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282)
-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明于洋郑向前董莉赵敬柱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LH1R217C/BRAFV600E突变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PTC)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FPT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使用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添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培养。在原代细胞早期分2种方式导入外源基因SV40T/TERT用于诱导永生化。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钠/碘共同转运体(NIS)等基因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PO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表达。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提取细胞基因组PCR扩增后测序,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的FPTC原代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贴壁生长;细胞生长6个月,转染SV40T组(标记为FPTC-S)传代至p26,FPTC细胞传代至p23,转染SV40T+h TERT组(标记为FPTC-ST)传代至p19,细胞增殖能力较好;FPTC-S与FPTC-ST细胞均能够在基因水平稳定表达TPO、TG与TSHR;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LH1 R217C胚系突变;原代细胞存在BRAF V600E突变;原代细胞及永生化的细胞系中均存在MLH1 R217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FPTC永生化细胞系,且该细胞系中存在MLH1 R217C及BRAF V600E突变,该细胞系将为研究以上突变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研究模型。
- 郝伟静于洋王青松赵丽叶艳董莉李健森孟祥睿运新伟高明
-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永生化细胞系MLH1BRAF
- 不断提高甲状腺癌外科规范化诊治水平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不断飙升,其规范化诊疗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核心治疗手段的外科治疗,其规范化程度仍存一定忧患,包括诊断水准等均有待进一步全面提升。规范化诊疗应从原发灶处理、颈部淋巴结清除、多学科联合诊疗技术以及指南规范制定等方面做起。专业培训和交流是目前促进国内整体诊疗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
- 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32个FNMTC家系的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按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8:2例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作为对照。为更加客观地分析具有亲子关系的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另引用文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结合分析。结果FNMT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4岁,女性57例(86.4%),其中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23个,共47例(71.2%)患者;具有亲子关系的9个,共19例(28.8%)患者;第一代9例,第二代10例。FNMTC和SPTC在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复发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家系进一步分为具有同胞关系和具有亲子关系与SPTC进行比较时,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表现在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中,病灶双侧性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则呈现在具有亲子关系的家系中(均P〈0.05)。此外,第二代FNMTC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较第一代早、男性患者比例高,且具有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结论FNMTC恶性程度可能更高,且第二代FNMTC患者可表现出遗传早现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一级亲属中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长期随访,以便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治和观察建议。
- 高健于洋李小龙赵静赵翠赵敬柱刘友忠李亦工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
-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候选致病基因的研究及展望被引量:4
- 2014年
-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为一级亲属中有2例或2例以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家族,并排除甲状腺癌致病因素暴露史。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性遗传病。与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相比,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发病年龄更低,发病率更高且转移率更高。因此,一般认为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预后更差。尽管已有部分报道,但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以其快速、高通量以及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因此适用于寻找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
- 高明于洋贾永胜
- 关键词:致癌基因
-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6年
-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甲状腺癌研究在基因水平上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多种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都提供了全新的方向.BRAF基因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特异性基因,不仅可以作为预后的评估标志物,还具有诊断价值.RET基因存在两种变异形式:PTC与RET基因融合关系最为密切,其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尚无文献证实术前细胞针吸活检测定RET基因重排可有效改善手术策略,但抑制RET蛋白酶活性的相关药物也许可以用来治疗PTC;而RET基因突变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尤其对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amilial medullar thyroid carcinoma,FMTC)的筛查和诊断有特定的意义.RAS基因突变常出现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以及未分化甲状腺癌(un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UTC) 中,但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P53蛋白异常或TP53基因突变见于各种侵袭性较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种、PDTC以及UTC.TP53基因突变或P53蛋白异常不仅可用于判断预后,还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靶点.30%~ 35% FTC以及37.5% FvPTC可检出PAX8-PPARγ融合基因,有助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近年来发现吡格列酮可能对PAX8-PPARγ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具有一定疗效.TERT启动子突变可在FTC以及部分PTC中检出,常提示预后不良.其他多种基因均发现与甲状腺癌相关,并可用于诊断以及提示预后.
- 只璟泰郑向前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基因预后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相关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亚型间临床病理特点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Х^2检验比较常见三种亚型分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经典亚型(43.0%)、滤泡亚型(46.7%)以及包膜内亚型(7.7%)占全部病例的97.3%,滤泡亚型肿瘤直径最大,包膜内亚型钙化率高,无腺外微浸润。淋巴结转移率经典亚型〉滤泡亚型〉包膜内亚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癌灶钙化、腺外微浸润以及多灶性等是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滤泡亚型最为常见。其侵袭性远低于经典亚型。男性、年龄〈45岁、癌灶钙化、腺外微浸润以及多灶性等是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只璟泰郑向前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淋巴结转移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增加迅速,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组织类型,
- 董莉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CARCINOMA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病理组织类型甲状腺癌
- 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易感基因筛查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筛查非髓样甲状腺癌(NMTC)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收集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和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SNMTC)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针对遗传性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区域进行探针杂交捕获测序,筛查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在63例NMTC样本中,共发现分别位于13个基因的45个高质量的胚系突变。其中在47例FNMTC患者中发现37个突变,在16例SNMTC患者中发现8个突变。在8个FNMTC家系中,发现同一家系的患者携带相同的突变位点。在47例FNMTC患者中,基因突变携带者29例;16例SNMTC患者中,基因突变携带者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FNMTC患者中,基因突变组(29例)和基因未突变组(16例)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22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具有亲子关系的患者中,7例亲代患者中,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例:9例子代患者均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可用于筛查FNMTC患者特异性的遗传易感基因变异。有助于早期发现FNMTC患者和预测甲状腺癌患者家族成员的发病风险。
- 董莉于洋于津浦郝伟静郑向前程亚楠韩雷赵敬柱高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疾病遗传易感性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