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中印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章
中印文化交流
季先生以语言学、历史学等为依据,勇于探索,勤于耕耘,独辟蹊径,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改善,两个毗邻的东方大国,在世界上日益崛起,两国人民都渴望对中印文化交流有更多的...
王树英编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印关系
中印文化交流
中印两国为近邻,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两千多年来,两国相互交往,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在各自的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本书对中、印两国的历史交往和相互影响作了介绍和说明,尤其介绍了两国的历史、民族、...
王树英著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印关系
唐宋时期五台山文殊道场中的龙神信仰——兼论唐宋中印文化交流
2024年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异质文化间的双向交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区域文化
王涛
关键词:唐宋时期中印文化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2024年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就物质文化内涵而言,因为诃梨勒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元素,所以其早已超越药材本身的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物质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强大的吸纳与创新能力,是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陈宪良
关键词:敦煌写卷佛教医学
印度美食短视频现象级传播折射中印文化交流新思路被引量:1
2023年
2022年视频博主“刘庸干净又卫生”的印度美食短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这一现象的发生折射出新媒体背景下中印文化交流的新思路。刘庸以“接地气”的方式,不带“滤镜”地呈现真实而奇特的印度社会人文景观是其收获大量粉丝和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网友出于猎奇或调侃的心态观看刘庸品尝印度街头美食,对出现在视频中的某些印度文化现象感到好奇,进一步了解印度社会现实与文化习惯,对印度人民产生共情心理,尝试认识印度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或传播时需更加重视新媒体平台,新媒体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具备更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受众覆盖范围广,能平衡文化交流中的个人视角与宏观叙事。
宋志辉罗怡
关键词:中印文化交流
宋代中印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2022年
本文在回顾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宋代以后中印文化交流的特点,即宋代以后佛教文化逐步融入本土文化和海上贸易发展是其现实动力,论述了中印文化交流对宋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海上贸易,尤其是大规模的香料贸易,大大丰富了中药资源库,促进了方剂的发展,并呈现出临床多用香燥的特点,打破了宋代用药格局;中印海上贸易作为现实动力,在建立官方药局和颁布成药药典的同时,促使了成药的规范化监制,为后世药物的标准化制备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此外,佛教文化对中医学的渗透改变了中医学的临床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促进了中国佛教医学本土化发展。
朱思行杨丽娜魏春宇尚力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医学宋代香料
论鸠摩罗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历史贡献
2022年
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自诞生之初,各自即开始了互不相同,却同样源远光辉的文明之旅。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两大文明之间的交往千年不断,这交往之中,又以佛教的东渐为重。在诸位中印交往的使节中,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厥功至伟,其对佛经的翻译、中印文化交流融合及佛教的中国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朱李萌
关键词:鸠摩罗什佛经翻译三教合流佛教中国化
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印学会被引量:1
2021年
辛亥革命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了新的高潮,“中印学会”成立于此特殊时期。中印学会通过筹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建造中文图书馆、组织学者互访、开设讲座、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发展。此外,中印学会还在为两国争取民族独立、为印度灾民发起募捐等方面贡献了力量,使中印学会不仅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成为了中印友好的见证。
唐金菊
关键词:文化交流
顶层设计之于中印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20年
中印文化交流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时间长河中,中国高层的顶层设计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西汉的"凿通西域"、东汉的"夜梦金人"、唐朝的"并用三教"、明朝的"航海贸易"以及新中国的"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等均是中印文化交流的源动力。在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继续发展与印度的文化关系依然重要,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文化交流已无成法可依。因此,国人只有锐意进取,在习近平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顶层设计方略的指引指导下,努力推进和发展中印文化交流,才能使之适应新时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面因素。
姜景奎
关键词:中印文化交流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从三本专著谈起
2019年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是人类文明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中印人文交流研究:历史、现状与认知》是我国学界对于中印文化交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比对三本著作的具体情况,明晰其共同着力点与不同侧重点,以挖掘其学术价值,开发其进步空间,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印文化交流的规律,开发中印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并从中得出促进“龙象共舞”的治策良方。
龙友泽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印关系

相关作者

石源华
作品数:168被引量:353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周边外交 六方会谈 韩国独立运动 东北亚 一带一路
王树英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印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中印 《摩诃婆罗多》 电影制片人
王汝良
作品数:28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大唐西域记》 形象学 比较文学 文化交流 笔下
季羡林
作品数:124被引量:69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东方文化 文化交流 龟兹 人文社会科学 序言
李涛
作品数:34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印 中印关系 藏传佛教 大选 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