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换热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电池
  • 2篇塑料管
  • 2篇强化传热
  • 2篇
  • 2篇翅片
  • 2篇翅片管
  • 2篇传热
  • 1篇导电高分子
  • 1篇导电高分子复...
  • 1篇导热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电极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性能分析
  • 1篇氧电池

机构

  • 1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医疗器...

作者

  • 13篇李静
  • 2篇曾诚
  • 2篇张定
  • 2篇刘建勇
  • 2篇刘业明
  • 1篇梁剧
  • 1篇罗东晓
  • 1篇董其伍
  • 1篇廖世军
  • 1篇徐苏华
  • 1篇方朝君
  • 1篇杨宏军
  • 1篇刘敏珊
  • 1篇余美玲

传媒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冶金能源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挤出塑料管定型冷却系统的瞬态传热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定型冷却在挤出塑料管的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决定着塑料管生产线的长度和产品的质量.文中根据生产过程中塑料管外壁的温度数据,结合牛顿冷却定律和"夹逼法",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瞬态热分析单元模拟了某挤出塑料管的定型冷却过程,得到了塑料管冷却工段3个喷淋冷却水槽的对流传热系数,以及塑料管在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变化图.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冷却系统进行了节能分析.结果表明:从单个冷却水槽能耗利用率的角度来讲,目前采用的操作条件所得到的对流传热系数已较为合理;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讲,第3个冷却水槽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太小,冷能浪费严重.
李静梁剧曾诚李学梅李桦
关键词:ANSYS有限元分析
碳纤维涂料的导热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为保证其正常工作,需要解决其散热问题.散热涂料是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的良好方法,文中制备了一种以丙烯酸-氨基树脂体系为基体、碳纤维为主要导热填料的复合型散热涂料,用单因素方法确定了碳纤维含量对涂层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散热效果及导热系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2.3%时其散热效果最佳.此时,该涂料的综合性能良好,涂层附着力达到1级,硬度达到H级,导热系数为1.61 W/(m·K).通过SEM观测了涂层的表面结构并测量其导热系数,探究了涂层的导热机理,发现:碳纤维的加入使得涂层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热量快速传导的热"通道",并存在最佳添加量,超过最佳添加量会因为碳纤维的堆积现象和碳纤维的各向异性而导致散热效果下降.
李静李雪刘业明刘业明
关键词:碳纤维热通道
Bi- In- Sn- Sb四元合金界面材料的热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合金界面材料凭借优异的接触热阻消除率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用以提高材料接触面之间的热传导性能.文中通过在Bi-In-Sn三元合金中添加微量膨胀金属粒子Sb并于700℃下在管式炉中熔融,制备了一种新的Bi-In-Sn-Sb四元合金.该合金有较低的熔点(约61℃)、较高的导热系数(约23.8 W/(m·K))和极低的接触热阻(约12.3 mm^2·K/W),其对陶瓷基板间界面热阻的消除率可达95.9%,能够极大促进基板之间的热传导.分析其原因,在于Bi-In-Sn-Sb四元合金在相变后体积膨胀率高达88.6%(80℃时),能够有效减少界面之间的空气带隙残留量,改善接触面质量.因此,这种相变膨胀Bi-In-Sn-Sb四元合金最可能成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的候选者.
李静陈旭阳雷汝白张定张定
关键词:接触热阻
钌负载Fe掺杂ZIF-8碳材料作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
李静廖世军
关键词:掺杂碳材料双功能催化剂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碳基正极材料被引量:2
2019年
锂空气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源体系。然而,目前锂空气电池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就正极而言,空气电极活性低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空气电池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开发高性能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碳基催化剂(正极材料)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总结和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多孔碳基材料、石墨烯基材料、掺杂碳材料等碳材料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进展,包括本课题组在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碳基正极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黄路露孙凯玲刘明瑞李静廖世军
钕铁硼热籽在磁感应热疗交变磁场中磁损耗功率的实验与模拟
2024年
采用实验与模拟结合的方法对钕铁硼磁性材料进行了磁损耗产热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钕铁硼热籽在磁场频率21~29 kHz,磁感应强度2.7~3.7 mT下具有较高的产热功率,热体积功率密度在给定磁场条件下处于2.39×10^(6)~5.54×10^(6) W/m^(3),并将此结果应用于磁感应热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单个钕铁硼热籽的有效热疗边界呈椭球形,在给定磁场条件最大有效热疗范围为短半轴12.9 mm、长半轴17.6 mm,表明钕铁硼热籽可在较低的磁场频率和磁感应强度下达到热疗所需的产热功率。
李静施柏源林梓昕徐苏华
关键词:磁感应热疗钕铁硼材料
异径布管夹持支撑结构换热器壳侧场协同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折流杆结构换热器只有在较高壳侧流速时才能达到较高传热效率、布管不紧凑、不能很好抵抗变化工况等缺点,提出以大小两种规格换热管和夹持支撑结构代替传统的折流杆支承元件,达到提高壳侧传热系数,增加换热面积。利用CFD软件建立单元流道,对壳侧流场和传热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提出了复杂结构的纵流换热器壳侧速度-温度梯度场矢量夹角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壳侧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场协同角的定量关联式,证实了新结构具有更好的场协同关系。
李静刘敏珊董其伍
关键词:换热器支撑结构强化传热
翅片间距对新型翅片管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四种不同翅片间距的新型纵流一体式翅片管管外流体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翅片管流道中的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分布,得到了翅片管流道换热效率与压降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翅片管流道压降和传热效率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到了有利于管外强化传热的最优翅片间距。
刘建勇李静
关键词:翅片管翅片间距数值模拟
挤出塑料管喷淋冷却的数值模拟
2014年
冷却系统是塑料挤出管道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其冷却的均匀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管道产品的质量及生产速度。首先基于ANSYS对喷淋冷却瞬态传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流传热系数小于180 W·m-2·K-1时,冷却至目标温度(47℃)所需的时间随传热系数的变化明显;传热系数大于180 W·m-2·K-1时,冷却至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随传热系数的变化不大。然后基于FLUENT软件对喷淋喷嘴进行模拟,研究了喷淋入口速度、喷嘴高度对喷淋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淋入口速度的增加(6~15 m·s-1的范围内),总体对流传热系数增大,驻点处的传热系数由217 W·m-2·K-1增加到386 W·m-2·K-1;随喷淋高度的减小(68~128 mm范围内),壁面传热系数呈增加趋势,驻点处传热系数由227 W·m-2·K-1增加到311 W·m-2·K-1。基于以上研究,为真空定径喷淋冷却水槽的整体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李静曾诚刘业明张定
关键词:喷淋冷却喷嘴瞬态换热数值模拟
新型纵向流一体式翅片管换热性能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0年
为达到提高壳侧传热系数的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压力损失的目的,提出了新型纵向流一体式翅片管。针对翅片与管壁夹角的变化影响传热效率的问题,根据有无翅片、翅片夹角的不同、翅片种类的不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建立了7种周期性单元流道,并对壳侧流场和传热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流速的介质在流道中的扰动、压降及温度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翅片管中翅片夹角为105°翅片管的换热系数最高,翅片夹角为105°翅片管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4—1.6倍,压降仅为横向掠过的圆形翅片管的0.018—0.15倍。翅片夹角为105°时,翅片管综合性能较优,对烟气换热器应用提出了数值保障。
李静刘建勇罗东晓
关键词:翅片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