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篇“ 物质交往“的相关文章
意向性的建构——物质交往理论批评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人类社会深度科技化,意向性问题逐渐获得新的关注。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马拉福睿斯(Lambros Malafouris)新近提出了物质交往理论,旨在澄清意向性的建构问题。和现象学中作为意识先验结构的意向性不同,意向性在此被理解为一种实践性能动能力。受到延展心灵及现象学的启发,结合认知考古学研究方法,马拉福睿斯对意向性做了深入地探讨,澄清了意向性是如何透过人与物的交往建构起来的。他指出人的意向性是分布的,是在与物的交往过程中涌现出现来的一种特殊能力。物质交往理论的意向性概念提示我们科技伦理研究将不能仅将技术物看作中立工具,进而考察其如何影响既成的价值规范。这一思路从人的固有价值开始,继而考察技术物的使用问题。科技伦理也应深入考察技术物透过其可供性如何影响意向性的生成。参考意向性的建构思路,科技伦理研究将在由人及物的视角之外,获得由物及人的补充思路。
王小伟
关键词:意向性
物质交往全球化实践被引量:3
2001年
全球化是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 ,在世界范围内的物质生产和交换实践活动 ,其中一个地区的生产和交换能够对另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现实的和深远的影响。人类正进入物质交往全球化实践时代 ,物质交往全球化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 ,发展中国家要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潮流 ,抓住时机参与物质交往全球化实践 。
贺金瑞
关键词:人类社会实践
“清水一杯”坚持零物质交往
2022年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和责任清单,请您年内完成以下8项工作..”近日,长沙银行纪委向12名行领导发出温馨提示,督促行领导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涵养清廉金融生态,是贯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的应有之义。作为市管国企,长沙银行对标清廉长沙建设要求,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出发,聚焦夯实清廉基础、弘扬清廉文化、筑牢廉洁防线。
李静陈宏华徐伟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金融生态清廉
这三十年我国抓住信息时代历史机遇——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述评
2024年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第七十七个成员。三十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互联网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让我们这个地域广衰、人口众多的国家紧密连接;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方式,让中国与世界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一直在不断扩大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范围,这是一种奔涌浩荡的历史潮流。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国际互联网全功能精神交往信息时代历史机遇物质交往
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
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认为,精神交往的动力来源于发展的需要,精神交往与基于一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交往和时空环境之间有一定的适应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交往活动,它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内在动力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包含且超越所有地方文化空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之相适应;从外部全球化交往环境看,需要秉持以国家为单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多民族交往的行动实践看,需要遵循主体间交往规范化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理解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之间的关系,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交往动力来源,才能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时立荣付崇毅
关键词:精神交往物质交往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下的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022年
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但少有结合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分析。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将实践视为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统一,将国际社会视为主体国家之间在世界范围内交往实践的总和,同时交往实践造就了国际社会,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下,新中国与国际社会经历了从对立到融入、再到构建的过程。
陈英
关键词:交往实践国际社会物质交往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之辩看唯物史观的培养
2022年
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一直是近年教学中关注的焦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发展变化。一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源于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具有历史继承性,既各成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是其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涵养学生唯物史观,求教于方家。
潘俊全陈冀丽黄小娜
关键词:历史继承性相对独立性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物质交往
意识形态须通过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进行解释
2020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强调,从意识形态的本质来看,“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从意识形态的语义壇变过程来看,“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周坤
关键词:物质交往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
浅析微信圈及其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个智能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2018年5月腾讯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微信用户数量已达10.4亿,它的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微信圈的定义,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交往”的论述,分析了微信圈对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影响。
王一丽
关键词: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传播的视角:“世界交往被引量:2
2018年
19世纪上半叶,“世界”的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巨大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民族无不以某种方式同其他所有民族相联系.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51、61-62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提出了“世界交往”(Weltverkerhr)的概念,这是对19世纪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程度和特点的一个基本认识,也是他们考察各种精神交往现象的最高视角.
陈力丹
关键词:世界交往精神交往《德意志意识形态》物质交往

相关作者

陈力丹
作品数:1,194被引量:6,139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传媒 新闻 新闻传播业 新闻传播学 记者
范进
作品数:10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交往理论 物质交往 社会交往 康德道德哲学 道德哲学
靳博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 创意产业发展
任平
作品数:207被引量:1,534H指数:1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出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交往实践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丛培英
作品数:33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毛泽东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