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3073)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青杰陈德清陆雪封江彬李玉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线粒体
  • 7篇细胞
  • 5篇线粒体DNA
  • 5篇线粒体DNA...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4篇电离辐射
  • 4篇基因
  • 3篇细胞系
  • 3篇淋巴细胞系
  • 3篇基因表达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人外周血
  • 2篇射线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基因组

机构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CDC辐...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南省职业病...

作者

  • 13篇刘青杰
  • 9篇陆雪
  • 9篇陈德清
  • 8篇封江彬
  • 4篇李玉文
  • 2篇陈晓穗
  • 1篇曲佳
  • 1篇贾金铭
  • 1篇王欲晓
  • 1篇赵宝锋
  • 1篇吕玉民
  • 1篇田梅
  • 1篇周丽君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4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Biomed...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变异及辐射诱发突变被引量:2
2008年
线粒体基因组D环区作为非编码区,控制着mtDNA的复制与转录,由于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极易发生变异。变异形式包括突变和多态性,这些变异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辐射诱导的D环区突变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李玉文刘青杰
关键词:突变多态性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的AZF基因微缺失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索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发生情况,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CR方法对36例无精或严重少精患者AZF基因的SY84、SY127和SY254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发现16例发生AZF基因的微缺失,均为三个基因区段不同组合的缺失。其中涉及AZFa或AZFb缺失的各8例,涉及AZFc缺失的有14例。结论AZF基因的微缺失与某些男性不育密切相关。AZFc缺失可能是男性不育中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的主要病因之一。
陆雪封江彬贾金铭刘青杰
关键词:男性不育AZF基因微缺失
M-FISH技术分析^(60)Co γ射线急慢性照射诱发小鼠的骨髓染色体畸变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探索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M-FISH)技术分析急慢性电离辐射照射诱发的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建立用小鼠1、2和4号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人工细菌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的M-FISH方法,分析受到急慢性60Coγ射线整体照射1.5和3.0Gy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确定剂量和剂量率因子(Doseanddoserateeffectfactor,DDREF)。结果:急性照射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稳定性畸变和非稳定性畸变相同,慢性照射的小鼠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显著低于稳定性畸变。以染色体稳定性畸变为指标DDREF在1.5、3.0Gy分别为2.2±0.4和3.1±0.6。结论:M-FISH方法可用于分析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DDREF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数值。
刘青杰陈德清Julie R.korenbery陈晓宁
关键词:小鼠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电离辐射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缺失的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探索电离辐射是否诱导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mtDNA 889bp和3895bp缺失。对指数生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照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24h、48h提取纯线粒体DNA,用巢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线粒体DNA 889bp、3895bp缺失分析,与未照射细胞系进行比较;并将纯化的第二轮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的引物,可特异性扩增出10Gy照射诱导的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该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548-4443bp之间。研究发现,用于扩增线粒体DNA 889bp的引物在扩增出目的DNA片段的同时,也可扩增出未发生缺失的DNA片段。第二轮缺失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11688-12576bp之间。所有未照射细胞无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说明电离辐射可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
封江彬陆雪陈德清刘青杰
关键词:电离辐射线粒体DNA缺失
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34bp自发缺失及^(60)Coγ射线诱发缺失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为探索正常人群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mtDNA)4934bp缺失的发生比例及电离辐射是否可以诱发该缺失,对109例正常人外周血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中发生该缺失的比例,将3例缺失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使其受到0、2和6Gy60Coγ射线照射,对4934bp缺失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经分析发现,41%的正常人外周血样品具有该缺失,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该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重链nt8435-nt13368之间。自发缺失发生比例与供者年龄增长相关(p<0.01),与性别无关。使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缺失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样品在接受0、2和6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其mtDNA4934bp的缺失情况,发现在照射前后外周血线粒体DNA均有该缺失;以正常人外周血所做的半定量分析发现在照射0、2和6Gy后该缺失水平分别为23、25和27。说明电离辐射诱发人外周血样品缺失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
封江彬李玉文陆雪陈德清刘青杰
关键词:人外周血线粒体DNA缺失
一种快速分离纯化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索快速分离纯化人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的方法。方法收集抗凝外周血,首先破红细胞,然后裂解白细胞,去除细胞膜和核DNA后获得mtDNA;再经过去除蛋白和RNA,获得纯mtDNA。用PCR扩增人线粒体ND1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用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制备的mtDNA纯度高,每毫升抗凝血可获得100ng左右的mtDNA。经过PCR扩增ND1基因433bp片段,较用细胞总DNA为模板,模板用量少,扩增产物多。测序后经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扩增片段为ND1基因。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快速分离外周血细胞mtDNA的方法,可制备高纯度的mtDNA用于线粒体相关研究。
