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昭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昭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88 被引量:182H指数:6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6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抗氧化
  • 8篇青花椒
  • 8篇花椒
  • 7篇活性
  • 6篇发酵
  • 5篇多糖
  • 5篇响应面
  • 5篇离子
  • 5篇马铃薯
  • 5篇挥发性
  • 5篇MOFS
  • 4篇吸附法
  • 4篇抗氧化性
  • 4篇光度
  • 4篇光度法
  • 4篇分光光度法
  • 4篇催化
  • 3篇动力学
  • 3篇亚硝酸
  • 3篇亚硝酸盐

机构

  • 86篇昭通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滇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篇孙伟
  • 1篇阮美娟
  • 1篇罗书昌
  • 1篇和劲松
  • 1篇李文钊
  • 1篇蒋立文
  • 1篇高晴
  • 1篇李俊杰

传媒

  • 23篇昭通学院学报
  • 10篇广东化工
  • 7篇农产品加工
  • 6篇广州化工
  • 3篇山东化工
  • 3篇食品安全导刊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现代食品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22篇2023
  • 14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5篇2018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茶多糖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研究纤维素酶提取肾茶多糖的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自由基清除及还原能力试验,测定肾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g/mL),酶用量2%,酶解pH3.90,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2 h,肾茶多糖提取率为12.51%。抗氧化活性研究中,肾茶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及还原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综合分析说明,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肾茶多糖的工艺有效、可行,所提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王锐张泽俊熊汝琴
关键词:肾茶多糖纤维素酶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的新途径研究
2023年
班集体是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是辅导员育人的重要平台,辅导员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文章基于新时代高校中班集体存在的问题,从思想引领、主题班会、党建与团建、第二课堂、学生就业观念、志愿服务和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的具体经验和做法,为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参考途径。
龚建康张帮磊熊汝琴朱绍宇林幼春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能力
肾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为唇形科肾茶属植物,是一传统民族药,主要含有黄酮、酚酸、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癌、利尿、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肾病等症。本文就肾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肾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锐李云然
关键词:肾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不同预处理对紫薯酒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紫薯酒风味的影响,对110℃分别水蒸10 min(S-10)、15min(S-15)、20 min(S-20),常压水煮15 min(B-15),常压隔水蒸20 min(C-20)5组不同预处理方式酿制的紫薯酒中酒精度、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的紫薯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B-15组中花色苷含量最高,达18.24 mg/100 mL;各紫薯酒中共检出53种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酯类物质,浓度最高为醇类物质;其中S-15组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达278.38μg/mL,且该紫薯酒中酯类、醇类和烷烯类成分含量丰富。综合分析得出110℃蒸煮15 min(S-15)处理紫薯后酿造的紫薯酒的品质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
李俊杰王磊王锐张帮磊陈屏昭姜首材李浪
关键词:花色苷预处理挥发性成分
复合酶法制备玉米活性肽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制备玉米活性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分别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及pH值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双酶水解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为1.5 h,加酶量为0.128 g,pH值为11,水解度为13.63%;胃蛋白酶水解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为1.5 h,加酶量为0.008 g,pH值为2.1,水解度为22.12%;双酶水解后水解度可达29.88%;玉米肽对自由基清除率达25.62%。
余平莲程立君李俊杰熊汝琴龚建康马丽娇
关键词:水解度抗氧化性酸度
