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7701)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胜凯鄂栋臣李斐肖峰王汝建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测高
  • 4篇潮汐
  • 3篇数字高程
  • 3篇数字高程模型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高程模型
  • 3篇冰架
  • 2篇验潮
  • 2篇验潮站
  • 2篇数据处理
  • 2篇南极中山站
  • 2篇海平面变化
  • 2篇CR
  • 2篇测高数据
  • 2篇MA
  • 2篇ICESAT
  • 1篇地面高程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天顶延...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市勘察测...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天津市测绘院
  • 1篇江苏北斗卫星...

作者

  • 9篇张胜凯
  • 6篇鄂栋臣
  • 4篇李斐
  • 3篇袁乐先
  • 3篇李文宝
  • 3篇童小华
  • 3篇王汝建
  • 3篇肖峰
  • 2篇刘俊
  • 2篇谢欢
  • 2篇田一翔
  • 2篇黄继锋
  • 2篇朱婷婷
  • 1篇刘世杰
  • 1篇周春霞
  • 1篇郝卫峰
  • 1篇程晓
  • 1篇吴晨曦
  • 1篇李悦
  • 1篇顾振雄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中山站潮汐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2000-02~2005-10的验潮数据,采用调和分析得到了中山站附近海域潮汐170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对调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传统调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提高调和分析分辨率的方法——采用更高的采样率或使用更长时间的数据,给出了中山站的主要潮汐特征值及工程潮位。
鄂栋臣黄继锋张胜凯
关键词:南极中山站潮汐特征
基于共性误差的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某省9个CORS站点为例,采用区域叠加滤波法提取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共性误差;然后,计算剔除共性误差前后TEST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周期功率谱图,分析共性误差对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法确定顾及共性误差的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结果表明,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3个坐标分量具有不同的噪声性质。
吕成亮张胜凯沈飞鄂栋臣
关键词:时间序列噪声模型
南极潮汐测量及区域潮汐对冰架表面流速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6
2017年
南极区域潮汐是计算南极物质平衡和南极冰架表面冰流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研究冰架崩解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南极潮汐测量的方法从最初的实时测量,发展到了卫星测高和遥感监测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预测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潮汐周期与冰架表面流速间存在一定关联,例如Filchner-Ronne冰架和Ross冰架的潮汐变化与冰流速度的联系为:在大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快,小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慢。研究还对南极典型冰架区域潮汐特征及对冰架表面冰流速、高程变化等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今后的研究不仅需要继续关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的潮汐变化,更加需要对东南极稀疏的区域进行潮汐观测,这对于构建整个南极潮汐数据库和提高数值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马旭文田一翔叶文凯
关键词:冰架
近2 Ma BP以来地球轨道参数周期上全球海平面变化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海平面的变化往往对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relative sea level,简称RSL)记录的再分析结果,合成了近2 Ma BP以来的全球RSL变化记录,分析了合成RSL记录对原始RSL记录数理特征的继承性,并基于频谱、滤波等数理分析验证了合成RSL记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合成RSL与大气CO_2浓度、中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全球大洋底栖氧同位素(δ^(18)O_B)等参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合成RSL不仅与原始RSL记录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继承了原始RSL记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而且显示出合成RSL记录对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变化响应明显;(2)近2 Ma BP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合成RSL与δ^(18)O_B变化呈良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平均值可以达到约0.81,高于合成RSL与大气CO_2浓度及中高纬度海域SST变化的相关系数;(3)在地球轨道参数周期上,合成RSL与极地冰盖体积(δ^(18)O_B)的变化几乎同时,在偏心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和大气CO_2浓度变化;在斜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变化而领先于大气CO_2浓度变化.推测这些变化的诱导因素可能是在太阳辐射量改变的前提下,大气CO_2浓度及大洋SST变化对极地冰盖体积产生了差异影响,进而引起海平面发生变化.
李文宝王汝建
关键词:海平面MABP气候变化
联合CryoSat-2测高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建立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DEM被引量:5
2017年
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的东部,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卫星测高数据是南极地区构建DEM的主要数据来源。CryoSat-2是新一代用于极地冰盖和海冰监测的测高卫星,联合2013年和2014年南极冬季的CryoSat-2测高数据以及中国、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现场测量的60余个地面高程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拉斯曼丘陵地区200 m分辨率的DEM(简称LA-DEM)。利用未参与插值的地面高程数据对新建立的LA-DEM进行了验证,并与Bamber 1km DEM、ICESat DEM、RAMPv2 DEM以及BEDMAP 2等四种国际上常用的南极DE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DEM的高程精度约为19.7 m,优于其他4种南极DEM。
肖峰李斐张胜凯袁乐先朱婷婷
关键词:拉斯曼丘陵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GPS技术遥感北极黄河站可降水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地基GPS的手段对北极黄河站可降水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可降水量计算的三个因素:天顶总延迟、天顶干延迟和大气加权平均温度,验证了天顶总延迟和天顶干延迟的可靠性,得到了适合北极黄河站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且将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两者差值的标准差优于2 mm。
张胜凯赵云鄂栋臣宁新国徐优伟雷锦韬
关键词:对流层天顶延迟可降水量加权平均温度无线电探空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对南极GPS基线解算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南极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解算结果精度较差的问题,该文通过选取合适的解算策略来得到高精度的解算结果。采用GAMIT软件对我国南极地区的长城站、中山站及周边的11个IGS站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了不使用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以及相对和绝对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对基线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极地区进行高精度GPS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天线相位中心的影响,绝对相位中心改正模型比相对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
张胜凯左耀文鄂栋臣肖峰
关键词:数据处理GAMIT
Amery冰架附近区域年际表面高程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使用基于坡度改正的ICESat(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重复轨分析法对2003至2009年2月与10月Amery冰架及其附近区域进行了表面高程变化分析.该区域的ICESat轨道重复轨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00m,平均坡度为0.3%,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重复轨间的坡度改正可以消除坡度对重复轨之间高程点投影时的影响.最终得到了2003~2009年2月和10月的总体平均高程变化,以及不同高程区间内的平均高程变化.结果表明海拔较低即更靠近海洋的区域高程变化剧烈,波动范围在±40cm左右甚至超出,而海拔较高即内陆区域的高程变化较缓和,波动范围在±10cm以内.
谢欢顾振雄刘俊童小华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有孔虫氧同位素重建古海平面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海平面变化重建结果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变化指标,可以被用来与其他气候指示要素以及基于计算机模型的重建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平面变化以及与其气候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深海沉积物中的钙质有孔虫得到的氧同位素记录包含着全球大陆冰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可以用来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演化的历史。尽管诸多研究者利用海洋沉积物中有孔虫氧同位素比值作为基础数据重建了长时间尺度上连续的海平面变化记录,但是,在未来的海平面重建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并对海平面重建结果和其他气候指标进行对比和相互验证,才能获得可靠的海平面变化记录。
李悦王汝建李文宝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
全球海潮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5年
阐述潮汐分析方法和建模方法,归纳总结了FES,CSR,GOT,NAO,TPXO,EOT,DTU,HAMTIDE及OSU系列全球海潮模型的建立机构、使用数据及构建方法等。对比分析2010年后出现的几种新的海潮模型(FES2012,EOT11a,DTU10和HAMTIDE11a)在南大洋的M2振幅,发现模型间差异主要集中在浅水及极地地区,其中极地地区高精度卫星测高数据的缺少及海冰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建模精度较差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海潮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张胜凯雷锦韬李斐
关键词:卫星测高验潮站潮汐分析海潮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