陆雪封江彬陈德清刘青杰
关键词:人外周血线粒体DNA快速纯化纯化技术
Identification of Two Novel Mitochondrial DNA Deletions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被引量:1
2012年
Abstract Objective We identify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deletions in human lymphocyt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normal populations. Methods Long-rang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PCR) using two pairs of primers specific for the human mitochondrial genom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following exposure to 10 Gy 6~Co y-rays. Limited-condition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verify the mtDNA deletions detected with long-range PCR. Human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irradiated with 0, 2 and 6 Gy ^60Co y-rays, and real-time PC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mtDNA deletions. In order to know the distribution of mtDNA deletions in normal population, 222 healthy Chinese adul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Two mtDNA deletions, a 7455-bp deletion (nt475-nt7929 in heavy strand) and a 9225-bp deletion (nt7714 -nt369 in heavy strand), occurring between two 8-bp direct repeats, were identified in lymphoblastoid cells using long-range PCR, limited-condition PCR and sequencing.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60Co y-rays irradiate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Conclusion Two novel mtDNA deletions, a 7455-bp deletion and a 9225-bp deletion, were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The rate of the mtDNA deletions within a normal popul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donors' age, but was independent of gender.
ZHAO Xiao TaoFENG Jiang BinLI Yu WenLUO QunYANG Xin ChunLU XueCHEN De QingLIU Qing Jie
关键词:LYMPHOCYTES
用染色体涂染方法对早先辐射受照人员进行回顾性照射剂量估算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探索用染色体涂染(painting)技术回顾性估算早先辐射受照人员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用不同剂量(0~5.00Gy)的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用1、2和4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分析染色体易位,建立辐射诱发的染色体易位率剂量_效应曲线。用同样的方法分析3例早先受60Coγ射线照射人员的染色体易位,参照剂量_效应曲线估算剂量,与照射后当时估算的生物剂量比较;并对1例无照射当时的生物剂量病例进行回顾性剂量估算。结果:用painting方法分析0~5.00Gy60Coγ射线诱发的全基因组易位率均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吸收剂量和全基因组易位率之间的剂量_效应曲线均为二次方程模式,曲线方程为^Y=0.043D2+0.006D+0.0036。3例早先受照人员的估算剂量与照射后生物剂量的资料基本一致,另1例早先受照人员的估算剂量与照后当时物理模拟剂量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ainting方法可用于早先受辐射照射人员的回顾性剂量估算。
陆雪吕玉民封江彬陈德清刘青杰
关键词:染色体涂染
^60Coγ射线离体照射诱导人线粒体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导的人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表达的变化。方法用^60Coγ射线(1、3、5、8和10Gy)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h后用反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的表达变化,分析剂量-效应关系;以5Gy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点(0.5、4、8、12、24、48和72h)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时间-效应变化。结果通过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现,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总体上调,但3种基因又具有其各自的特征:COXI基因除5Gy外,其他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116.62,P〈0.05);ND1基因经1、8、10Gy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5.13,P〈0.05),5Gy剂量照射后,除8和48h两组外,其余各组的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23.68,P〈0.05);ND6基因经1、8、10Gy剂量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表达增强(F=18.51,P〈0.05),5Gy剂量照射后4、8、24、48和72h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F=138.91,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线粒体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的改变,总体表达是增强的。
李玉文封江彬陆雪陈德清刘青杰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表达
电离辐射致线粒体DNA 4977 bp缺失质粒构建及其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电离辐射诱导的人线粒体DNA(mtDNA)4977 bp缺失片段和对照DNA片段的稳定质粒,用于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方法对无mtDNA 4977 bp缺失的正常人外周血进行离体照射10 Gy60Coγ射线,提取细胞总DNA,用巢式PCR扩增mtDNA 4977 bp缺失片段,普通PCR扩增对照ND1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构建质粒;提取质粒DNA,DNA样品经酶切、纯化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结果PCR扩增的跨mtDNA 4977 bp缺失的DNA片段和ND1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值是吻合的。对制备的质粒DNA样品进行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两种质粒DNA与人线粒体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结论本研究中所构建的质粒是成功的,可以用于人mtDNA4977 bp缺失的定性或定量研究。
陈晓穗封江彬周丽君陆雪王欲晓陈德清曲佳刘青杰
关键词:电离辐射线粒体DNA质粒构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