熟化方式对马铃薯全粉加工特性及其薯泥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4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全粉在不同深加工产品中的适用性,以马铃薯全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熟化方式对马铃薯全粉色差、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等加工特性以及制成薯泥后其凝胶特性、流变学特性、风味物质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制、烤制和微波使马铃薯的亮度分别提高了22.19、20.07及20.83,马铃薯全粉的褐变指数依次为59.74、77.47、68.46;蒸制和烤制得到的全粉其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及糊化温度均显著高于微波得到的全粉(P<0.05),其淀粉糊化度依次减小;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构分析得,3种全粉的峰强度(1045/1022)cm-1比值R分别为4.06、2.75及1.83,其淀粉分子有序性依次降低;将马铃薯全粉复水后制成马铃薯泥,其坚实度大小依次为烤制>微波>蒸制,内聚性大小依次为微波>烤制>蒸制,分析动态流变学特性发现,微波显著降低了薯泥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P<0.05),表现出的状态较差;在感官品质上,蒸制处理的感官评价总分比烤制和微波分别高13.0分和12.0分,烤制处理的色泽评分比蒸制和微波分别高0.5分和2.0分,二者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微波处理。
李玉爽李文钊余平莲王智珍路晓张亚旭徐艳朋刘馨阳阮美娟
关键词:马铃薯全粉淀粉糊化马铃薯泥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近几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材料作为一类高效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综述了几类新型的MOFs材料(混合配体型、混合金属离子型、掺杂型和复合型MOFs)在光催化降解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现状及机理,并提出了其发展的前景.
龚建康夏凡叶坪李启彭
关键词:光催化降解光催化剂有机污染物
洋桔梗切花家庭瓶插液配方的筛选
2021年
为延长洋桔梗切花保鲜时间,以洋桔梗切花为试验材料,运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对洋桔梗切花瓶插期间的瓶插寿命、切花观赏值、花径变化、开花率、花枝鲜重、水分平衡值、花瓣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对洋桔梗切花自制家庭瓶插液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组家庭瓶插液均能不同程度延长洋桔梗切花瓶插寿命,提高观赏值,促进花径增幅和开花率,维持水分平衡,延缓切花衰老;其中M7处理(20 g·L^(-1)白砂糖+1 g·L^(-1)阿莫西林+50 mg·L^(-1) VC)是洋桔梗切花家庭瓶插液的最优配方。
刘健君马仲炼程立君师睿袁芝羽王世敏
关键词:洋桔梗切花
青花椒提取物对蜡样芽胞杆菌抑菌活性研究
2023年
以昭通青花椒作为原料,采用浸泡法与超声提取相结合得到青花椒提取物,作用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青花椒提取物对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为5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i Concentration)为100 mg/mL,生长曲线结果表明B.cereus在MIC值下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细胞内钾离子以及核酸泄露情况明显。
赵仲霞王朝淼冯宬香张文艳余洁
关键词:抑菌蜡样芽胞杆菌
原料不同预处理对昭通豆酱风味品质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讨原料(大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昭通豆酱风味的影响,对115℃分别蒸煮10 min(S-10)、15 min(S-15)、20 min(S-20)、25 min(S-25),180℃分别翻炒5 min(F-5)、10 min(F-10)6种不同的原料预处理工艺制作的昭通豆酱中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原料预处理工艺制备昭通豆酱的感官评分、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F-10处理的昭通豆酱评分最高,为89分,氨基酸总量最高为S-15处理组,为29.314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4.196 mg/g,呈味氨基酸含量15.082 mg/g;其次为F-10处理组,氨基酸总量为28.570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3.047 mg/g,呈味氨基酸含量17.949 mg/g,而且F-10处理组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067 mg/g,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不同预处理的昭通豆酱在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分布之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昭通豆酱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烃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组成,蒸煮组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最高为S-10组17.29%,炒制组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产生了酚类化合物,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是F-10组为12.74%,比其它组高了3.72%~6.91%。所有样品中共检出12种共有成分,其中茴香脑对风味贡献最大,其相对含量占50%以上,其次是(+)萜二烯、γ-松油烯、桉叶油醇、正十五烷、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4-甲氧基苯乙烯、茴香脑、苯乙醇和对异丙基苯甲醇,这些物质主要呈现出香料香、甘草香、果香和花香,共同作用形成了昭通豆酱共有的基础香味成分。该文对不同原料预处理的昭通豆酱风味品质进行了对比,为改进地方豆酱行业发展以及推广当地高原特色农产品提供参考。
李俊杰李浪张正彪张帮磊亢凯杰叶坪余平莲
关键词:预处理氨基酸挥发性成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