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增加值出口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气体排放--新贸易核算方法下的中美对比被引量:7
- 2015年
- 文章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比较中美两国增加值出口、能源消耗、CO2和PM2.5来源气体排放。研究表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下,1995—2009年中美两国的出口规模均较传统的关境出口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中国更为明显,并且两国均有部分行业的出口规模出现大幅变化。同时,在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仅小幅高于美国(17.96%)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与排放的CO2和PM2.5来源气体高出美国64%、155%和167%。短期看来,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 陈雯李强
- 关键词:能源消耗碳排放
- 中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比较研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生产排放量和出口排放量的测算被引量:2
- 2016年
- 近年来PM2.5指数的上升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比较中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各行业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及其完全排放强度,并对出口排放量的变化进行SDA分解,分析表明:1995—2009年,中国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分别增长了约88%和97%,而欧盟主要成员国除丹麦外均实现了负增长,中国各行业的PM2.5来源气体完全排放强度也远远高于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国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增长,投入产出结构变化也一定程度导致排放量增加,而排放强度的降低则减少了排放量;欧盟主要成员国虽然出口也有不同幅度增长,但由于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以及排放强度的降低,其排放量实现了负增长。应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以有效减少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
- 李强
- 关键词:欧盟成员国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对其它金砖国家贸易结构演变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当前全球经贸发展格局下.一国竞争优势已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是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附加价值的能力,因此重新审视这种增长背后的真实结构至关重要。文章采用Koopman(2014)出口分解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对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出口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对上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虽然实现了从以食品、矿物燃料产品等初级制成品向精加工型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是各行业出口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以最终产品形式出口份额较小,以中间产品形式出口相对偏高,同时国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份额居高不下。从长远来看,这种出口结构不符合我国创新发展战略,我国企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发展和延长国内价值链,加强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贸易结构全面升级。
- 李强郭志芳
- 关键词:出口
- 全球价值分工视角下两岸贸易的特征与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全球价值分工视角下两岸贸易规模增长背后的特征和原因主要:一是双边贸易额中,真正属于两岸的增加值部分较少,很大一部分是其他关境的增加值和重复计算导致的统计幻觉;二是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是两岸贸易比重最大的行业,也是导致统计幻觉和重复计算比例增长的主要推手。因此两岸贸易发展多年后,大陆在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价值链上仍然话语权旁落。提升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加强相关企业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大陆制造业实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关键所在。
- 李强
- 循环经济如何助力重金属减排:基于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 2024年
-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排放,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物、降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为解决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本研究基于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表(EEIO),分析了循环经济中的产品寿命延长和资源效率两种策略对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可以使6类重金属排放量显著降低,降幅在14%~18%之间,其中铅和铬的降幅最为明显,分别降低了17.88%和16.39%。本研究为管理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建立重金属排放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仪明金李强
- 关键词:循环经济重金属资源效率投入产出表
- 中国对日韩贸易中的环境成本比较——基于PM2.5来源气体排放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比较了近年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情况,发现日韩两国1995-2009年变动很小,而中国增长了约88%。研究了中国与日韩双边贸易中所付出的环境成本,以贸易内涵排放差额指标BEET和污染的贸易条件指标PTT来对其测度后,发现中国各行业承受了来自于日韩大量污染转移。建议转变发展观念,将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贯彻于政策制定、产业布局当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与升级,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进行协调。
- 李强
- 关键词:环境代价BEE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