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227)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蔡秋凤曹敏杰沈建东刘光明江韬玲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鱼糜
  • 2篇鱼糜制品
  • 2篇克隆
  • 2篇大豆蛋白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酶
  • 1篇胰蛋白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法检测
  • 1篇荧光探针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杂色鲍
  • 1篇藻红蛋白
  • 1篇制剂
  • 1篇探针
  • 1篇组织蛋白
  • 1篇组织蛋白酶
  • 1篇组织蛋白酶L

机构

  • 4篇集美大学

作者

  • 4篇曹敏杰
  • 4篇蔡秋凤
  • 2篇江韬玲
  • 2篇刘光明
  • 2篇沈建东
  • 1篇张凌晶
  • 1篇钟婵
  • 1篇董训江
  • 1篇王慈
  • 1篇郑晓江
  • 1篇林岚
  • 1篇孙海玲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鲢小清蛋白的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肌肉cDNA为模板,利用小清蛋白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得到β小清蛋白两种不同亚型,即Ⅰ型、Ⅱ型编码区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经诱导的小清蛋白重组质粒菌株有特异的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3 kD,与预期大小一致。菌体超声破碎后发现2种亚型的小清蛋白均为可溶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重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均能与抗鲢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小清蛋白的结构与致敏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王慈曹敏杰郑晓江詹春兰刘光明蔡秋凤
关键词:小清蛋白CDNA克隆原核表达
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抗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多克隆抗体建立免疫检测方法,实现对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检测。采用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纯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利用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制备抗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多克隆抗体,以蛋白A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采用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对其进行纯度及特异性分析。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基础,通过蛋白质印迹、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抗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多克隆抗体纯度较高,只与大豆分离蛋白中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反应,特异性良好。以抗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多克隆抗体建立的蛋白质印迹法及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市售的鱼糜制品,结果千叶豆腐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香菇鱼丸。本研究建立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半定量检测。
江韬玲蔡秋凤沈建东刘光明孙海玲曹敏杰
关键词:鱼糜制品大豆蛋白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杂色鲍组织蛋白酶L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P-Sepharose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和Hydroxyapatite羟基磷灰石层析,从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内脏中分离纯化了组织蛋白酶L。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8ku。该酶最适温度37℃,最适pH5.5。当温度低于40℃,pH在5.0~6.5范围内该酶较稳定。底物特异性实验与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金属离子Mn2+、Ba2+和Mg2+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Co2+、Cu2+、Zn2+、Fe2+和Ca2+等对该酶起抑制作用。
董训江钟婵蔡秋凤曹敏杰
关键词:杂色鲍组织蛋白酶L分离纯化
荧光法检测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鱼糜制品中大豆蛋白的过量添加已成为水产食品生产的一个新问题,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丙酮浸泡、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柱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并制备抗STI单克隆抗体(A11-6)。经过Protein G Sepharose柱层析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免疫球蛋白(IgG)。采用SPDP(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和DTT(二硫苏糖醇)组合处理,成功将R-藻红蛋白偶联到抗STI单克隆抗体。利用该荧光标记的抗体建立的免疫荧光法能够检测出鱼糜制品中的STI,检测限为1.56μg/mL,灵敏度略高于传统的化学发光法。该免疫荧光法具有操作时间短、灵敏度高和使用安全等优点。
江韬玲沈建东蔡秋凤张凌晶林岚曹敏杰
关键词:R-藻红蛋白荧光探针单克隆抗体鱼糜制品大豆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