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压裂
  • 1篇油藏
  • 1篇油污泥
  • 1篇诱导应力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力压裂
  • 1篇燃烧
  • 1篇燃烧动力学
  • 1篇燃烧特性
  • 1篇热解
  • 1篇热解动力学
  • 1篇热解特性
  • 1篇污泥
  • 1篇砾岩
  • 1篇砾岩油藏
  • 1篇含油
  • 1篇含油污泥
  • 1篇SRV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国电龙源...
  • 1篇新疆新易通石...

作者

  • 2篇王斌
  • 1篇张景臣
  • 1篇唐勋
  • 1篇李术元
  • 1篇岳长涛
  • 1篇马跃
  • 1篇常少英
  • 1篇王斌

传媒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巨厚砾岩油藏水力压裂三维诱导应力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4年
巨厚砾岩储层立体井网开发模式下,多井压裂时,先压裂井对后续邻井干扰程度较大,但是目前压裂张开导致的诱导应力分布求解方法不明确,使得裂缝扩展形态模拟准确度降低,影响井组整体压裂方案设计和压后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基于线弹性理论,运用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三维复杂裂缝张开诱导应力模型,模拟了巨厚砾岩立体井网条件下水力压裂后的应力场分布,并基于实际井组优化了水平井的压裂方式。结果表明:在单条裂缝张开时,相较于初始值,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最大值增加了3.3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最大值增加了1.4 MPa,水平应力差降低;裂缝张开产生的诱导应力大小与裂缝宽度正相关,诱导应力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际井组模拟结果表明:层间交替压裂储层改造体积(SRV)为1825×10^(4)m^(3),同层顺序压裂SRV为1360×10^(4)m^(3);层间交替压裂同一位置的后续裂缝在起裂扩展过程中受到的诱导应力叠加影响更大,裂缝复杂度更高,SRV也更大。
王斌王斌张景臣刘凯新王晓清郑伟杰孔辉丁祥
关键词:水力压裂诱导应力SRV
吉化油泥热解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对吉化集团炼厂油泥进行基本性质分析、热重实验、热解和燃烧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4%,含水率为72.82%。通过设置5、10、15、20、30℃/min共5组升温速率,得到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油泥热解过程由挥发阶段及热解阶段组成,主要分为有机物的挥发以及少量易反应杂原子的热解、少量有机物挥发以及重组分热解两个过程。燃烧过程由挥发燃烧阶段与固定碳燃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小分子有机物挥发燃烧,第二阶段为大分子有机物挥发热解进而燃烧,以及氧气扩散至坩埚内部发生固定碳燃烧。燃烧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小,活化能不会因有机物消耗而明显增长。而且在燃烧过程中,挥发燃烧比热解挥发难发生,固定碳燃烧比热解容易发生。本文将油泥热解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挥发和热解阶段拆解,利用Coats-Redfern、DAEM两种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处理方法结果对比,优化动力学计算过程。DAEM模型挥发阶段活化能为61.82~81.05 kJ/mol,热解阶段活化能初始值为121.60 kJ/mol,随着转化率增大升高至237.07 kJ/mol。采用DAEM模型对油泥燃烧过程进行计算,燃烧活化能为73.95~110.93 kJ/mol,并与CoatsRedfern模型及热解过程相对比。Coats-Redfern模型假设反应单一,所得为某一区间的活化能均值,局限性较大;DAEM活化能模型的假设更加贴合油泥复杂的组成,方法更优。热解计算中分峰方法将热解阶段与挥发段分离,所得动力学数据更接近真实数据。研究表明DAEM模型准确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最后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吉化油泥热解及燃烧特性,并计算动力学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泥热解处理技术提供基出实验数据支撑。
王斌马跃岳长涛李术元唐勋常少英
关键词:含油污泥热解特性热解动力学燃烧特性燃烧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