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平
-

-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丽霞

- 作品数:23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 逻辑 出场
- 吴建厂

- 作品数:11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与 逻辑 城市化
- 王家宏

- 作品数:238被引量:2,853H指数:2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体育 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产业 公共体育 篮球
- 王建明

- 作品数:2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后现代政治 后现代 契约论 政治观 哲学分析
- 陶玉流

- 作品数:101被引量:712H指数:1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教育 体育 社会共享 高校 学校体育
- 命名与必然性:如何科学称谓我们“思想中的时代”旗帜被引量:1
- 2017年
- 当前,全党和学术界共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政治理论任务,就是要回答在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如何命名即科学称谓我们"思想中的时代"旗帜。在我们看来,命名的科学称谓应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命名的必然性语境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的时代性、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格局的大变动、世界现代性复杂语境中的中国新现代性方案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命名所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十个方面,其所指的主题为中国完成新现代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线为进一步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名所指的地位应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未来指向可能成为开辟"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任平
- 应当在历史境遇中定位三大理论成果
- 2005年
-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使理论正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引导现实的社会发展,是当代理论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历史曾经向我们昭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国走向进步的科学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建设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伟大的作用。中国的现实正在向我们彰显,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建设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我们这次组织的笔谈,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和建设的路径、内容和方法,并希望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 任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境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笔谈
- 坚持“以人为本” 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被引量:5
- 2006年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围绕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进行科技创新;着力于提高人民群众对科技成果的共享度;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劳动力的水平和素质;既要注重科技发展,又要注重惠及全体人民,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 任平
- 关键词:人民群众
- 深描范式图谱 砥砺学术前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道路上高歌猛进
- 2014年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无论是就观点、理论、方法,还是就体系、形态,都与一定的研究范式相关。范式作为创新研究的思维工具,一定的学术群体共同遵守的特殊方法论路径和特色学术规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通过研究范式的脉落,我们可以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的测量器和指示器。当然,每一个研究范式在一定的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地位、起支配地位的范式,我们称之为轴心范式。一种范式在不同时代的宗旨、地位和作用决不是完全相同的。近4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发展的历史,其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就不尽相同。轴心范式一旦发生新旧交替,那么,所造就的学术图景就会发生相应改变。而图景与图景之间发生的格式塔转换,总体上就形成了范式图谱———由轴心范式转换造就的学术图景转换构成的谱系。我们抓住这一图谱,将之放在出场学场域中加以阐释,那么这一图谱就会准确地展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
- 任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 深化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的方法论自觉被引量:1
- 2024年
- 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最新旨要与本质内涵;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样本范例的主要经验以推动中国式人文经济学理论创新;三是以反思批判性对话破解西方经济学逐利本性所导致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与“人文危机”等价值困境,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以“人文回归”与“人文逻辑”解决西方经济学弊端的创新特征与主要功能;四是以创新性思考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所肩负的重大战略性创新实践使命;五是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
- 任平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方法论自觉
- 关于建国60年改革、发展和稳定方式变革的哲学反思被引量:4
- 2009年
- 建国60年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大标志之一,就是一系列执政方式的深刻变革。其中,推进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方式所发生的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内在地反映了改革观、发展观与稳定观的转变,需要从哲学高度认真加以反思和总结。总的来说,改革方式发生了从"摸着石头过河"等经验型改革向以目标引导、科学决策和依法推进的理性改革的深刻转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方式发生了从片面追求GDP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方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领下,稳定方式开始从"压倒一切"、偏重行政强制、整齐划一方式向注重法治、保障民主、协商共治的方式转变。
- 任平
- 关键词:稳定方式
- 新时代 新思想 新境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方式被引量:10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不仅全面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宝贵经验,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一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创新的光辉文献。其中,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郑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作出了新概括,明确了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用两个15年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时代原创新思想,开辟新境界,肩负新使命,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 任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中国发展哲学40年:问题、理论与前景
- 2019年
- 一、中国发展哲学40年:问题谱系。其一,关于中国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研究对象和主题的明确是一门学科建立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标志。40年来,中国发展哲学由初创走向逐步成熟,其中最基本问题之一就是萦绕着关于研究对象和主题的争论。
- 任平吴建厂
- 关键词:发展哲学学科建立
- 出场学叙事被引量:8
- 2018年
- 世纪之初,在追问马克思主义在场性和时代性的特殊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终于出场。出场学的当代使命是既要深度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出场原因和根据,更要在全球差异空间语境中阐释中国道路的在场逻辑。出场学因而具有历时态和共时态一体化视域。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出场才能秉持持续在场。任何创新都意指差异。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经在场就永恒在场的形而上学,也不是没有出场空间条件限定而可以任意跨界的教条。民族和世界的交往活动构成复杂的世界历史,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出场语境。
- 任平
- 关键词:叙事
- 论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出场的思维方法
- 2020年
- 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出场,是因为马克思晚年意识到对"唯物史观整体"的把握离不开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研究,即唯物史观东方逻辑与唯物史观西欧逻辑的研究,都是试图将一般规律唯物史观这个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研究。该研究不仅根源于人类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根源于人类文明传承的思维方法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理解的思维方法。
- 张丽霞任平
- 关键词:唯物史观思维方法逻辑出场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