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系
- 作品数:103 被引量:158H指数:6
- 相关作者:蔡智彬官煜瑜邱凯端颜志如吴敏建更多>>
-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慕课学习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评价一门课程的质量如何,学习者学习后的效果如何,学习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学习模式,在各大在线学习平台上备受青睐。但是如何评价慕课的学习效果,或者说慕课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四个方面探讨慕课的学习评价,以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从慕课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使慕课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并能够成为传统教学有力的补充。
- 刘黎虹
- 关键词:建构主义
-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创伤叙事策略简论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创伤理论,分析了《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创伤叙事策略,如鬼魂叙事,非线性叙事,复调等。小说中亡灵的萦绕是受创者对创伤事件未能释怀;非线性叙事是受创者破碎记忆的再现;复调的叙事结构赋予了小说中人物讲述创伤经历的机会。通过这些叙事策略,艾丽丝·沃克向我们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的创伤治愈过程,从而呼吁男女之间,黑人和白人之间平等相处,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 李惠珍
-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复调
- 注重大学生职业形象设计,提升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质量被引量:3
- 2008年
- 职业形象设计对于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在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大学生职业形象设计,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观念,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从个人职业形象设计环节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刘艺青
- 关键词:职业形象设计
-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隐喻
- 2007年
- 本文分析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然后就其来源进行剖析,阐明了词汇文化内涵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社会风俗、政治历史、价值取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本文进一步揭示了隐喻对词汇文化内涵形成所起的文化关联的映射作用。
- 曾咪
- 关键词:词汇文化文化内涵隐喻
- 非语言符号的认知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通过突显认知参照点,在网域意义中对指代事物的链接点进行全方位目标搜索。在社会习俗的规约下,它由人的心智小径调控,同言语融为一体,具有心理指向性、信息的含蓄性和民族的差异性等作用。本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理分析和阐述非言语符号的认知理据以及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黄跃进
- 关键词:非言语符号英语教学
- 浅论文化语言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 2007年
- 本文阐述了商标的特点及商标翻译的原则,从文化语言方面及商标设计风格和特点角度探讨了商标译名及翻译时应注意的文化禁忌。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文化语言、动植物、颜色、形状的象征意义及对商标译名的影响。
- 刘黎虹
- 关键词:商标商标翻译
- 浅论商务英语教学
- 2007年
- 商务英语是目前高校本专科英语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论述商务英语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
- 江燕茹
-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词汇语言
- 论高职高专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
- 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尤其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实用性的翻译人又十分紧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探讨培养高职高专翻译人才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建省高职高专翻译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和分析...
- 黄跃进
- 关键词:高职高专复合型翻译人才
- 文献传递
- 网络流行语“杀马特”的模因解读
- 2017年
- 为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从模因论视角,以网络流行语"杀马特"为例,简述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剖析"杀马特"语言模因的复制周期及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并重的传播方式,从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媒体等角度阐释"杀马特"强势模因生成的推动因素,提出流行语"杀马特"的语言模因解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丰富语言的语用效果,挖掘文化烙印和社会焦点问题等语用价值。将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纳入模因研究的领域,挖掘实证新例,拓展新思路,以期能为学界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 卢丹晖
- 关键词:语言模因语用效果
- 浅析新闻英语的修辞被引量:1
- 2008年
- 在诸多描写手法中,修辞技法是新闻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既能帮助作者用通俗、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新闻主题,又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最终让读者能更好地领会报道内涵。本文通过一些实例浅析了音韵修辞、仿拟、适度拟人法、夸张以及移就等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及报道中的应用及其表达效果。
- 刘黎虹
- 关键词:新闻英语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