘腹蛙(Paa boulenger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温度梯度方法即设置了15℃、17℃、19℃、21℃、23℃、25℃、27℃7个梯度研究棘腹蛙宜宾种群蝌蚪在这些温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棘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最适水温是21℃,该温度下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全长、头体长、体宽、体重)均为最优,其中头体长、体重均高于其他几个温度下的指标,且变态率也较高。低于21℃时,温度越高生长状况相对越好;高于21℃时,温度越高变态越提前,变态时的个体因能量积累不够致使体形偏小,而不利于变态后的生存。 徐敬明 姜玉松 樊汶樵关键词:棘腹蛙 蝌蚪 生长发育 温度 金黄杆菌感染棘腹蛙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2015年 棘腹蛙又名石坑、石蛙等,隶属无尾目、蛙科、棘蛙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1],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以及甘肃等省[2]。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野生栖息地遭受破坏、人类大肆捕杀,棘腹蛙野生种群数量大量减少[3]。为保护其野生资源,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棘腹蛙的人工养殖逐渐受到重视。2014年以来,重庆地区部分养殖场出现大量棘腹蛙出血死亡的病例,给棘腹蛙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吴宝红 樊汶樵 姜玉松 张婷 孙翰昌 徐敬明关键词:棘腹蛙 棘蛙 无尾目 蛙科 棘腹蛙TNFα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6年 为了解棘腹蛙TNFα基因的相关信息,对棘腹蛙的TNFα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克隆了全长为936 bp、ORF长度为675 bp的TNFα-Pb基因;对该基因的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TNFα-Pb的信号肽由44个氨基酸组成,随后由2个α螺旋,和10个β折叠形成小分子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发现,TNFα-Pb与两栖类聚为一枝,与高等哺乳动物存在功能分化的可能。本研究为了解棘腹蛙的生物反应调节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罗洁 贺明淑 袁万安 樊汶樵 杨帆 孙翰昌 徐敬明关键词:棘腹蛙 肿瘤坏死因子Α 克隆 中国大鲵“烂脚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养殖场流行"烂脚病"的病因,对患"烂脚病"中国大鲵进行剖检后,在其肺部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WU2013,对该优势菌进行致病性实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 DNA测序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大鲵"烂脚病"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mobilis)引起的,该菌为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理生化特性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指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6%;药敏实验显示该菌对部分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药物耐药,对供试的20种药物中有7种药物出现明显的耐药现象。 樊汶樵 孙翰昌 姜玉松 徐敬明 蒋丽琳 赵满春 吴宝红关键词:耐药性 感染棘腹蛙的腐败希瓦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弄清重庆地区部分养殖场流行的致棘腹蛙食欲废绝而死亡的病因,研究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致病性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 DNA测序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棘腹蛙舌部、食道、胃和肠道都分离得到形态弯曲的革兰阴性短杆菌;该候选菌株CQWU201405为腐败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是导致棘腹蛙发病的病原;在供试的18种药物中,该菌仅对磷霉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现象。 樊汶樵 周莉 廖冰洁 徐敬明 周卫平 吴宝红 姜玉松关键词:棘腹蛙 生理生化特性 测序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