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篇“ 轴心期“的相关文章
- 创造性与“新文科”的现代取向——以“第一轴心期”转向“第二轴心期”为背景
- 2024年
- 一般认为,大理科是以创造性为基本取向的学科,大文科则以秩序的供给呈现出保守的一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创造性是现代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共同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刷新,也就是它的创造性,丝毫也不弱于大理科。从传统文化的“两创”扩展出来的新文科“两创”命题,促使人们意识到大文科在维护人文价值与创新知识体系上的双重责任。文科在目前大学体制中的被动处境,是文科新旧更替的现实动力。新文科需要以当下的“现代”品格确立其学科特性,以求新文科能够成功顺应科技革命掀起的知识变革大潮,让新文科能够重现“第一轴心期”的人文学辉煌,一改文科尾随理工科的颓势。为此,文科需要祛除“无用即大用”的自辩自限,以学科的跨越、知识的综合、当下“现代”呈现的“第二轴心期”的全新解释为取径,确立自己的宏大使命。新文科之“新”的根本含义即在于此。
- 任剑涛
- 关键词:人机关系
- 从“德性自足”到“立己立人”——轴心期文化自觉意识的现代意蕴被引量:1
- 2021年
- 以轴心期中西智者的学说和著作为观照点,不难发现人类文化发展存在着环形联结现象:“德性自足”的精神原乡是起点,人类发展过程中德性的逐渐远离是迷失的中间一环,人们的自我实现和回归内在是重要目的地。回归内在的途径有二:神圣的仪式和修德、修道、修心。但回归内在并非终点,立己立人、实现再次超越,才是人类不同文化的共同追求。对轴心期文化的准确认知有助于当今时代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如此,借助根植于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轴心期文化自觉意识,能够明晰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明确回归内在、立己立人不仅是轴心期智者的内在追求,也是当下人们可以汲取的精神食粮,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等亦具有重要意义。
- 苏运蕾
- 关键词:文化寻根自我反省文化担当
- 中国轴心期之突破:“身”何以成为“修”的对象?被引量:10
- 2020年
- 人与道、天道的内在联系在根本上是对人的特殊存在地位的觉醒,人之为人的“类意识”的觉醒,人之为人的尊严意识的觉醒,这也是中国哲学突破的一个标志。尽管殷周之际,“修德”已俨然成为“精神内向运动”的主题,周人“敬德”观念背后的“忧患意识”亦确具有“道德的性格”,只是这个“德”仅限于在位者而仍未及一般人,更为重要的是以“敬”为本的“礼”,其原初动机亦不外天子、诸侯之祈福心理。孔子为己之学坚持有教无类,其“学”牢固地锚定于学者自身的修养、完整人格的培养。自此德性世界的普遍性、纯粹性与自足性得以证成。实际上,“自我—转化”与“超越的突破”均是轴心期的特点,惟有中国文明其“自我—转化”“超越的突破”始终在“世间”与“超世间”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轴心文明中普遍的“自我—转化”现象在儒家这里始终是在人间化、人伦化、在地化乃至肉身化之中展开的。儒家对修身之“身”的理解,本身就决定了中国文明之轴心突破的这种以人为中心而贯通“天文”与“地文”的人文主义底色。“身”何以成为“修”的对象?儒家为何用“身”来指示西方宗教与哲学之中的自我转化的对象?“身”之“修”跟一般的器具、器物之“修”之间存在着本体论的差异(Ontological difference)。由于对“身”的这一独特理解,使得中国轴心期突破始终是在人间化、人伦化、在地化乃至肉身化之中展开的。
- 陈立胜
- 关键词:轴心期修身
- 论中国古代轴心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 2020年
-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显著特征。如当时认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乃思想文化上大乱的反映,此显系受到崇重大一统集权理念的支配所致;诸子学说中的内圣外王向往,表现出由修身扩及于天下国家致治理想的政治追求;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思想突破表现得较为温和,其实由于中国古代急切狭隘的政治功利追求,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文化偏颇,乃至具有崇尚专制,反学术文化的极端倾向,这在法家最为突出。
- 葛志毅
- 关键词:内圣外王哲学突破
- 易学思想在轴心期的突破被引量:1
- 2019年
- 《周易》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积淀着中华精神演变的思想密码。易发源于巫文化时代,在史官手中完成了其形式化,经由孔子赞易而人文化,后为儒家六经之首,是儒家轴心期突破形而上学的代表作,对于中华民族宇宙观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易学思想发展可划分为巫易、史易和儒易三个历史阶段。《易经》在轴心期的思想突破经由孔子晚而喜易和赞易而完成,孔子赞易是在充分吸收和扬弃巫者幽赞感通占卜和史官数术占卜的自然理性的基础上"观其德义",以德解易,确立了德对于卜筮的优先性,从而将易学思想推进到儒易时代。孔子"晚而喜易"并赞易,将史易的自然理性和儒家的道德理性相贯通,实现了易学思想在轴心期的连续性突破,完成了易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典范转移,标着儒家天人合一形上思想的形成。
- 赵法生
- 关键词:轴心期
- “轴心期”理论的困境与进路被引量:3
- 2019年
-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从提出之日起,就不断有各种批评,这些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这一理论的问题所在。与此同时,也有不同领域的学者尝试在本学科内结合这一理论,对其作进一步推进,而这样的研究同样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即是基于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思考。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轴心期"理论自身的困境:从批评"排他"到回归"排他";二、"轴心期"理论遭遇的困境:从典范向度演变为类型向度;三、困境的延伸:以"突破"为例;四、可能的进路。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以一些概括性的认识,如超越性、批判性、反思性等观念自限。总之,像"轴心期"这样的理论,其所牵扯的内容复杂,问题众多,绝非一个概念可以囊括,也绝非两句批评可以解决。我们只有耐心地进入其理论深处,在纷繁的头绪中厘清真正的问题所在,包括在共同性中寻找差异性和在差异性中寻找共同性,如此方能期望逐渐积累起进展。
- 吾淳
- 关键词:雅斯贝斯轴心期进路
- 易学思想在轴心期的突破
- 2019年
- 《周易》是一部"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著作,撰作历史跨越数千年,加以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征,使它积淀着极为丰富复杂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意义也超过单纯的象数预测。从历史演变角度看,《周易》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巫术宗教、自然宗教和伦理宗教的发展变迁,体现了古代文化精神嬗变的精神历程。尤其是从《易经》到《易传》的转变,不仅是易学思想完成本身一次重要典范转移,也标志着儒家轴心思想突破的完成,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形而上学基础。
- 赵法生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信息易学思想历史跨越轴心期《周易》
- 轴心期视域中的简帛书法与隶变突破被引量:1
- 2019年
- 以楚简文字为例,从轴心期视域认知简帛文明中的隶变发端和书法艺术自觉。楚简书法并非俗体,它包含了各种字体的点划符号和结构形态,是轴心期文明觉醒中同步发生的原创经典书。
- 孟鸿声
- 关键词:书法隶变简帛轴心期
- 文化的江山 04 中国轴心期
- 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国的诸子时代,确立了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轴心。春秋的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真正的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礼”在战国刚刚到来时就饱受挫折,兵家、纵横家以用计取代礼,其后有变法,西河之学与...
- (中国)刘刚
- 关键词: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代
- 轴心期中国与希腊思想家对被统治者苦难的态度比较
- 2018年
- 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轴心期,中国社会的被统治者小人、野人、庶民、奴隶,希腊社会的被统治者奴隶,都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在中国,这一时代的孔子、孟子、墨子等一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对被统治者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同情,进而发展出以同情为内核的仁政思想。而在希腊,这一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对被统治者的苦难却抱着欣赏与享受的态度。希腊人所捍卫与倡导的公民自由,正是建立在奴隶制这一残酷的社会制度之上的。这两种态度分别对后来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姜南
- 关键词:轴心期思想家
相关作者
- 吾淳

- 作品数:60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轴心期 雅斯贝斯 哲学 宗教 知识
- 李建中

- 作品数:136被引量:292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文论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批评文体 古代文论
- 刘士林

- 作品数:332被引量:1,15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城市化 都市化 都市化进程 江南文化 都市文化
- 程相占

- 作品数:152被引量:6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生态审美 生态 美学
- 赵法生

- 作品数:92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孔子 性情论 性情 儒学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